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野草疯长

野草疯长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美)陈九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994123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我们是尘埃,是野草,是岁月微不足道的痕迹,是自己的神! 著名作家陈九沉淀30年全新随笔。于异乡之地,记录被遗忘的人与故事。  作者曾荣获第14届文学百花奖,第4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第五届中山文学奖。  在隔绝和封闭的时代,我们都是漂浮在孔隙里的异乡人。 2020年末以“昨晚,汤姆叔叔跟我告别”再次火爆所有渠道,作者个人公众号阅读量破万,被粉丝多次点赞、分享、自行阅读并发布各大有声平台。  “《散文》编辑部”权威推荐并入选《散文2020精选集》。作品多次入选中高考语文真题,常年入选历届中高考模拟试题。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等媒体竞相转载!  两代中文创作联袂呈现,故乡怀旧与时代的碰撞,青年画家全彩跨页画作+多幅单色钢笔画,反色拟拓印设计,完美呈现质感。  “让一切孤零零的感觉滚开,把所有赞美和轻蔑置之度外。我像一个徘徊的幽灵,因为有话要说,为构筑生命而尽情表达。”——陈九
内容简介
陈九跨越30年的全新随笔集,于异乡之地与时光深处,记录被遗忘的人与故事。作者以挚情深刻的文字,于字里行间频频回首,重构出记忆里一段昔日成长的经历,及纯真岁月里的故人故事。他更以贴近现场的方式,写下属于个体的真诚感。全书文字时而细腻动人,时而幽默率真,令人低回不已。记忆中的人与物被他呈现得鲜活生动,更有野草般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陈九,旅美作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有5年铁道兵军旅经历。1986年赴美攻读国际事务硕士,北美中文作家协会首任会长,海外华文作家笔会前会长。代表作有小说《锉指柔》《卡达菲魔箱》,散文集《纽约第三只眼》等。
目录
Part1野草疯长
昨晚,汤姆叔叔跟我告别005
美国同学艾立克017
好狗亨利024
汪班长031
石山山035
一把京胡041
Part2错认他乡
青萝卜丝之恋049
年轻的国旗052
每逢中秋倍思亲057
在纽约戴口罩的不同感受060
Part3阳光灿烂的日子
跟妈妈讲过去的事情069
四年级开始失眠与我的写作083
我是美国伐木工092
我的老师赵遐秋100
我那些消遁的朋友106
Part4先生们
带阎连科回纽约119
马尔克斯的文学良知123
难忘毕飞宇128
恩师董鼎山131
与王小波的童年往事134
Part5流浪到故乡
把漂泊变成相遇143
漂泊三重唱151
漂泊与畅饮156
漂泊中的写作160
Part6琐碎与思考
生命不老的真谛169
何谓“美国主流社会”172
如厕与读诗175
也谈“河东狮吼”179
“井底之蛙”责任在井184
语言在语言之上187
春风拂面,女人涅槃196
Part7有种尴尬叫归乡
感受巴黎207
从什刹海穿越的童年214
天津一日220
我的绍兴女司机226
铁一号的灿烂日子233
跋239
摘要
     昨晚,汤姆叔叔跟我告别 今天早上天蒙蒙亮,对面的玛丽婶婶就来敲我家门,她不喜欢按门铃,我家门铃挨着大门不会看不到,可她还是把门敲得咣咣响:“九啊,快起来,汤姆走了,汤姆走了呀!”我一阵悲哀,非常浓缩的悲哀,缺氧似的压得我不能动弹,我对着天花板大喊:“知道了,玛丽婶婶,我马上下来!” 汤姆叔叔到底没撑过去! 昨晚我去看过他,他家跟我家隔着两栋房子。自他染上新冠肺炎后,我们几个邻居轮流送水送饭,由玛丽婶婶牵头,她跟汤姆叔叔做了一辈子邻居,感情很深。几年前汤姆婶婶因肺癌去世后,她就隔三岔五给汤姆叔叔送吃的。这次又是这样,她来敲我的门:“九啊,知道汤姆染上新冠肺炎了吗,他一个孤老头怎么办哪?我们准备轮流给他做吃的,你加入吗?”“加入加入,我加入,他喜欢我做的炸春卷呢!” 