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庆龄文物故事

宋庆龄文物故事

  • 字数: 20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编著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658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在悉心保护故居的同时,结合历年研究成果,甄选出50件文物,以时间为脉络讲述它们的故事,最终形成了这本书稿。该书通过这些文物凝聚的时光拨开历史的迷雾,尝试着勾勒出宋庆龄为新中国缔造与建设奋斗的传奇一生,还原她对国、对家、对亲友的真切情感,见证她“家的记忆、国的情怀”。
内容简介
在宋庆龄的上海寓所,存有宋庆龄的照片、书稿、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文物一万余件,这些丰富而珍贵的历史留存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宋庆龄。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结合历年研究成果,甄选出50件文物,以时间为脉络讲述这些文物的故事。该书通过文物故事,尝试着勾勒出宋庆龄为新中国缔造与建设奋斗的传奇一生,还原她对国、对家、对亲友的真切情感,见证她“家的记忆”“国的情怀”。
作者简介
该书由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编著。上海宋庆龄故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生前居住的寓所,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1843号。近年来,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不断创新宣教手段,对社会公众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曾先后编辑出版《宋庆龄来往书信选集》《故居记忆——宋庆龄寓所大事记》《邓广殷、孙君莲及邓勤藏宋庆龄书信集》等书籍。
目录


1.“孙中山复翟理斯函”底片 001

2. 中西女塾校舍照片 006

3. 宋庆龄1907 年赴美国留学护照 012

4. 四件套藤木家具 017

5. 镇绷石024

6.《广州脱险》原稿032

7. 中国国民党证书 039

8.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印045

9. 瑞士尊皇台钟 051

10.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席之印 058

11. 宋庆龄与国民伤兵医院职员的合影 064

12. 美国钞票公司印样上的中山纪念堂图案 071

13.《日本侵略中国漫画鸟瞰图》 079

14. 罗爱克·吉梅的身份证书 087

15. 埃德加·斯诺题赠宋庆龄的《西行漫记》 095

16.“SCL”金戒指印章 102

17. 唱片专辑《起来——新中国之歌》 107

18. 一等卿云勋章 114

19. 塞西尔·比顿镜头中的宋庆龄 121

20. 延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全体工休人员致宋庆龄的签名感谢信 129

21. 石刻摆件《百鸟朝凤》 134

22. 徐悲鸿画赠宋庆龄的《双马垂柳图》 138

23. 两幅木刻版画 145

24. 赛珍珠致宋庆龄的一封信 151

25. 克里普斯夫人与宋庆龄往来电报 157

26. 李宗仁致宋庆龄的一封信 163

27.“三毛乐园会”纪念章 170

28. 蔡福就致宋庆龄电报 177

29.《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手稿184

30.“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荣誉奖状和奖章 192

31.《中国建设》杂志 199

32.《保卫儿童》原稿 210

33. 吉姆牌轿车 218

34. 梅花图案地毯 224

35. 霍赫洛玛彩绘漆罐 232

36. 印度镶银铜盘237

37. 来自巴基斯坦的册页 243

38. 托彭舞面具 249

39. 格利斯剑 257

40. 日本漆器灵芝纹四方盘 263

41.“索洛哈与魔鬼”铁质雕像 270

42. 刺绣挂屏《春香传》 276

43. 香云纱旗袍 280

44.《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手稿 286

45. 联合国“人与环境”纪念邮册 294

46.《怀念周恩来总理》手稿 298

47. 两张贺年卡 308

48.“友谊”相册 315

49. 摩利臣钢琴322

50. 宋庆龄的一份遗嘱327

后记 336
摘要
     2.中西女塾校舍照片 这是一张宋庆龄珍藏的母校中西女塾校舍照片,照片正中是一栋西式风格的三层楼建筑,四周空旷。 中西女塾是近代上海有名的女子学校,1892年建校于今汉口路西藏中路口,即今沐恩堂所在地,1917年迁校至忆定盘路11号(今江苏路155号,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所在地),1930年正式向国民政府立案,改校名“中西女子中学校”,1952年与圣玛利亚女中合并,成立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中西女塾培育了许多中国新时代女性,其中的莫过于宋氏三姐妹。1902年至1907年,宋庆龄曾在这里接受教育。 然而,无论是对照如今的沐恩堂还是市三女中校园,都无法找到与照片中相同或类似的建筑。那么,这幢建筑到底位于何处?它与中西女塾有何联系? 1900年前后,中西女塾在社会上的声望日高,源源不断地有中国家长愿意付费让自己的女儿进来读书,这其中不仅有上海本地的家庭,还有不少外省市慕名而来的。学生注册人数从1892年的7人,增至百余人。尽管校舍一再扩充,但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校舍问题成了时任校长海伦·莲吉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莲吉生开始寻找更合适的新校址。 1916年,莲吉生得到消息,沪西地区有一处名为“经家花园”的花园别墅以8万元出售,别墅的主体是一幢豪华大洋房,旁边有一些小建筑,楼前配有很大的草坪、荷花池,池中央是喷泉。周围很空旷,虽然房屋不多,但总占地面积很大(约89亩),很适合做一所学校。于是她当机立断,在没有征得教会总部同意的情况下,以贷款方式买下了这处地产。事后她才向美国教会总部说明情况,将原来汉口路的校舍卖给教会,用所得款额的2/3偿还了贷款。当时上海的英文报《字林西报》上记载了这一不寻常之举。 1917年初,学校正式迁入这处位于沪西忆定盘路11号的经家花园。在学校校刊《墨梯》的创刊号上曾登载《新校舍记》一文,详细描述了学校的建筑及其内部分布功能:新校址主楼为中西女塾师生教学和生活场所。这幢中西结合风格的楼房共有四层,在建筑顶部有一大阳台,被称为屋顶花园。楼梯是螺旋形的,扶手是一条盘转着向上的雕龙。楼房巍然高耸,四周都是低矮建筑。登上楼顶向四面举目张望,景观尽收眼底。向西是“白郭青堤,竹篱茅舍”,一片村景。南面有高大的楼房和绿树草坪,各色鲜花盛开,那里有较多洋人侨居。西南面隐约可见徐家汇李公祠交通部实习学校的屋顶。东北一角,工厂林立,人烟稠密,传出汽笛声声。正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里,学校得以继续成长,这座校园也成为莲吉生校长留给学校的最后一份礼物。1917年7月,莲吉生因病与世长辞。为了纪念她对学校所作的贡献,学校师生们决定将校区中的主要教学楼命名为“莲吉生堂”。这座莲吉生堂正是宋庆龄珍藏的照片中的那幢校舍。 莲吉生堂一直使用到1933年,学校决定将老楼拆除,并请邬达克在原址上设计建造新教学楼。经过两年的建设,新莲吉生堂焕然升起。这栋新莲吉生堂便是今天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园内的“五四楼”。 当然,中西女塾的发展壮大不仅仅表现在校舍上,更体现在教学方面。学校自开办以来,就以教学要求高而闻名。中文校名取“中西”二字意为学校旨在培养亦中亦西之通才。正因如此,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学校并不提倡某种专门的谋生技能的培养,而是强调“中西并重”。早在1905年校方即规定“中西并重,不宜偏枯”,但还留有余地,如果学生想专修英文,须在人校前声明。1913年则规定:“凡人本塾者皆宜留意于国文科,其专修英文者不取。”至1922年校方更明确指出:“国文为国粹中之一,而亦立国之根基,故本校之于国文,视为学生根本之学。”除了英文、国文,学校还开设了宗教、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家政等课程,其中宗教课占了重要地位,每天都有。 P6-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