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人间值得 十四位大先生的人生解答书
字数: 73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20-03-01
商品条码: 9787547316054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05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采写的文化名人稿件14篇,通过描摹那些逐渐逝去的文化名人,从细微处窥探先生品格,思索过往时代。全书分为四辑:辑一写追求浪漫人生的先生,如叶嘉莹、木心等;辑二说那些骄傲可爱的先生,如杨振宁、林家翘等;辑三着眼于时间,有来新夏的永不停笔,有周有光的一生思索;辑四则是感念先生们留下的如光一样珍贵的遗产,如田家炳捐赠的楼、费孝通笔下的江村。
目录
序 在这个慌张的年代,记录不慌张的先生
辑一 我要浪漫,不必忧愁
杨绛:旧时代的新人 新时代的旧人
方成:再见,幽默
叶嘉莹:一生都与诗词“恋爱”
木心:干净地来 安静地走
辑二 一个真我,一生骄傲
林家翘:永远追求第一等的题目
杨振宁:非议背后依然故我
周传基:电影界的堂吉诃德
辑三 时光噙笑,岁月不老
侯仁之:把102年的人生绘在地图上
周有光:“有光”百年
来新夏:91岁,始挂笔
辑四 斯人如光,人间有亮
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田家炳:最坚实的纪念
严仁英:“0.4毫克”的重量级医生
费孝通:江村八十
摘要
杨绛最后一组散文发表于2013年10月15日,题目叫《忆孩时》。这一年她突然想到:五四运动时身在现场的人,现在大概只有她一个了吧? 她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见过五四运动现场的人了。而她跨越百年的人生远比网络上流传的“鸡汤文”更丰富厚实。她出生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不仅见过北京大街上身穿竹布长衫的学生举着小旗子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劳工神圣!”“恋爱自由!”也熟悉张勋复辟时空旷的北京街道,以及如何在噼噼啪啪的枪响中弯腰奔跑。少年时,她见过苏州杨宅前前后后的电灯同时点亮,又霎时变暗的情景;二战后,她见过父亲生前心爱的竹根雕陈抟老祖像,被陈列在上海霞飞路一家珠宝店的橱窗里。 此后的人生中,她还经历了解放军进城、新中国成立,以及一波又一波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当硝烟散尽,她的作品重新出现在书店热销榜上的时候,读者已经把她视为旧时代大家闺秀的代表,钱锺书先生的夫人。 但在最初,还没有“杨绛”这个笔名的时候,籍贯江苏无锡的北京小妞杨季康是一个再新潮不过的女性。1912年7月17日,她的父亲、同盟会成员杨荫杭为女儿庆祝一周岁生日,认定“满清既已推翻,就不该再用阴历”,因此杨绛的生日从来都只过阳历。 她生于清末。她常自豪地对人说:“我比中华民国还年长100天!” 从小她就是个调皮的女孩,读的是“文白掺杂”的课本,在天主教会办的洋学堂里“掐琴”、跳绳、拍皮球,甚至装睡偷看修女嬷嬷头上戴几顶帽子。回老家无锡时,她的一身装扮引发当地的老少妇女涌上大街围观,乡亲们毫不客气地呼邻唤友:“快点来看呶!梳则辫子促则腰裙呶!”(无锡土话:“快来看哦!梳着辫子束着裙子哦!”) 长大后,与同时代的女性不同,她自己选择了职业与丈夫。 她始终与旧式妇女的柔顺挨不着边。上海沦陷时,杨绛经济困顿。但她宁愿当个代课的小学老师,也不愿应恩师的邀请去当中学校长。 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点终生未改。 2013年出版的《杨绛全集》中收录了她的三封信,都写于2001年。一封信写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舒乙,声明她和钱锺书不愿入中国现代文学馆。一封信写给文联领导,表示钱锺书不愿当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她也不愿违背其遗愿给文联的“豪华纪念册”提供十寸照片。最后一封信写给《一代才子钱锺书》的作者汤晏,在信中,杨绛表达了对他观点的不赞同:“钱锤书不愿去父母之邦,有几个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深爱祖国的语言——他的mother tongue,他不愿意用外文创作。假如他不得已只能寄居国外,他首先就得谋求合适的职业来维持生计。他必须付出大部分时间保住职业,以图生存……《百合心》是不会写下去了;《槐聚诗存》也没有了;《宋诗选注》也没有了;《管锥编》也没有了。” 杨绛一辈子没用文言文跟人通过信,毛笔字写得也很“笨滞”。要说她文字里为什么没有人们熟悉的“现代气息”,杨绛觉得,“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 这样一个新式的杨绛,偏偏遇到了旧式大家庭里出来的钱锺书,一个分不清左脚右脚、兴起时会抓起毛笔往她脸上画大花猫的读书人。后来她曾经想过,要是按照钱家的规矩包办婚姻,她公公一准会给这个“痴气”的儿子找个严厉的媳妇,把他管得老老实实。 但她只想维持住丈夫的“痴气”。生孩子住院时,钱锺书常常苦着脸来汇报“我做坏事了”,有时候打翻了墨水瓶,有时候砸了台灯,有时候不小心拔下了门轴上的门球,杨绛只说:“不要紧,我会修。” 晚年,她不止一次告诉别人:“钱锺书曾和我说他‘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我觉得这点和我的志趣还比较相投。”上海沦陷时,为了让丈夫安心写《围城》,她自己扛起了生火烧饭洗衣的担子,常常被煤烟熏成花脸,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难过。(P5-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