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字数: 15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云飞,李娜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03073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者团队认真分析研究了“十四五”时期以及203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6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9大远景目标、12大具体举措,围绕新发展、新理念、新格局,策划出版了这套“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 组织撰写出版这套“丛书”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主要出发点,着力探索构建以自主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积极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内容简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构件和重要方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本书考察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发展坐标、文明坐标、道路选择、主要内涵、基础工程、降碳行动、治理保障、动员机制、创新抉择、社会目标等问题。本书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非西方生态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翻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要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兼容和统一,实现“生态化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的生态化”的统一,建设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这样,才能确保现代化的永续性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性。
作者简介
张云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出版《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天人合一:儒道哲学与生态文明》等个人专著12部,在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A Preliminary Study of Ecological Ethics、On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和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科学典范》等论文260余篇。 李娜,法学博士,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出版《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和Usher in a New Era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Progress等学术合著多部,发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疫情大考中中国精神的践行与升华》《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解读》等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发展坐标
第一节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的生态现代化方略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构成及其生态领域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追求上的生态化保障
第二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文明坐标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论意义
第二节 人类文明新形态要素的系统提升
第三节 人类文明新形态演进的永续方向
第四节 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第三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二节 从苏联式工业化道路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
第三节 从传统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节 从生态现代化模式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第四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第一节 坚持将生态化贯穿于现代化理念中
第二节 坚持将生态化贯穿于现代化过程中
第三节 坚持将生态化贯穿于现代化领域中
第四节 坚持将生态化贯穿于现代化动力中
第五节 坚持将生态化贯穿于现代化目标中
第五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第一节 实施人口绿色发展计划
第二节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节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四节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五节 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第六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降碳行动
第一节 统筹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
第二节 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第三节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第七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治理保障
第一节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
第三节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四节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第五节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节 坚持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
第八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动员机制
第一节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科学探索
第二节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主体选择
第四节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现实选择
第九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第一节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社会制度抉择
第二节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创新动力抉择
第三节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运行体制抉择
第四节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规范体系抉择
第五节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治理主体抉择
第十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社会目标
第一节 促进人力资源的长期绿色均衡发展
第二节 保障脱贫人口的长期的可持续生计
第三节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健康权益
第四节 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