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率性林语堂

率性林语堂

  • 字数: 27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作者: 潘剑冰 
  • 出版日期: 201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26066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靠前部以散文形式写成的林语堂传记。他可能是近百年来受西方文化熏染极深而对靠前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优选的一位作家与学人。其《吾国与吾民》及《生活的艺术》以各种文字的版本风行于世。若干浅识的西方人知有林语堂而后知有中国,知有中国而后知有中国的灿烂文化。
作者简介
    潘剑冰,1981年出生于闽南海边一个小镇,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追求轻松写意的文笔和人生,多有作品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近年来,对林语堂的足迹展开了一场灵『生的大探寻,且行且思之外,也开始与这位乡贤展开跨时空的对话,这本“在路上”写成的传让为其自我得意之作,亦很能体现真实林语堂之神韵。
目录
一  烟斗与笑容
  从一张照片说起
  烟斗的背后
  葛天氏之乐
二  一官归去来
  封侯非我意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顶天立地,独来独往
三  怀旧鼓浪屿
  时光驻足的地方
  与西洋文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穿越六十年的爱情
  后记:一往情深
四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金玉缘
  随性婚姻
  婚姻及气球及羹匙及狗皮膏药
五  近情者
  性情中人
  从“子见南子”到“尼姑思凡”
  情感危机的时代
六  半玩世者
  第二的哲学
  半玩世者
  后记:“中庸”的幸福
七  一点童心犹未泯
  老顽童
  “孩子”与孩子
  赤子之心
八  吃喝的哲学
  林黛玉与刘姥姥
  吃与性格
  吃与性情
九  无所不谈
  闲谈体
  谈话的艺术
  围炉夜话
十  林氏幽默
  林氏幽默的源头
  林氏幽默及禅及太极拳
  后记
十一  漫画家林语堂
  漫画家林语堂
  写意的人生
  最有争议的漫画
十二  发明家林语堂
  不仅仅是打字机
  明快中文打字机
  后记
十三  不可理喻的老师
  为师不尊
  老师的学生时代
  当圈养成为一种时尚
十四  荒唐的父亲
  林家三女
  荒唐父亲
  后记
……
摘要
    烟斗的背后
    许多文人都有一些特殊的癖好。苏东坡酷爱竹,他有一句话让如今卖竹地板的都为之兴奋不已――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爱石,出门见到奇峰异石必要顶礼膜拜,口呼“石兄”。现代的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终身不娶,以养鸡为乐,每餐与鸡们平等共食,安之若素。另外,一些文人的癖好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写作,德国大戏剧家席勒只有闻烂苹果才能找到写作的灵感,他的书桌抽屉里全是烂苹果。而美国作家海明威只有站着才能写出东西,一旦“坐”着就成不了“家”。
    我觉得,一个没有癖好的文人简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没有癖好意味着没有缺点,这样的人我们只好像孔子对待鬼神一样敬而远之。对此,明代文学家张岱也深有同感,他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相比之下,林语堂的癖好要中庸得多,他的癖好是爱抽烟,这同时也是中国大多数男人的嗜好,但是抽烟要抽到林语堂这样的境界可不容易。林语堂抽烟已经成为全世界烟民的楷模,他的名言“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被烟民们奉为箴言,他的宣言“只要清醒,就抽烟不止”更让很多业余烟民望尘莫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林语堂甚至以抽烟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他认为,抽烟的人都是好丈夫,因为口含烟斗,不能高声叫骂,也就不能和太太吵架了。他老婆允许他在床上吸烟,他对此引以为傲,说这是幸福婚姻的标志。他以抽烟与否结交朋友,因为“口含烟斗者是很合我意的人,这种人比较和蔼、较为恳切、较为坦白,又大都善于谈天。我总觉得我和这般人能彼此结交相亲”。他还高调地唱出口号:口含烟斗的人都是快乐的,而快乐终是一切道德效能中之优选者。他甚至要求别人将来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这样一行字:此人文章烟气甚重。
    林语堂的烟瘾简直可以媲美刘伶的酒瘾。“天生刘伶,以酒为名”,“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以好酒而闻名,他出行时乘鹿车,手持一坛酒边走边喝,吩咐仆人拿锄头跟在后面,叮嘱他“死便埋我”。刘伶在屋内喝酒还喜欢搞点行为艺术,要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别人进来责怪他有伤风化,他还揶揄人家:“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人我裤中?”刘伶酒醒了也会写文章歌颂酒,故有《酒德颂》传世。这一点,林语堂也是一样,他对烟的颂扬从他上世纪30年代未40年代初主编《论语》时就开始了,后来他还夸张地说,自己可以在翻阅旧作时闻出哪一页尼古丁比较多。并且,林语堂很有名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命名时也加了一个“烟”字。
    提到林语堂抽烟,这样一根标志性的大烟斗是无法跳过去的。烟斗这一古老的事物甚至可能比烟草的历史还长,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简单方便的却大有把烟斗挤进博物馆的态势。的确,想用烟斗来抽烟,你必须具备很高的涵养,得有钓鱼般的耐心,下棋般的冷静,得达到“不温不火”的境界:吸快了会烫到手和嘴,而吸慢了又可能会熄火。而平时的照料烟丝、填装烟草、清理炭层、养护烟管等种种琐碎复杂的事情更是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另外,一支8厘米的,大约燃烧8分钟。而享用一斗烟丝,则需要40分钟甚至更久,因此,一个性情浮躁的人是无缘于享用烟斗的。
    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对烟斗爱不释手,在他们心里,的味道千篇一律,机械而又单调,缺乏人文关怀,买来一包烟,里面十根烟的味道一模一样,这简直是个噩梦。而用烟斗抽烟就不一样了,即使同样的一盒烟丝,也会由于烟丝的干湿、填装的深浅、烟管长短的不同,每一斗都各有各的味道。
    由此我发现,那些热爱烟斗的名人通常都是一些深刻而有趣的人,譬如马克?吐温、爱因斯坦、萨特、丘吉尔等。马克?吐温幽默地告诉上帝“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萨特则风趣地形容是“虚无”,烟斗是“存在”。爱因斯坦曾经这样生动地解释自己的“相对论”:如果你坐在一个火炉上面,你会觉得一分钟像一个小时;而如果你坐在一个美女身边,你会觉得一个小时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我相信,爱因斯坦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嘴里搭着一管烟斗,一边吐烟泡一边缓缓地说。
    毫无疑问,林语堂也是这类深刻有趣的众人中的一个。但我并不认为林语堂很早使用烟斗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耐心,如果考究林语堂使用烟斗的原因,那就更加有趣了。
    林语堂很早对烟斗发生兴趣据考证来自于他所喜爱的清代文学家――《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他曾经不止一次在文章里表达了自己对纪晓岚那根特大号烟管的仰慕。我们知道,纪晓岚烟瘾极大,普通的烟斗不能满足他的烟瘾,便特地请工匠制了一个比普通的烟斗大四五倍的烟斗。有一次,这根烟斗被小偷窃走,纪晓岚笑着对家丁说:“我的烟斗特别大,决没有人要用。你们拿两吊钱到琉璃厂旧货肆,保你能找来。”果然不出所料,家丁在琉璃厂找到了这根烟斗。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