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马季生前与身后
字数: 21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伯苓
出版日期: 2018-01-01
商品条码: 9787201115559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他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一生中创作出三百多个相声段子,带出了一批声名远播的亲传弟子,形成享誉海内外的“马家军”相声群体,是传播中国相声艺术、促进其繁荣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开歌颂型相声的先河,创造了艺术的辉煌亮点,在将民间艺术上升到主流艺术的过程中做出了贡献;
他是宝坻的骄子,故乡人的骄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乡的水土、家乡人的性格、家乡文化的熏陶以及马家“扶风春境”传承下来的家风,这种血脉和渊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乡更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故土情深已经融化在他的血液里,故乡也早已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的去世,已成为家乡人民永远抹不去的思念……
他,就是相声大师马季。
张伯苓著的《马季生前与身后》将着重从故乡这个视角,介绍马季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怀念、想念、热爱他的人们了解他的生前与身后。
作者简介
张伯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市宝坻区原政协副。张伯苓先生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曾任天津市宝坻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宝坻区广播电视局局长等职务,2007年1月到区政协工作。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先后有三百余篇消息、评论、调查、专访、通讯、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理论文章等作品发表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台、《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省市和中央重要媒体上,并多次获奖,被授予《天津日报》终身荣誉通讯员称号,散文《母亲》《我眼中的白燕升》等获孙犁文学奖,近年来,先后有《张伯苓新闻通讯集》《马季生前与身后》、诗文选《潮河新曲》、短篇小说集《摆渡》等五部著作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祖籍宝坻
第一节 黄庄“大户”
第二节 举家逃难
第三节 马家老宅
第二章 可敬的母亲
第一节 母亲的身世
第二节 父亲去世
第三节 最艰难的日子
第四节 让孩子走正路
第五节 记住程家蒋家恩德
第六节 母亲的功绩
第三章 优良的家风
第一节 孝敬为先祖辈传
第二节 同情弱者疼弟弟
第三节 平实做人自强不息
第四节 重视情感的家庭
第四章 故土情
第一节 宝坻文化的熏陶
第二节 爱吃家乡菜
第三节 三幅墨宝
第四节 两次回家乡
第五节 两个未竞之愿
第五章 老家人跟他学相声
第一节 到说唱团学习
第二节 去山东体验生活
第三节 曾调我去说唱团
第六章 马东寻根
第一节 回老家筹办纪念活动
第二节 到京津新城领金话筒奖
第七章 笑在家乡
第一节 进京找刘兰芳
第二节 策划组两次来宝坻
第三节 细节见真情
第四节 瑞雪迎晚会
第八章 徒弟们眼中的师父
第一节 爱才惜才
第二节 强大的艺术创作力
第三节 低调处事朴实做人
第四节 非常热爱观众
第五节 海外传播相声第一人
第六节 伟大的艺术家
第七节 沿着师父开辟的道路走下去
第九章 隆重的首发座谈会
第一节 紧张的筹备
第二节 感人的场面
第三节 深入的研讨
第十章 永远的传承
第一节 北戴河海浪催生出个承诺
第二节 不动声色的奔波
第三节 马家军大汇聚
第四节 弟子回故乡
后记
摘要
第四节 让孩子走正路
