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咸阳宫(全3册)

咸阳宫(全3册)

  • 字数: 7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林鹏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786203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0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套书是林鹏先生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故事产生于战国末期,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时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时期。书中故事的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是真实的。秦王政举行冠礼以前的这段时间,吕不韦忙于编撰《吕氏春秋》,太后和她的面首嫪毐把持朝政,并且有篡弑的阴谋。王弟长安君成蠕得知这一阴谋后在屯留前线举行起义,扬言要打回咸阳,消灭嫪毐。嫪毐在阴谋败露后发动暴乱,企图一举消灭秦王政、成蠕和吕不韦。秦国的宗室大臣们一向认为吕不韦游说异人继承王位是杀嫡立庶,而《吕氏春秋》的公布,使他们认清了吕不韦的真面目。他们暗中支持嫪毐反对吕不韦,并且进而发动了驱逐客士的运动。秦王政多病而且多疑,只怀疑成蠕有篡弑的阴谋,却突然落进了嫪毐的陷阱。秦王政在依靠吕不韦消灭嫪毐之后,为了适应宗室大臣们的需要又下了逐客令。后来逐客令虽已收回,却罢了吕不韦的官,随即又令其自杀。这中间还穿插着蔡泽、朱亥、茅焦、燕太子丹、朱英、樊於期、韩非、李斯、尉缭、赵高等人的活动。他们都是这段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他们的活动加剧了这次历史斗争的激烈程度。如此众多的人物,思想性格各不相同,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其中有轻生死重然诺的侠士,有满腹锦绣口若悬河的策士,有肝胆照人的豪客健夫,有玩弄手腕工于心计的政治家群像。作者林鹏试图把历史学家稽古钩沉的功夫,小说家传神摄魄的艺术手法与政治家的侃侃长谈熔为一炉,从而创造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史论小说,群而有像的评传小说。书中有许多评论,比较现代,比较深沉,证明历史小说正在向历史哲学靠拢。
作者简介
林鹏,河北易县人。中共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咸阳宫》,随笔集《蒙斋读书记》《蒙斋印话》《平旦札》《梦里家山》,书法理论专著《丹崖书论》,以及《林鹏书法》等。
目录
《咸阳宫上》
第一章刺客来临
第二章司空先生出处
第三章蔡孺子"卷耳"章
第四章老人的哲学
第五章未雨绸缪
第六章有关鱼龙变化的传说
第七章失踪
第八章发迹变态
第九章茅屋的夜晚
第十章占梦
第十一章小巷官大夫
第十二章鏐毐的学问
第十三章方良世道
第十四章自己的木鞋
第十五章黄鸟之思
《咸阳宫中》
《咸阳宫下》
摘要
     第一章刺客来临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年初,正是冬天。一天晚上,下了大雪。秦国的右丞相吕不韦,心情非常之好,正在同青年学者应曜闲谈。丞相突然问道: “老夫的《春秋》,公之于世,已经半年,陛下想也已经浏览一过。据先生看,陛下能够充分理解它吗?” 他们谈论的是楚国的考烈王突然死去的消息,正在分析楚王是病死的,还是被暗杀的……因为消息刚到,非常简单,没有细节,所以一时无从判断,吕不韦突然把话题移开,这使应曜感到突兀,仿佛从牧羊人脚下突然跳出来一只兔子一般。然而他又一想,这是近来丞相最得意的一件事情,也是丞相最喜欢谈论的一个题目。