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柳永

柳永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陶然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55590706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柳永是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很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然编著的《柳永集》是宋代有名词人柳永的专集,收入柳永的很好文学创作作品,加以注释和品评。
作者简介
陶然,1971年生,江苏南京人。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诗学及宋元文学研究。出版有《金元词通论》等著作多部,另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青楼幽怨?彩线慵拈伴伊坐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定风波(自春来)
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
诉衷情(一声画角日西曛)
临江仙(梦觉小庭院)
祭天神(忆绣衾相向轻轻语)
木兰花(心娘自小能歌舞)
木兰花(虫娘举措皆温润)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凤栖梧(帘下清歌帘外宴)
浪淘沙令(有个人人)
迷仙引(才过笄年)
浪子心曲?衣带渐宽终不悔
玉女摇仙佩(佳人)
女冠子(断云残雨)
婆罗门令(昨宵里)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
少年游(佳人巧笑值千金)
燕归梁(织锦裁编写意深)
木兰花令(有个人人真攀羡)
长相思?京妓
离情别绪?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
采莲令(月华收)
倾杯(离宴殷勤)
引驾行(虹收残雨)
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
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
羁旅愁思?路遥山远多行役
曲玉管(陇首云飞)
倾杯乐(皓月初圆)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阳台路(楚天晚)
留客住(偶登眺)
戚氏(晚秋天)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
八声甘州(对潇潇)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倾杯(鹜落霜洲)
定风波(伫立长堤)
四时节序?灯月阑珊嬉游处
倾杯乐(禁漏花深)
归去来(初过元宵三五)
长寿乐(繁红嫩翠)
内家娇(煦景朝升)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女冠子(淡烟飘薄)
二郎神(炎光谢)
应天长(残蝉渐绝)
雪梅香(景萧索)
卜算子(江枫渐老)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甘草子(秋暮)
甘草子(秋尽)
望远行(长空降瑞)
承平赞歌?太平时朝野多欢
破阵乐(露花倒影)
透碧霄(月华边)
望海潮(东南形胜)
双声子(晚天萧索)
应制颂圣?人间三度见河清
送征衣(过韶阳)
巫山一段云(五首)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人生感慨?游宦区区成底事
鹤冲天(黄金榜上)
看花回(屈指劳生百岁期)
满江红(暮雨初收)
凤归云(向深秋)
过涧歇近(淮楚)
咏物抒怀?天然淡泞好精神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木兰花?柳枝
木兰花?杏花
受恩深(雅致装庭宇)
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
摘要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①,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②,留恋处、兰舟催发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④。念去去⑤、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⑦,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⑧,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长亭:古代送别之所。
     ②都门:京城之门,此处指汴京东城一边的东水门。帐饮:在郊外设帐幕,宴饮饯别。无绪:心情不好,没有情绪饮酒。
     ③兰舟:木兰木所制之舟,此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
     ④凝噎:喉头哽塞,说不出话来。
     ⑤去去:去而复去,重复言之,以示远去。
     ⑥楚天:此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春秋时属楚国。
     ⑦经年:年复一年。
     ⑧风情:男女相悦之情。
     [点评]
     柳永的青年时期是在汴京度过的。在景?元年(1034)中进士之后,就离开汴京,在江淮、两浙等地任幕职官。在这之前和此后的游宦生涯中,也多次南来北往,出入京师。这首词的写作年代虽然难以考定,但无疑是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江浙时写的。
     《雨霖铃》这个词调,相传是唐玄宗在蜀道中思念杨贵妃时所创,从声情上来说,本即是很好哀怨之调,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中说:“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这首词用以抒发离情别绪,与词调的声情正相吻合,柳永精通音律,当非泛设。此词上片记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郊外,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叙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怀举动,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明白晓畅,情事俱显。“寒蝉”句,点明时令,“长亭晚”,点明离别之时间地点,同时也以这些景物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都门帐饮”,是送别之地,“兰舟催发”,说明柳永这次离京南下,并非车马陆行,而是在都门坐船走的。北宋时,自汴京到江南,主要是走水路。汴京本倚汴水建成,从汴京上船,经汴水入淮,再经运河,渡江到江南。此词中写的行程,就是走的这条航线,是汴京通往东南的水运干道。词中对于离别心理的描绘也十分精细,已是“无绪”,正当“留恋”,然而“兰舟催发”。“执手”二句,可谓写尽古往今来的离别情状。“念去去”,推想别后,指明了舟行所至的方向,自汴京东水门登舟,沿汴河一路南行,即是向“楚天”进发。下片设想别后的冷落凄清景况。由别后之当晚设想到别后之次日清晨,再到别后之“经年”,总是皆因离散而令人销黯。顺势展衍,很后以情收结,余味不尽。词句清和朗畅,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凄婉动人。
     这首词在历来描写离情的文学作品中,称得上是负有盛誉的名篇,在宋代即天下传唱,特别是其中“今宵”二句,被人们视为可与苏轼“大江东去”相媲美的一代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孤舟夜泊,离心凄寂的典型环境,固然是柳永笔下的艺术创造,但也正是数百里汴河所特有的风光,隋炀帝时,在御河两岸广植柳树,这就是唐诗中常提及的“御河柳”或“隋堤柳”。白居易《隋堤柳》诗云:“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北宋承平,作为京城连接东南的主要水上通道,汴河两岸的杨柳自当也是十分繁盛的。清代刘熙载《艺概》卷四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有点缀有渲染,本是中国画用于衬托背景,加深层次的画法,此词中“多情”二句是点意,“今宵”二句是造境,以景色渲染来表达和体现“多情”二句所点明的情意,融情入景,以景赋情,从而创造了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它们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残月寒柳、孤舟野泊的画面,沉浸在深深的离愁别恨之中,从一片寂静中传达出离人内心的无限哀怨。同时“今宵”句,以设问出之,除了含有与昨夜之欢聚对比的意味,主要也是为了顿笔蓄势,使下面推出的句子更显得惊心醒目,倍见警策。在声情上,这首词前呼后应的句法也别具摇曳顿挫之美。不仅如此,这两句居然还成了佛道中人参禅悟道的偈语真言,如宋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卷四四载,邢州开元寺僧法明,落魄不检,嗜酒好赌,每饮至大醉,惟唱柳永词,其临终偈语云:“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金代全真教祖师王?也爱看柳词,其《解佩令》词云:“《乐章集》,看无休歇。”又云:“词中味,与道相谒。一句分明,便悟彻,耆卿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都足以说明此词对当时及后世的巨大影响。
     P55-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