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 字数: 2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哈罗德·伊罗生(Harold R.Isaacs) 著;邓伯宸 译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9563043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2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哈罗德·伊罗生编著的《群氓之族》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八种角度,探讨群体认同在政治变迁压力下的自我塑造。对于民族主义方兴未艾,终将改变世界的政治面貌,率先发出警讯。作者返回源头,从人性的基本面,考察群体认同的各种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纠缠扭结,以致我们以各自的形态变成今天这副模样。
今天,人类各种族问的冲突却呈愈演愈烈之势,现代人对归属感的需要也显得空前迫切,焦虑感与孤独感成为心头的梦魇,挥之不去。阅读本书,既像是在读历史,又像是在读预言。读历史,是作者三十多年前所点名的族群冲突点已经一一爆发;读预言,则是作者早已看到一些进行式的和未来式的族群冲突。
作者简介
哈罗德·伊罗生(Harold R.Isaacs,1910—1986),30年代活跃于中国,曾任职《大陆报》,后主办《中国论坛》杂志。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执行委员,与鲁迅等人关系密切。1953—1965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1965年以后任政治学教授,1980年曾到中国访问,拜访宋庆龄、丁玲与茅盾等人。28岁即写成探索1925—1927年中国革命的经典作品《中国革命的悲剧》,其间曾赴挪威访问托洛茨基。此外著有《亚洲殊无和平》、《心影录: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和印度形象》、《以色列的美国犹太人》等。
邓伯宸,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报社编译、主笔、副总编辑、总经理,现为《新观念》杂志专栏作者。曾获时报文学奖附设胡适百岁诞辰纪念征文优等奖。译作包括《丘吉尔的黑狗》、《时间等候区》、《说谎:揭穿商场、政治、婚姻中的骗局》、《觉醒风:东方与西方的心灵交会》等。
目录
中译本序 本书对族群本质提出新的解构
原版序 族群认同的先知
自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
第一章 姆庇之家
第二章 雪人
第三章 部落偶像
第四章 身体
第五章 名字
第六章 语言
第七章 历史与起源
第八章 宗教
第九章 民族
第十章 新多元主义
推荐一 读历史,也读预言
推荐二 两种时间意识
译后记 从“民族”到“国家”
译名对照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