五个月前,《吕览》题名《春 秋》,悬之咸阳国门,并且布告全体庶民,有能修正一字者赐千金。果然万民欢腾,一致拍手称快。 秦国的士人以及各国的游学之士,开始抄录这部《吕氏春秋》。秦国文化落后,官 吏们除了读法律再不读书,而庶民们以吏为师,整个国度孤陋寡闻,只知杀戮,不知其他。《吕氏春秋》的编撰和公布,自然是秦国历史上空前的盛事。吕不韦看见自己编撰的《吕氏 春秋》受到庶民的称赞,心里非常高兴。他在“维秦八年”的“秋甲子朔日”亲手写了一篇序言,附在全书之后,于是便将此书进呈陛下。当序言写好之后,吕不韦不仅同当时吕府的 学者进行了谈论,而且特意把这位青年学者应曜找来,让他看是否妥当。应曜在吕府的众多学者之中最为年轻,三十多岁,最敢说话,无论何事,直言不讳,故而受到吕不韦的赏识。 不过,现在吕不韦问他的问题,却是他不大了解的事情。首先,他不知道秦王政是否真的读过《吕氏春秋》,自然也就无法估计他读过之后能否理解它。只好根据平时对秦王政的了解,预测他读过《吕氏春秋》以后可能有的反映。他知道《吕氏春秋》同秦国一贯的政策和理论大相径庭,并且同秦王政幼时所受的非常简陋的教育颇有矛盾。于是,他思索了一下说道:“未必。” 现在该轮到吕不韦沉思了。他脸上方才那种得意的神色,渐渐地消失得无影踪。这天晚上,天气很冷。他袖着手伏在面前的小几上,眯着眼睛,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后来,他看见身旁放着的高高的铜制油灯,想起不久前那个地方曾跪着一个手执火把照明的仆人。他在心中说道:“一种新的用具尚且不能立即被众人接受,何况一种新的思想。” 当时一般贵族和官宦人家都不敢用铜制油灯。铜称美金,黄金,昂贵得很。人们不能为了取得片刻的光明,就倾家荡产。吕不韦想道:“铜制的油灯,开支太大,莫非取得新思想也要开支吗? 思想的花费是什么呢? 悟性是怎么来的……” 应曜见丞相久久地沉默着,便说道: “在一百二十年前,真正的新思想是孟轲的政治学说。然而当时的诸侯谁也接受不了它,甚至不能容忍它。那时商鞅的政治学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当时在三晋,每一个士人和小官吏,都非常熟悉商鞅后来鼓吹的那一套。然而正是这种陈旧过时的东西,一旦传入秦国,立刻就被充分理解。 一百多年以来,商鞅的这一套,已经成为秦国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臣正是根据这一点,才说了‘未必’二字。” 吕不韦想着:这个年轻人聪明至极。他所说的,也许有道理,也许毫无根据。是了,他是楚国人。他们楚国人,总是对秦国估计不足。可见聪明才智对于人类历史来说简直是毫无用处,甚至非常讨厌。它仿佛大风中的尘埃,黄蒙蒙的满天迷漫,使人目迷耳塞。其实,那天地之间蓬蓬然发于北海入于南海、拆木拔屋、摧枯拉朽者,岂是这野马尘埃哉。虽然这么说,人们仍然是想获得聪明才智,就像姑娘们想获得首饰一样。 这时房门外面有人拍打衣服,并且高声训斥卫士们: “现在刚天黑不久,你们就昏昏欲睡了。叫你们的队长来,告诉他,谁在值夜时靠着墙打盹,重打四十!”说话的是丞相府的尚书令司空马。他一推门走进庭堂,略带一点踉跄的样子,仿佛那两扇门是他用头碰开的。他看看吕不韦,看看应曜,脱掉鞋子,进到前席,躬身施礼。 “雪下得很大吗?”吕不韦见司空马身上有雪花,问道。 “下大了,相爷。” “有事吗,老马?” “有事。”司空马说道,“有要紧事禀告相爷。” “说吧,什么要紧事情?” 司空马两手拄着席子向前膝行,爬到距离吕不韦很近的地方,低声说道:“他们派出了刺客。” “要刺杀谁?”吕不韦漫不经心地说道,“莫非要刺杀老夫吗?” “正是。”司空马拱手至额说道。 吕不韦这时才抬起头来,微微一笑说道:“老马,你没有喝醉吧?” “回禀相爷,臣未曾饮酒。” “他们刺杀老夫干什么?”吕不韦说道,“以前,先王去世,国事决于老夫。他们忌恨老夫,暗杀老夫,该是在那时候。今天不然,国事无论大小,接近决定于嫪毐。①他现在说一不二,横拿竖放都由他。况且老夫已经年近古稀,来日无多,还值得他们费这些手脚吗?” “相爷,千真万确。”司空马郑重地说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