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成长如蜕

成长如蜕

  • 字数: 1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叶弥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591093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篇小说,只是一种称谓,其篇幅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长篇的体积更大,短篇好似又不足以支撑,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篇小说兼具长篇的社会学容量与短篇的技艺表达,虽然这种文体的命名只是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才明确出现,但三四十年间发展迅速,其中的优秀作品在不同时期或年份涵盖长、短篇而代表了小说甚至文学的高峰。
在新文学的现代部分以及当代部分的前半段,选取了篇幅较短篇稍长又不足长篇的小说。其他的现代时期作家的小说选取同理。
值此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之际,向这一百年来通过文学的表达探索民族深层精神的中国作家们致敬。因有你们的记述,这一百年留下的痕迹会有所不同。
作者简介
叶弥,原名周洁,1964年6月生于苏州。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首届非驻会签约专业作家,江苏省委宣传部“五个一批”重点培养人才,苏州市作协创作室非驻会专业作家。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成长如蜕》《钱币的正反面》《天鹅绒》《粉红手册》《市民们》等、长篇小说《美哉少年》《风流图卷》。部分作品译至英、美、法、日、俄、德、韩等国。其作品将先锋与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但不沉湎于琐屑的日常生活写实,而将其融入到生命的沉浮、时代的脉搏与人性的纷繁之中。 曾连续四届(首届、第二、第三、第四届)获得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2011年获得首届萧红文学奖;2014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7年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等。
目录
文家的帽子
成长如蜕
小女人
个人意志与现代性的角力——叶弥小说略论 吴义勤
摘要
     一 日本人占领吴郭城,就如德国人占领巴黎一样轻松。除了城外零星的枪声,吴郭人关了门,熄了灯火,跟一群吃饱的鸟一样安静。令人生畏的日本兵,走在街道的金山石上,走在木楼下面,走在眼皮子底下。 能走的都走了。吴郭城的大家族文家,早在1936年日侨分批撤离吴郭市时,就开始出外避祸。文家一门人口众多,光仆役就有十几个,分成三批人马。一批由大儿子带队,去了上海投奔丈人,没想到大上海先沦陷了,所以一直困在了那里。第二批由二儿子带队,投奔了西安的丈人。西安倒是一直太平的。文老太爷,是到了1937年12月才走的,他不想走远,带了第三批人马去了吴郭的花码头镇,那里有他的祖业,田地房屋都在。 文老太爷走的时候,记者来采访他,问他对于时局、对于抗战,有何想法。他指指头上柳亚子送他的呢帽,说,这是一顶帽子。 采访文老太爷的内容第二天见报,标题是:看时局水深 火热,问抗战左顾言他。文老太爷说,这些报人懂什么?我父亲二十几岁的帽子还在我的橱里,世上的人却死得一批又一批的了。 文老太爷一生好戴各式各样的帽子,连他的结发太太文冯志远,也不常见到他本人的真发。 吴郭的乡下也不太平,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一直在乡下各处游走,蓝湖里的水匪,除了打国军,打共产党,也打日本人。冷不丁的,枪声就四处响起,炒蚕豆一样。 1939年冬,吴郭城里倒是太平了,日本人年初在城里搞了阅兵式,现在贴出布告,请大家回到自己的家,便于领取“良民证”。老太爷说,唉,国破家还在,人活着总得有家。家才是自己的,回去吧。 他这一队人马不多,计有八人:他、大太太文冯志远、侍候他俩的夏姨、二太太吴银斗、二太太带来的丫头小菊兰、他专享的孙子文觉、孙子的小厮阿七;还有仆人小路,学武出身,孔武有力,是兵荒马乱年代的好帮手。 本来文老太爷可以走水路的,从花码头镇一直坐到吴郭城南船运大码头,从船运大码头坐黄包车到家里,不过十几分钟。但是他情愿从花码头镇坐轿子,一路绕行到吴郭小火车站,再坐半小时火车,行驶20公里,到吴郭大火车站,然后坐黄包车,40分钟才能到家。等于上自家的卧室,不从房门进去,却要到门外去绕个圈子,从窗户里进去。 他是狼狈而逃的,他要体体面面地回。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从窗户里进去,而是劈了窗户重新做个门进去。 日本人占着城,他要让日本人看看,他,文泽黎,是吴郭城兴办教育的名流,是诗人、画家,是有地位的尊者。听说日本人在城里各处送糖果给妇女儿童吃,安抚人心。他要看看,日本人如何安抚他。他知道日本人善于学习,好奇心重,对他如此做派,他们会吃惊吧? 他兴冲冲地写了一封信,让小路先回城里交给隔壁拉黄包车的小季,让他带三辆黄包车,某日某时等候在吴郭火车站。再去通知一些他的学生、报社的人,站在车站外面欢迎。人越多越好。 在火车上,无数的人前来给文老太爷致敬。文觉一直盯着爷爷头上的灰色呢帽子,大家来打招呼的时候,全都拿掉自己的帽子放在胸前,只有爷爷一次也不曾脱帽,他那顶帽子就像他养熟的一条狗,忠心耿耿地、狗仗人势地窝在他的头上。火车停下,最后一个来探望他的人也匆匆走了。文老太爷忍不住摆阔气,说,哼哼,我每回见了市长,市长也没叫我脱帽。不管我去开什么会,从来没脱过帽子。这是我的身份。帽子,代表我的头。我的头见了市长也不用低下。 文觉说出自己的担心,爷爷呀,人家会不会以为你是个秃子?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