汤姆叔叔是犹太裔,八十来岁,一辈子没儿没女。我叫他“叔叔”是跟着孩子们叫,日子一久成了习惯。 他曾是《时代》周刊的摄影记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一张有名的黑白反战照片,在俄亥俄州某大学的草坪上,一个长发女生搂着被子弹击中的男同学哭泣,那就是汤姆叔叔的杰作。这张照片来美之前我就见过,没想到我竟和拍摄者成为邻居。那年月的中国留学生很多都有类似经历,有个朋友在长岛石溪镇买的房,几天后碰到邻居觉得很眼熟,定睛一看那不是杨振宁吗?汤姆叔叔后来因腿伤转到纽约市政府工作,还是搞摄影,为政府的宣传品拍照。几乎与此同时,我也从美国运通调到纽约市政府做数据主管,所以三十年前一搬到这条街我就和汤姆叔叔成了朋友,我们乘同趟火车上下班,一路聊。 或许因为我是新移民,汤姆叔叔总爱强调他也是移民,只不过比我早来几年而已。其实他出生在纽约,他父母小时候随家人自欧洲来美,当时正逢美国的“镀金时代”,用他的话说,那时的美国非常像今天的中国,电力铁路普及,石油被发现,整个北美魔幻般高速发展,曼哈顿今天的格局就是那时定下的。于是大量欧洲移民蜂拥而至,汤姆叔叔说,他祖父母一家最早就住现在的唐人街一带,当时那里聚集着大量新移民,意大利人、爱尔兰人、犹太人和部分中国人,他们既没钱又不懂英文,全靠出卖体力过活,他爷爷奶奶给人家缝衣服,每天早上承包商送来成堆的布料,他们没日没夜地缝,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听汤姆叔叔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在他家钢琴上看到的一张老照片,一对夫妇坐在椅子上,女人手中拿着一件未缝完的衣裳。“对啦,汤姆叔叔,我看过那张照片,你奶奶干吗照相时都不肯放下手上的活计?”“九啊,她是故意那么照的,就为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怕后人遗忘。” 我下楼开门时,玛丽婶婶戴着口罩已退至十步之外,远超纽约州州长科莫规定的六英尺社交距离。纽约是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大都市。该如何形容这种严重呢?纽约市卫生局搞过一个调查,在不同地点随机抽样做新冠肺炎检测,结果查了三千多人竟有三分之一的是阳性!这下当局紧张了,马上颁布居家隔离令,不许扎堆儿,不许聚会,关闭公园、海滩、博物馆等公共场所,要保持社交距离六英尺以上,等等。即便如此还是十分被动,很难立竿见影刹住成势的病毒,比如汤姆叔叔,他说他是在超市染上的,开始发烧时叫过救护车,附近的北岸大学医院口碑不错,几天后病情缓解他又回到家里。 玛丽婶婶带领大家给他送饭送水,我们穿戴齐全,口罩手套防护服应有尽有,都是我国内朋友寄来的。我们把做好的饭菜放在门口,由汤姆叔叔自己取用。就这样好好坏坏,瑞得西韦、羟氯喹都用过,没想到还是不行。玛丽婶婶要把他再送回医院,他拒绝了。 玛丽婶婶的眼里淌着泪水,声音也在颤抖。她比汤姆叔叔小几岁,也是犹太裔,举手投足间流淌着昔日的风采。她是这条街的主心骨,什么事都可以找她商量。美式英语有个词叫“犹太妈妈”,指主意正、能力强,又有担当的已生育女性,玛丽婶婶就是典型的“犹太妈妈”。她对我哭诉着刚才的事情,天没亮她去看汤姆叔叔时发现人已经走了。她打电话叫来救护车,眼睁睁看着救护车拉走了汤姆叔叔。 “汤姆真不该这时候走,连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她不断重复着,仿佛要把汤姆叔叔唤回来。玛丽婶婶这样做自有道理,按常情不少美国人都选择在家去世,一般是先找一家殡仪馆,由殡仪馆保存遗体,安排追思仪式,直到下葬,殡仪馆工作人员是送你上天堂的那个人。而疫情却把人生最后一场有尊严的告别抹去了。纽约市规定,所有因新冠肺炎在家去世的人都必须叫救护车,由救护人员做防护处理后,出具证明带走遗体,并交由指定地点焚烧,再通知家属领取骨灰。汤姆叔叔已经没有家属了,他说他有个弟弟,我们从没见过,汤姆叔叔的墓地早就安排好了,在松树陵园,汤姆婶婶旁边。按说他弟弟是间接继承人,如果没有直接继承人,汤姆叔叔的房子应该就是他的,他会为哥哥举行一场体面的安葬仪式吗? 说起这座房子,我便感觉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