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

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

  • 字数: 21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邓英淘
  • 出版日期: 2013-04-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132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地球变得日益拥挤时,极少数的“胜利者”很可能使那些缺少足够的资源以维持生计的多数人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与依靠能源的过度开发达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通过经典发展方式实现高度现代化的条件已不具备。如何走出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的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模式、特色道路?答案只有一个——多数人的现代化。中国必须探索另一条不同于经典发展方式的道路,以新发展方式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
邓英淘,1951年生,曾在山西、河南插队十年。1977年考上北京大学经济系,参与发起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1982年毕业,先后在中国社科院农经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1988年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97年任中国社科院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3月因病去世。主要专著(包括合作):《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抉择》、《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再造中国》、《西部大开发方略》、《变革·发展·反思》、《邓英淘集》、《再造中国,走向未来》、《新能源革命与发展方式跃迁》等。
目录
出版说明
导论
“三体问题” 艰辛探索 全书鸟瞰
第一章 双重压力下的选择
跳蚤与大象 只有一个中国 比较与压力
第二章有害的冗余度
引人深 思 谁是谁非 水落石出
第三章 资源的解析
更新性 分离性 拥挤性 专有性 外在性
第四章 浪费的经济
公灾与私灾 竭泽而渔 寅吃卯粮
不堪重负 真相大白 挥霍与增长
第五章 人类与熵
风波再起 熵增原理 歧义纷生 山重水复 出路何在
第六章 弃旧图新
盛名难副 逝者如斯 凤凰涅?
第七章 恩格尔定律
微观基础 初等推广 社会干预
第八章 等效性原理
似是而非 需要的解析 似非而是 另辟蹊径
第九章 越人樊篱
安全准则 极小准则 等效准则 优先准则
第十章 重构蓝图
端倪已现豁然清朗 混沌重开另辟新天
综合比较更堪寻味 确立信念精心选择
第十一章 力挽狂澜
改弦易辙 实现手段 临歧慎择
附录 差别定价、帕累托效率、财产权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
    资源总量与实际可用性应该知道,组成地球的元素不是同样丰富的。有关的分析表明,地壳的9%仅由8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占46.6%,硅27.2%,铝8.3%,铁5.8%,钙3.6%,钾2.6%,镁2.1%。地壳的元素所占的百分率称为平均地壳丰度。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铁和铝这两种元素的平均地壳丰度在1%以上,而汞、金、银等几种元素在百万分之0.1以下。地壳非常大,如果元素能分离出来的话,一个非常小的平均地壳丰度能代表非常大的数量。例如,金的地壳丰度为百万分之0.0035,代表大约470亿吨黄金,地球人均约10吨。从这种角度看问题,甚至最稀少的数量有限的元素,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也能充分供应。
     但是,计算出来的丰度和实际可用性有极大的不同。平均地壳丰度严格地说是一个平均数,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例如,占铁的总重量70%的赤铁矿,其大量沉积物是在苏必利尔湖西端,而其他地方别的矿物含铁量很少,许多矿物接近不含铁。其他元素也有类似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稀有元素,指出这点特别重要。在某些地区有丰富的沉积物,但并非在整个地球普遍分布。
     从实际来说,随着矿石品位的降低,开采和冶炼的成本增加,当开采的成本超过产品的价格时,处于这种盈亏转折点之下的品位的矿石,在经济上没有利用价值。因此,一般来说,经济上可开采的任何一种元素的量,远远少于按地壳平均丰度计算出来的总量。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短缺,价格会随之增高;而技术的发展会使开采和加工的费用降低。这样,使利用更低品位矿石或更深更远的矿床,在经济上成为可行,以往亏损的现在则可盈利。例如,在1900年,含铜3%的铜矿石在经济上是可开发的大力度优惠品位,现在大力度优惠品位可降到约0.35%。显然,开采低品位矿石的能力可显著地扩大这种资源的基础。因此,丰富论者根据这个事实,即尽管开发不断增加,但由于经济因素和技术的进步,可用资源的供应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对极限论者预言资源将用光的论点进行了反驳。
     然而,有限论者根据下述理由,认为过去不断增加资源基础的趋向在将来无法继续下去。第一,或许最重要的理由是随着品位降低,矿石数量增加这个概念不过是个浮泛的概念罢了。有许多例外,例如,当含铜量为1%的矿石被采完时,我们应该转向含铜大约为0.3%的矿石,但这种矿石要比1%的矿石少4倍,而铜则少15倍,结果,把0.3%的矿石列进开发项目,仅增加不到10%贮藏量。进而,经济上能开发含铜约0.2%的矿石,仅增加只不过1%的储藏量。
     因而,可以利用的低品位矿石和存在于平均地壳丰度的“无限”数量之间有很大差距。对于很多其他重要元素,经济上可利用的矿石与平均地壳丰度之间的差距甚至更大。例如,金的平均地壳丰度为百万分之0.0035,但在经济上可开采的边界品位(1975年)为千分之0.0035(即其边界品位与其平均地壳丰度的比率为1000),或者说含金在千分之0.0035以下的矿石没有经济价值。只有在最普通的元素如铁和铝的例子中,才能通过不断增加低品位矿石的数量,或多或少地使其继续转变成“无限量”,这种无限量是存在于平均地壳丰度中的。缺乏这种地质上的转变,就很难看到经济趋势或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如何弥补从低品位矿石到开采无限量的普通岩石之间的差距,这种岩石只含有地壳的平均痕量丰度。
     第二,即使不考虑经济因素,假设可以通过优选量开采含痕量元素的普通岩石来获得所需要的物质,然而由于净产量原则,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或)物质,要做到合算,生产出的东西必须多于消耗的,即必须有一个正的净产量。例如,石油开采,在钻井及很多其他步骤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当这种能量耗用总量与得到的相等时,不管油田还含有多少石油,这时的石油只能被看为已被耗尽。因为不论价格和成本如何,消耗的能量大于所获得的能量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又如开采和加工钨矿石本身也需要用钨(工具的磨损和损坏必然消耗一些钨),如果钨矿石是较高品位的,那么开采的钨即是正的净产量。但如果地壳里贮存的钨是痕量或者接近其平均地壳丰度,又由于开采时出现负的净产量(即投入的钨多于采出的钨),则其一定是不可利用的。
     无限量地供应廉价能源可以防止这种类型的资源枯竭。但非常清楚的是,将来的能源既不是无限的,也不是廉价的,这就将许多资源的生产。 第三,废物处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当矿石品位下降时,废物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远在开采不可更新资源达到极限以前,对土地、空气和水的不良影响就可能已达优选的忍受极限。这种情况已迫使人们在增加开采资源和保护环境之间进行抉择。因此环境的影响有效地了大力度优惠品位矿石的利用。
     总之,看来更加可能的是,应该远在资源实际数量开采完之前,把几种因素或所有因素综合起来,从而地球资源的开采数量。P41-4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