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承久之乱:

承久之乱:"武者之世"的真正到来

  • 字数: 15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日)坂井孝一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6613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承久之乱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乱,奠定了日本700年的权力关系格局。1219年,三代将军源实朝遭到暗杀,朝廷与幕府矛盾逐渐激化,后鸟羽上皇发动兵乱,被迅速应对的镰仓方击败。乱后,三位上皇被流放,幕府取得对全国的控制权,北条氏成为幕府的实际控制者。本书在院政和镰仓幕府成立、发展的大脉络中对承久之乱进行了定位。★暗杀、复仇、同室操戈,一场跌宕起伏的“权力游戏”。后鸟羽上皇由于天丛云剑的丢失而不断强化自己的正统君王形象;源实朝努力推进将军亲裁,树立了强大的权威,却意外遭到侄儿公晓暗杀;面对后鸟羽的进攻,尼将军北条政子发表有名演说,稳定了动摇中的镰仓幕府御家人……本书再现了大乱中的一幕幕经典场面,尽显历史中的偶然性和宿命感。★重新思考乱前的公武关系,构建后鸟羽、源实朝的历史实像。后鸟羽朝廷与源氏幕府是敌对关系吗?后鸟羽上皇是轻率、傲慢、不识时务之人吗?源实朝是政治上被孤立的无力将军吗?本书直面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摆脱先入之见和陈旧史观,吸收前沿研究成果,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新见。★日本中世史研究权威、《镰仓殿的13人》首席历史顾问坂井孝一教授“大家小书”。精研镰仓幕府和承久之乱数十年,批判性利用《吾妻镜》《愚管抄》《承久记》等史料,尝试用现代社会现象解读历史事件,实现过去与现代的对话。日本《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知名作者伊东润、学者今谷明推荐!
内容简介
承久之乱发生于日本镰仓时代承久三年(1221),通常认为,这是以后鸟羽上皇为首的朝廷为打倒镰仓幕府而发起的战争。朝廷一方原本形势大好,但镰仓幕府迅速应战,发动大军攻向京都,最终朝廷一方惨败。承久之乱后,朝廷与幕府的实力关系发生了逆转。后鸟羽上皇等三位上皇遭到流放,镰仓幕府确立了对日本全国的控制,日本的权力从此倾向于幕府,真正的“武者之世”拉开了大幕。承久之乱因之成为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但是,朝廷与幕府的关系果真是对立的吗?后鸟羽上皇的目标是倒幕吗?本书力图抛开先入之见,还原历史实像,在院政及镰仓幕府成立、发展的历史大脉络中对承久之乱进行定位,对当时的朝幕关系以及后鸟羽上皇、源实朝等关键历史人物做出了全新的解读。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序章 中世的开幕
1 院政的成立
2 武者之世的到来
3 奢华多彩的文化
第一章 后鸟羽的朝廷
1 源赖朝的幕府草创
2 文化的巨人
3 君临的帝王
第二章 源实朝的幕府
1 三代将军源实朝
2 镰仓的动荡
3 朝幕协调的和平
4 将军惨死
第三章 乱前的历程
1 源实朝横死的冲击
2 从妥协到敌对
3 承久大内里的修建
4 向兵乱发展
第四章 承久之乱的爆发
1 追讨北条义时
2 动摇的幕府、反击的幕府
3 进攻的镰仓方
第五章 大乱的终结
1 最后的攻防
2 大乱后的京都
3 败者的命运
第六章 乱后的世界
1 新时代的政治
2 新时代的文化
终章 帝王们与承久之乱
后记
承久之乱相关简略年表
参考文献
摘要
