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音乐大脑/塞萨尔.艾拉

音乐大脑/塞萨尔.艾拉

  • 字数: 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塞萨尔?艾拉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395536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5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总体来说,小说《音乐大脑》是一本充满奇幻想象的作品。其轻快灵动的语言,看似若无其事的叙事口吻,以及故事背后深邃醇厚的哲学理念,都可以成为吸引读者的亮点。因此,该小说集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难得一见的好作品。该作品集的原版为西班牙文,被翻译成英文后,篇目的顺序并未改变,但是考虑到阅读效果,我们在编辑中文版的过程中,调整了不同篇幅之间的顺序,将更具代表性的作品放到了开篇。
内容简介
《音乐大脑》是阿根廷作家塞萨尔?艾拉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了:《音乐大脑》《毕加索》《砖墙》《购物车》《雅典娜杂志》《狗》《两个男人》,以及译者孔亚雷老师本人撰写导读。 该短篇集中的故事均充满奇妙的幻想,情节走向突破了读者的预期,也并不刻意追求故事的完整性,常常缺乏明确的结局。也就是说,小说《音乐大脑》实际上是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也从另一个方面把每个故事构架都编织得更为充盈饱满。
作者简介
塞萨尔?艾拉(César Aira) 阿根廷小说家、翻译家, 二十世纪末阿根廷文学的领军人物, 素来以空灵、澄澈、简洁,以及天马行空的魔幻风格闻名, 多年来始终被文坛盛赞为“博尔赫斯的嫡系传人”。 其已发表的小说多达八十余部,且创作内容包罗万象, 主题覆盖了随想、科幻、侦探、传记,和书信式漫谈。 他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痴迷爵士乐,深居浅出, 每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馆里写作。 “作家不应该像妓女那样四处兜售自己的作品”。他说。
目录
毕加索 001 音乐大脑 013 砖墙 039 购物车 059 雅典娜杂志 065 狗 079 两个男人 091 塞萨尔?艾拉作品导读 125
摘要
    毕加索
     一切都始于那个巨人钻出魔力奶瓶的时刻。他问我更喜欢哪个:拥有一幅毕加索,还是成为毕加索。两者他都可以满足我,但是,他警告我,只能二选一。对此,我必须好好想想――或者,更确切地说,我迫使自己好好想想。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里充满了贪婪的傻瓜因轻率而受罚的故事,以至于你会觉得,这种好事不可能是真的。也没有记录或确定的先例可供参考,因为这种事只会发生在故事或笑话中,所以从未有人真的去仔细想过;而且故事里总有陷阱,否则就不好玩了,也就没故事了。但在某些时候,我们全都暗地里想象过。我已经全想好了,只不过我想的是那种经典的“三个愿望”。而这个巨人给我的选择是如此出乎意料,其中的选项又如此明确,因此我怎么说也要掂量一番。
     这是个怪异的选择,但又并非不合时宜;事实上,它出现得恰到好处。我正要离开毕加索博物馆,满怀狂喜和无限敬仰,因为对我来说,那一刻没有任何东西,或者说任何哪两样东西,比它们更具诱惑力。其实那时我还没离开博物馆。我正在花园里,坐在其中一张露天的桌子边,我刚去咖啡厅买了一小瓶到处都能看见游客在喝的魔力奶。那是个(这是个)完美的秋日下午:光线柔和,空气温爽,离暮色降临还有段时间。我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和笔,想做点笔记,但最终什么都没写。
     我试着整理思路。我默默重复巨人说的话:拥有一幅毕加索,还是成为毕加索。谁不想拥有一幅毕加索?谁能拒绝像那样的礼物?’但另一方面,谁不想成为毕加索?现代历史上还有比他更令人羡慕的命运吗?哪怕至高无上的世俗权力也无法与他所拥有的相比,因为那些权力可以被战争或政治事件抹除,而毕加索的力量,超越了任何总统或国王,是不可战胜的。任何人处在我的位置都会选择第二项,因为它已经包含了第一项,这不仅是因为毕加索可以画出所有他喜欢的作品,还因为众所周知,他保留了大量自己的画作,包括一些优选的作品(我刚参观过的这座博物馆就是由他的私人收藏构成的),而且晚年时期的他,甚至还买回了许多自己年轻时售出的作品。
     变成毕加索的优点当然还不只如此,特别是从长远来看:“成为”要远远超过“拥有”,其中包括所有那些千变万化的创造之乐,一直绵延到不可思议的天边。“成为毕加索”,活生生的毕加索,不管真正的他到底是怎样,意味着成为一个“超级毕加索”,一个能制造加倍魔法和奇迹的毕加索。但我有自知之明(用法语说就是“Je m’y connais―sais en fait de genies”――我知道天才是什么样),我能感到或者猜到事情没那么简单。有很多理由能让人犹豫,甚至被吓得缩回去。一个人要变成其他人,首先必须不再是自己,而没人会乐意接受这种放弃。这并不是说我自认为比毕加索更重要,或更健康,或在面对生活时心态更好。他的情绪相当不稳定――我是从各种传记上看到的――但还没有像我这么不稳定,因此如果变成他,我就要将自己的精神健康状态做一定程度的调整。然而,受惠于长期以来的耐心努力,我已经学会了与自己的神经质、恐惧、焦虑,以及其他的精神障碍和平共处,或者至少能做到将它们置于我的控制之下,而这种权宜之计能否解决毕加索的问题就无法保证了。那基本上就是我的推论,虽然我并没有付诸言语;那只是一系列的直觉。
     究其本质,这是一种身份认同的特别个案,提出这一问题的不仅有这位马拉加①的大师,还包括我们所崇拜、景仰、研究的每个艺术家。这一问题既超越了毕加索,又仍在他之内。身份认同是那种不能一概而论的东西。没有普遍意义上的,作为一种概念的身份认同,只有与某个特定的、这个或那个人的身份认同。而如果这个人是毕加索,像这里所说的,那么就别无他人。概念自己颠覆了自己,就像我们可以说(虽然这么说很笨拙),那并不是“认同毕加索的身份”,而是“毕加索化的身份认同”。
     很少有哪个人能激发出如此多的写作;每个与毕加索接触过的人都会留下一份证词,一则逸事,或一幅人物速写。你几乎难免会发现某个共同点。比如,我曾经读到他有行为障碍问题。他看见一张纸掉在工作室的地上,让他很烦,但他却没法把纸捡起来,于是那张纸就会在那儿放好几个月。接近同样的事也在我身上发生过。仿佛某种小小的、无法理解的禁忌,一种意志上的瘫痪,让我――无期限地――不能去做我想做的事。毕加索用他狂热的高产克服了这一点,似乎通过一幅接一幅地作画,他就能让那张纸自己飞回去。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