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绿光芒

绿光芒

  • 字数: 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 作者: 梅子涵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70808748
  • 版次: 3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梅子涵经典人文散文集,极具文学性和感动的力量,带给读者温暖、善意和快乐。 2.小故事里蕴含大智慧,用诗意、幽默的语言带领感受故事里的思想和智慧。 3.书写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收集写作的素材,发掘写作的灵感。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历时5年精心创作的一部人文散文集,也是一部特别的回忆录,总计56篇。这些散文的魅力在于,作者选取的都是发生在他一生中的拥有“文学性”和拥有有感动力量的人与事。在作者笔下,生活的每一天里都有温暖的忆念,都可以做善良的回望。这些散文篇篇感人,饱含情感的浓度,既充满浪漫诗意,又独具智慧和思想哲理的光芒。多篇被《读者》《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转载,有的篇章被选为学生课外阅读作品。每篇读后都会引起强烈共鸣,引发对灵魂深处的拷问和思考。
作者简介
梅子涵,男,祖籍安徽,出生于上海。1966年中学毕业,下乡十年,在农场砖瓦厂当工人,自行学习文学写作,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其中有散文被选入大学中文系作工农兵学员教材。“”结束,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后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和传播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写作,出版书籍多种。作品获得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江苏省儿童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全国少儿读物奖、北京少儿读物奖、巨人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目录
奶奶 … 001
校长 … 005
学生 … 010
快递 … 015
童话 … 021
火车 … 026
吃饭 … 031
看望 … 036
浪漫 … 041
编辑 … 045
粽子 … 049
飞行 … 054
唱歌 … 060
聚会 … 065
想着 … 070
心里 … 074
祝福 … 078
活着 … 083
嘀嗒 … 088
借车 … 093
喝酒 … 097
瞎吹 … 101
墙上 … 105
扑通 … 109
走路 … 114
贺词 … 118
过年 … 122
春天 … 126
栽种 … 131
十三 … 136
佩服 … 141
可惜 … 145
土豆 … 150
你们 … 155
稀饭 … 160
落叶 … 165
样子 … 170
问候 … 174
绿灯 … 178
小摊 … 182
酱菜 … 187
油田 … 191
光荣 … 196
求职 … 200
台灯 … 204
桌子 … 208
突然 … 212
同学 … 216
干净 … 221
蟋蟀 … 225
家址 … 229
小路 … 233
浓荫 … 237
失踪 … 241
明亮 … 245
从前 … 250
摘要
     奶奶 小伯伯是我父母的朋友。我父亲没有被打倒前,他经常来我家吃饭,和父亲聊天;父亲打倒后,他也常来看看我们,吃了饭,坐会儿就走。他因为长得矮,我叫他小伯伯。 “”的时候,他是走资派,也被打倒了;我初中毕业,在奉贤星火农场当知青。每个月休假四天,那是十分珍贵的。为了在家里多待些时间,我经常都是待到第四天下午才离家,一路换车,在徐家汇乘上徐闵线捷克柴油车到闵行一号路,这时已经快天黑,从西渡开往塘外和奉城的车没有了,我就住到小伯伯家去,第二天乘头班车回农场上班。他家就住在一号路的东风一村。 几乎每一次,我都是在小伯伯家吃晚饭。小伯伯家的菜做得没有我家讲究,花样少,但是总有油氽花生米,经常有红烧大排骨。 毕竟不是在自己家,即便小伯伯是看着我长大,我对他有父亲般的感觉,可是吃饭的时候我还是很文雅,很小心。我之所以这样,也是和爸爸早被打倒有关系,心里缺乏挺直的力量,我童年的优越和自豪,在一九五八年的年底已经结束。每次,都是小伯伯对我说:“你吃花生米啊。”花生米是小伯伯最喜欢的,他喝白酒,吃花生米,每次两小杯,我不喝酒,就夹花生米下饭,觉得吃花生米没有太多的过不去。大排骨都是阿姨夹给我,她说:“吃排骨!我菜做得没有你外婆、你妈妈好吃,这排骨的味道不错。”小伯伯这时会笑,说:“你的水平提高很快了,我们要实事求是评价。”阿姨就是小伯伯的夫人,我叫她阿姨,所以在称呼上逻辑性不强。 小伯伯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叫小华,女儿叫小玲和小星。他们都叫我哥哥。家里还有个奶奶。奶奶不认识字,可奶奶是个老共产党员,小伯伯参军打仗,都是奶奶指引。开始的时候,我都是睡在小房间奶奶的床上,奶奶去和小玲、小星挤在一起,那时,小华在当兵。可是后来我觉得不好意思,不肯再睡奶奶的床,坚持睡地铺。 奶奶那时已经快八十岁。她是个说话声音很低的人,总是轻悄悄的。她人瘦,走路慢慢的,吃饭也是慢慢的,吃完了,就收拾了碗筷去洗。有时我会不好意思,说:“奶奶,我来洗!”她就慢慢地说:“我洗,你和你小伯伯说说话。” 这个不认识字的老党员奶奶,在家里就像是一个轻悄悄的慈祥的影子。 到了九点多,奶奶就来叫我去洗脸洗脚。当我睡下后,奶奶会走到我床边、铺前,轻声问我:“明天早晨几点叫你?”“你别叫吧,奶奶,我自己起来,洗了脸我就走。”奶奶说:“吃了早点才能走,还是豆浆和大饼油条好吗?”我说:“好的,奶奶。” 我很快就睡着了,就像在家里床上的感觉。黑黑的夜晚,我的青春温暖地躺在那里,不想很多的事情,心里没有什么非要涌上的伤痕,立刻就睡着了。年轻是很容易度过夜晚的。 第二天,奶奶轻悄悄地喊我:“醒了吧,起来洗洗脸,我豆浆和大饼油条都买好了。” 我很快地吃了早点,背着包下楼,奶奶跟在后面送,我不让她送,可是她一次也没有答应过。她送我到大门口,看着我走去,我转弯的时候回头看看,她还站在那里,像个瘦瘦的慈祥的影子。 那时,我每个月十八元工资,后来二十四元。我心里老有打算,等以后工资多些,要买好的东西带给奶奶吃。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