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绩效团队五项修炼 目标必达的33个高效方法

高绩效团队五项修炼 目标必达的33个高效方法

  • 字数: 19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舒瀚霆
  • 出版日期: 202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473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的33个方法是舒瀚霆老师二十余年团队管理课程的精髓,旨在帮助管理者提升五种底层能力,完成打造高绩效团队的五项修炼。 团队管理:适当“偷懒”,做到人岗匹配、容错转化,才能正确培养人才、打造优秀团队。 深度思考:抓住员工隐藏的真实需求、唤醒员工的行动力、善用价值导向会让管理更高效。 精准决策:有效的推演、放下习惯性防卫、找到最重要的事,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团队事半功倍。 高效行动:分清轻重缓急、小步快跑、保障有品质的高效工作,才能提升整体效率。 目标必达:定什么目标、怎么定目标、目标怎么实现,才能让团队更高效。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管理者角度,通过全面提升管理者心理境界,打造管理者的核心素质,让管理者看见自身的职业瓶颈和天花板,转化为管理高手、将“心”与“能”结合,并能不断越超、不断进步。此书根据高效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的底层能力:团队管理的能力、达成目标的能力、深度思考的能力、精准决策的能力和高效行动的能力,以及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团队从自己的“瀚霆方法论”工具库里整理和挑选出来,包含团队管理、深度思考、精准决策、高效行动和目标必达这五个方面共33个方法,分享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管理者提升这五种底层的管理能力,打造高绩效团队。
作者简介
"舒瀚霆 本名鞠凌云,管理学博士。 在职业生涯的前十年历任传统的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国营企业各级管理职位;此后二十多年专注于企业经营管理顾问领域,曾担任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顾问,其中包括新兴的互联网企业。 舒瀚霆老师与时俱进,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信息技术等学问融合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是面对问题与面向效果的应用、实践、迭代和创新主义者。他将很多实践中的经验和观点著成了书,其中与李中莹老师合著的《心智力:商业奇迹的底层思维》在樊登读书APP上的播放量超过1100万,居同类内容之首。 "
目录
第一章 团队管理:从培养人才到打造优秀团队
角色归位法:你累是因为你站错了位置
三招管人法:增强团队竞争力
五项权力法:提高管理者的影响力
偷懒育才法:亲力亲为还是“偷懒”?
培训三步法:有价值的培训需要深度评估
人岗匹配法:企业换人的成本很高
容错转化法:错误是企业变得更好的机会
薪酬激励法:薪酬就是发钱吗?
新团队管理法:90后新兴团队建设从信任开始
小结
第二章 深度思考:思考的深度决定管理的效率
三层需求法:抓住员工隐藏的真实需求
正向思考法:唤醒员工的行动力
价值导向法:找到最重要的价值方向,提升行动的动力
身份赋能法:提升身份感和资格感
多维时间法:善于购买他人时间,懂得将时间产品化
教练语言法: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提问
逆向视角法: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复盘思考法:精明的管理者敢于自揭伤疤
小结
第三章 精准决策:正确的选择让团队事半功倍
推演决策法:有效的推演比执行重要100倍
绿灯思维法:放下对反对意见的习惯性防卫
简约决策法: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关系溯源法:找到低效率背后的真正原因
独立思考法:简单顺从不如批判思考
小结
第四章 高效行动:让好方法变成信手拈来的习惯
PDCA循环法:及时调整目标,缩短现实与计划之间的差距
番茄工作法:专注25分钟,提升整体效率
时间矩阵法:分清轻重缓急,别让团队瞎忙一场
清单行动法:少走冤枉路,少做冤枉事
流程工作法:保障有品质的高效工作
迭代行动法:小步快跑,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小结
第五章 目标必达:没有目标,团队就不会存在
设定目标法:定什么样的目标
目标拆解法:把目标转化成可执行的任务
OKR工作法:让员工更有计划力和聚焦力
聚焦工作法:不去管理注意力就只能被注意力管理
KPI工作法:围绕重点一步步接近团队想要的目标
小结
摘要
     角色归位法: 你累是因为你站错了位置 曾经有位企业家朋友满腹牢骚地说现在的员工越来越不好管。我问他:“你是怎么做管理的呢?” 他透露的做法很“认真”——新员工一入职,他就手把手地教他、培养他;员工工作遇到问题,他就在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解决;甚至连员工的衣食住行,他都特别关心。他还经常在各种会议上征求员工对企业的意见,比如,有哪些没有做到的,有哪些还可以做得更好,等等。可是,员工却并不领情,该走的还是要走。而且,走的时候,不仅没说公司一句好话,还认为公司问题太多。 听完后,我问了一句:“你是不是感觉好累?”他像遇到知音一样立刻点头:“是啊!是啊!明明招人是来帮自己的,结果把自己累成了狗。”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顾问,我当时给了他这样的“诊断”:这种情况或许只能怪你自己,因为是你先把角色弄错了,把自己摆错了位置。 巨婴型员工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诊断”呢?我们可以先回想一下,刚才他对“如何管理员工”的描述,是不是有点像父母照顾孩子。 父母是不是手把手教孩子学东西?孩子遇到问题跟父母说时,父母是不是就立刻想办法帮他解决?父母是不是还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 你发现了吗?他不是在当员工的老板,而是在做员工的父母! 父母照顾孩子是理所应当的,孩子都会觉得,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所以,当老板进入父母角色后,员工即使享受到了好处也很难产生感激之情。这也只能怪老板,因为,是他先把员工当孩子的。 这样做老板很累,优选的问题是,有孩子心态的员工,不仅不能帮到老板,而且还不承担工作后果,事情搞砸了也只会觉得是别人的原因。损失轻一点的,他无所谓;严重的,他就一走了之,等你来收拾烂摊子。 你或许会问,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做了员工的父母? 首先,可以留意一下,你和员工的对话模式。 比如,员工遇到问题求助你:“领导,那位黄总很麻烦,搞不定……”如果你的反应是:“来,我帮你分析一下……”或者是“没关系,我帮你搞定……”又或者是“来,看我的……”。 又比如,员工向你请假,说:“老板,我今天肚子不舒服……”后面就没话了。这时,如果你的回复是:“哦,身体要紧,你快回去好好休息吧。” 这样的对话模式,就是典型的“父母”和“孩子”在对话。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认为,员工遇到工作问题时,正是他提升工作能力的很好时机,正确的回应方式是,你要让他先独立思考、自己解决;如果问题属于特殊情况,比如时间紧迫,或者是事情非常重要,他也至少应带着自己思考的解决方案来和你探讨,或者请求支援。 对于回应请假的问题,我认为关心员工的健康当然是应该的,但他手头上的工作是不是都交代好了,也是管理者需要关心的。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