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影戏的演出形态

中国影戏的演出形态

  • 字数: 35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张冬菜 著
  • 出版日期: 201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47558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皮影是一项古老而又优秀的民间艺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皮影戏走向了衰亡,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为了对其抢救和保护,本书对该课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影戏的演出场所和戏台、影戏的行当角色及其造型、影戏的唱念艺术、影戏的声腔音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  影戏的演出场所和戏台/019
第一节  影戏演出场所概说/021
第二节  影戏的戏台/037
第二章  影戏演出的分工与协作/057
第一节  演出的分工和职责/058
第二节  演出现场的协作与交流/078
第三章  影戏的行当角色及其造型/095
第一节  影戏的行当角色/097
第二节  影戏行当角色的造型艺术/115
第三节  各地影戏流派的造型风格/125
第四章  影戏的唱念艺术/155
第一节  影戏的唱词和念白/157
第二节  影戏唱念的艺术特征/180
第三节  知名艺人的唱念风格与艺术成就/204
第五章  影戏的操纵和表演/215
第一节  基本操纵手法和要求/217
第二节  影戏的操纵程式和表演/236
第三节  影戏中的特技表演/259
第六章  影戏的声腔音乐/269
第一节  影戏声腔音乐的流变/271
第二节  各地影戏声腔音乐概况/284
第三节  影戏专腔概述/304
后记/331
摘要
    第一节影戏演出场所概说
     影戏的演出场所,从宋代的勾栏瓦舍、神庙,到明清的堂会、戏园、茶馆,再到当代的剧场,历经数次变迁。新旧场所的更替、消长,反映出影戏生存环境、文化空间的变化。当然,在"变"之外,演出场所亦有代代相沿的稳定性。
     一、历代沿革
     宋代以前,专业化、商业化的娱乐场所尚未建立,杂耍百戏多是在广场、厅堂,或寺庙、乐棚上演。直到宋代,街巷制取代了隋唐盛行的城坊制度,城市商业迅速繁荣,专门用于商业演出的娱乐场所——瓦舍勾栏才正式出现。这发生在北宋仁宗庆历、皇祐年间(1041—1054)。商业繁荣,勾栏林立,为通俗文艺提供了充足的演出环境。影戏、小说、吟叫、杂扮等百戏伎艺,进人瓦舍勾栏中,就此跃人人们的视野。
     (一)宋之勾栏影棚演出
     《事物纪原》提到宋仁宗朝开始出现了影戏,恰好与勾栏瓦舍的出现时间同步。可以说,瓦舍勾栏是影戏最早的演出场所之一。《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一条记载: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影戏。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刘百禽,弄虫蚁。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署,诸棚看人,日日如是。②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