“别看我妈没文化,不管生活多苦,她要我们这些孩子都得上学,都得学文化。”马树珍说。
马季五岁上学。四哥马季5岁就上学了,我妈为什么让他这么早上学?就是想让三哥树良监督着他学,三哥学习比较用功,四哥聪明但比较粗心,所以妈妈让三哥先念然后管着他。去黄城根小学报名还闹过笑话。妈妈领着马季去报名,老师说:“您这孩子太小,我们照顾不了,他连屁股都不会擦呢。”马季接过话茬:“老师,我会擦屁股,我给你擦回试试。”把老师逗笑了,收下了。我妈孩子多管不了那么细,一次四哥上学穿棉裤外套单裤,可是他就这么一提溜,伸进了单裤,棉裤就在单裤后边嘟噜着整,等晚上我妈回来一看,赶紧脱了又给他重穿。还有一次,这一个学期还没上完,他把书给弄丢了。头两天没书,这哪行呀!我妈着急,没钱买书,就这跑那跑给他借来一本书,让他不耽误学习,无形中也培养我们这些人要好强。
我妈没有文化,但她很重视文化,我没念过书,我得让孩子们念书,这就是她当时的优选心愿。所以她对我们几个人的学习那叫上劲,督促你学。很困难的时候,是爸爸去世,日子过得那叫难呀!那时候三哥上了平民中学,四哥马季上了至诚中学,我是上的铁路扶轮小学,树明上了后库简易小学,是那种不要学杂费的、专门给贫民开的学校。上中学的要交学杂费,交不起呀,三哥、四哥他俩一到下课就往厕所跑,躲着,让老师找不到,这样凑合了一个学期。后来不但学费交不起,连饭都吃不上了,没办法,在亲戚的帮助下,三哥就到了天津贸易商行当学徒,四哥马季到上海宏德针织厂当学徒,先让这两个人有饭吃。我呢,就去了香河中学上学,因为那个学校管饭。结果那儿闹起了水灾,没粮食,就吃树皮吃麸子。到了寒假,该过年了,家里不让回去,没盘缠钱,我就住在那,整个学校就我一个人。知道我吃什么吗?给学生蒸饭的屉布上剩的饭嘎巴儿,攒吧攒吧给我放到屋里,我就吃这个。家里就剩妈和树明了,减轻了一点儿负担,树明边上学边卖臭豆腐也是在那个时候。
母亲管孩子特严格。我妈还有一点,管孩子那叫严,谁要是犯一点错误,她都抓住不放。我因为和表姐上了一次电影院挨了一顿打,树明也挨过打。我妈打孩子不许动,越动她打得越狠,我们家柜上有个帽筒,帽筒里边有个鸡毛掸子,我妈打我们就用这个。挨打很多的就是四哥马季。我四哥从小就淘气,淘得出名,人称“四猴子”。他没事拆手表玩,夜间拿着锅睡觉。西直门有个高粱河,他经常到那儿玩水洗澡去,我妈不让他去,怕出危险。可一不注意他就到河里去了。我妈为了管他,只要见他出去时间长了,回来就划一下他腿肚子,因为如果下水一划腿腿上就有白道道,一划腿上出白道了,那他就是下水了,就得挨我一顿臭揍。我们家不是住在皇城根旁边嘛,四哥马季就经常爬到城墙上,在树上摘酸枣,然后把褂子脱下来。两个袖口一拴,再把摘下来的酸枣装在里边,到街上去卖,弄着玩。有时坐那卖,手里拿个扇子大模大样地扇着,玩腻了就嗡的一下把酸枣全扬了。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了,他爬城墙快到头了,这时不知谁告诉了我妈,我妈出来了也没着急,就哄着他,“四儿呀!你快下来,妈这有点事,你给我办办去。”四哥就下来了,下来以后,我妈这个打呀。还有,他偷学自行车,不知在哪儿找来了一辆自行车,就学着骑,他一个几岁的孩子,个小不够高,就跨裆骑,腿在大梁底下,结果他把脚后跟伸在后车轱辘里,都绞烂了,那个血流的,整个脚变成了血葫芦,也没上药。那时正是冬天,时间长了,袜子和伤口都长一块了,这罪受的就别提了,我妈又是气又是疼,流着眼泪给他弄伤口。四哥挨打也有被冤枉的时候,我们在喇叭胡同住的时候租给修自行车的一间房,一次那个修自行车的说钱找不到了,我妈因为孩子多怕谁给拿了,就挨个问我们几个,都说没拿。因为四哥淘气,我妈就认为是四哥拿人家钱了,就打他。后来这个钱找到了,马季挨了一次冤打。
听到这儿,笔者忽然想起采访赵炎时他给我讲的一件事。赵炎说:老太太对孩子们管教确实很严,谁要是在外边做错事肯定要挨说。我记得马季老师也给我讲过一件事,他在上海当学徒时很苦、很累,每天没完没了地干,早上起来还要打扫卫生,给师父倒尿罐、打洗脸水,开始他是在中药店学徒,后来到了上海宏德针织厂当学徒。因为他干活灵巧实在,师傅很喜欢他。可那时终究还是个孩子,活动量大又吃不饱,一到晚上就饿。后来他知道山楂丸可以吃,夜里实在饿得不行时他就偷吃货架上的山楂丸,他不懂山楂丸是开胃的,越吃越饿,后来就吃人参,结果嘴上起了好多燎泡。这件事起初不敢和母亲说,又觉得不能不说,因为母亲经常教导他做人得诚实,后来还是向母亲说了这件事,母亲听后很好生气,把马老师臭骂了一通:“你这不是给马家丢人吗?哪能干这些偷鸡摸狗的事,出去要学做人,要学会做活,就是饿死也不能偷吃。”挨了母亲的怒骂,马季老师记住了,后来再怎么饿也不去吃了。
“我妈就是这样,她一定要让孩子学好,走正道。”马淑珍又接过了话茬,继续讲述着马家的历史,讲述着母亲。
P24-2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