     序章 中世的开幕 1 院政的成立 从摄关政治到院政 众所周知,平安时代中期的10世纪到11世纪,是藤原氏作为天皇外戚掌握政治主导权,以摄政、关白之职展开摄关政治的历史时期。11世纪初,藤原道长所作和歌“此世即吾世,如满月无缺”,恰好说明了藤原氏盛极一时的状况。但是,以修建平等院凤凰堂而闻名的藤原道长之子藤原赖通却失去了外戚的地位。随着尊仁亲王践祚,即后三条天皇的即位,朝廷政治迎来了转机。后三条天皇从藤原氏手中夺回政治主导权,通过制定延久宣旨栅,实施庄园整顿等,积极地推进了各种政策。 延久四年(1072),后三条天皇让位于贞仁亲王成为上皇,即院。并且,在白河践祚后,仍然以院的身份继续主导政治。但后三条让位后仅半年就去世了,因此无法断定他让位的真正意图是否是开始院政。按照通说,应德三年(1086)实施天皇亲政的白河册立8岁的善仁亲王为皇太子并即日让位,被视为院政的开端。本书亦采用该说法。不过,白河天皇的让位也是出于确立其自身皇统的目的,并非在最初即以开始院政为目的。 实际上,在白河之外,后三条还有实仁亲王、辅仁亲王等皇子。两位亲王都是白河同父异母的兄弟。后三条让位于白河后,在立实仁为皇太子的同时,也决定了由实仁、辅仁在白河后先后继任皇位。根据元木泰雄的观点,当时摄关家藤原师实的养女贤子成了白河天皇的中官(与皇后几乎地位相同,天皇之后),如若其所生之子继任皇位,摄关家恐再次作为外戚夺回权力,而后三条则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加以阻止。 但对于白河而言,后三条的决定却意味着他的子孙无缘继承皇位。在白河看来,势必难以接受。而且,宠妃贤子产下善仁亲王五年后便香消玉殒。白河悲不自禁,据镰仓初期的说话集《古事谈》记载,白河甚至不惜破坏关于接触死秽的禁忌,抱住贤子的遗骸久久不肯离去。此后,白河欲将贤子所生的皇子善仁亲王送上皇位的想法越加强烈。 当然,既然后三条预先决定了实仁亲王的皇太子之位,那么白河想要拥立自己皇子的想法必然难以实现。但是,应德二年(1085)实仁亲王却因感染疱疮(天花)去世,于是白河就开始筹谋拥立自身皇统。白河无视后三条指定辅仁继实仁之后接任天皇位的遗志,改以善仁亲王为皇太子,并于当日断然让位,堀河天皇由此践祚。白河立太子并即日让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实施的。 此后,白河作为幼帝堀河的父院行使亲权,执掌政务,开启了院政之路。贤子的养父、新帝的外祖父藤原师实出任摄政。在具体的施政中,二人互相协作,并由白河做出最终裁决。这样的政治模式持续了一段时间。白河院政的确立 不过,在宽治八年(1094),也就是堀河天皇16岁时,关白之职由藤原师实嫡子即贤子的兄弟师通继承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33岁正值壮年的藤原师通器宇轩昂,才能过人,意志坚定,以舅父的身份辅佐天皇施政,而不再向白河问询政务。究其原因,其关白之职是直接继承自其父,因此他对白河院便不再有所顾虑。 不仅如此,根据平安末期历史物语《今镜》的记载,藤原师通还将白河称为“降位之帝”,只将其视为已退位的天皇而已,甚至在院御所前也不行下车之礼。在藤原师通看来,国制机构上正式的帝王始终是天皇,而辅佐天皇的是摄关,院只是非正式的存在。如果按照现代的公司组织来理解,恰如引退后的社长不干涉经营,而将全权交由现任社长以及社员一样。 然而,承德三年(1099)六月时年38岁的藤原师通突然去世,其22岁嫡子权大纳言藤原忠实继承其位。年轻的藤原忠实最初仅官至内览(对上奏天皇的文书进行预先审阅之职),白河再次开始亲执政务。直至长治二年(1105)十二月藤原忠实才在白河的授命下出任关白之职。足见二者实力之悬殊。 不过,堀河成年后便开始积极地参与政务。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天皇亲政才是正式的政治形态。而且,堀河具备作为帝王的优秀资质,期待“贤王”亲政的人不在少数。结果,在天皇堀河与父院白河间甚至出现了对立。 P7-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