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河源红色地图

河源红色地图

  • 字数: 17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528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河源红色革命历史的通俗文化读物。书稿根据历史记载、田野调查、人物访谈等资料,选取当地政府比较认可的主要革命遗址,包括和东行政委员会旧址等20余处。每个红色景点有导读介绍景点的地址、建筑影响、交通指引,下设4个栏目:红色风景、历史事件、动人故事、深刻道理。并配手绘地图及革命遗址图。书稿将河源地区主要革命遗址和事件用简明生动的文字串联起来,充分挖掘出这些遗址背后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景点、事件和细节,全面展示了河源地区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
作者简介
曾志伟,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河源市社科专家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河源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源城区
河源烈士陵园/2
河源老隆战役/4
阮啸仙烈士给儿子的一封家书/6
罗焕荣故居/9
杀身当作寻常事,留与平山万古传/11
罗焕荣在黄埔军校一期第一队/13
三角岭大会战革命烈士陵园/16
三角岭大会战/18
智盗城防图/21
江东新区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26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东江特委/28
一把背后的故事/30
龙川县
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35
五兴龙苏区小史/37
十万挑夫上赣南/39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42
见证省港大营救/43
老隆街上的统战斗争故事/47
鹤市武装暴动旧址/50
鹤市武装暴动/51
黄克与鹤市武装暴动/54
古柏烈士纪念碑/58
古柏烈士小传/59
激战鸳鸯坑/60
黄居仁故居/65
建立广东新学生社龙川县铁场支社/67
化名“管东渠”秘密租房/69
黄克故居/73
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74
彭湃与黄克的师生之情/76
后东特委和省委交通站旧址/80
东江敌后抗日指挥部——中共后东特委/81
抗日锄奸队队长张修/85
连平县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队部旧址/89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92
东江归侨中的英雄母亲——李淑桓/95
塔岭烈士墓园/98
连平革命小史/101
三口塘的“严家长”/106
连南飞虎队成立遗址/110
连南飞虎队成立前后/111
连南飞虎队小记/112
和平县
九连山游击队总部(中共九连工委)遗址/119
中共九连工委领导下的九连山游击队/121
高山深处的玛丽医院/123
和东行政委员会遗址/127
和东行政委员会在嶂下/129
九连山下的战斗号角/131
东源县
阮啸仙故居/136
阮啸仙: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139
苏区的肃贪卫士/143
中共九连地委及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147
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的成立大会/149
粤赣边支队的第一声“号令”/151
儒步青年抗日先锋队旧址/155
河东地区抗日救亡活动中心——儒步缵修学校/157
“赤足先生”——中共河源县委书记江尚尧/159
紫金县
刘尔崧纪念馆/164
“山城”点火,传播马列/166
不可为不义屈/168
紫金苏区红色革命遗址群/172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73
炮子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175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师会师遗址/180
红二师、红四师紫金龙窝胜利会师/181
活捉国民党少将县长/183
摘要
     河源烈士陵园 河源烈士陵园位于源城区上城街道中山公园内,是河源地区拥有规模的烈士陵园,年接待人数达25万人次。陵园始建于1958年12月,原为阮啸仙烈士陵园,是原河源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阮啸仙烈士而建。1988年1月,河源撤县设市,于1989年9月和1998年先后两次扩大了陵园的面积范围,使陵园面积达到如今的3.2万平方米。陵园内建有:阮啸仙烈士塑像,阮啸仙烈士纪念亭,河源市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墓,墓碑铭刻了377名河源籍革命先烈的芳名。此外,园内还建有小广场、停车场、荷花锦鲤池、市政设施等。 陵园内河源市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分两层,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5.5平方米,馆内陈列河源市知名烈士资料、革命文物400余件。纪念馆按照从上到下的参观顺序进行布展,分三个展厅:二楼为第一展厅,主要展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河源人民革命斗争史实;一楼夹层为第二展厅,陈列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河源英烈事迹;一楼大堂为第三展厅,展示解放战争时期河源人民革命斗争历史,重点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武装斗争史,并在大堂设立河源市革命烈士英名录,载录烈士共2455名。 1989年10月,陵园被广东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5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5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2年3月,被中共河源市纪委列为河源全市首批市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河源老隆战役 老隆地处粤东北,是东江上游的重镇,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1949年4月21日,主席、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全国胜利形势及九连地区“五战五捷”鼓舞与影响下,河源的根据地逐渐由山区向城区发展。 5月13日夜,国民党广东省保安十三团起义军在团长曾天节率领下进入老隆,将驻隆国民党保安第四师师部包围。粤赣湘边纵东江第二支队和起义部队向驻守老隆城寨顶的保四师副师长彭健龙下了通牒,限令他于14日中午以前率部放下武器投降。然而,彭健龙凭寨顶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同时向驻和平东水的保四师副师长列应佳、驻河源城的一九六师以及国民党广东当局紧急救援。 14日中午,保十三团起义部队用一个营的兵力,向保四师师部发起猛烈的攻击,老隆战役正式打响。保十三团用多门迫击炮、平射炮向寨顶守敌轰击,在重机枪、轻机枪的配合下,起义部队团团围攻寨顶,激战数小时。保四师利用各种建筑物进行顽固的抵抗,等待援兵救援。此前,如同我军战前分析一样,敌老隆保四师师部被我军包围后,副师长彭建龙即向和平驻军求援。为有效阻击驻和平东水的国民党广东保四师五团前来老隆援救,老隆战役总指挥部指示东二支司令员郑群率主力埋伏在距老隆数公里的东江上游河岸阻击援兵。郑群派出主力三团云南队及起义部队保十三团搜索连在乌石坝制高点设伏,三团其他连队及飞鹏队则在右侧埋伏。 下午,敌援军保四师副师长兼保五团团长列应佳率驻和平的两个营约1000多人的兵力,顺水路往老隆方向赶来。当援兵船只抵达乌石坝时,突遇我军的猛烈炮火阻击,敌军顿时乱了阵脚,溃败而退,军官用枪口顶着士兵的脑袋要他们轮番冲锋,受到我阻击部队猛烈炮火打击。在正面对敌打击后,预先埋伏在右侧的4个连向敌背后迂回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不成军,死伤惨重,许多士兵纷纷跳进东江里。激战至傍晚,敌两个营兵力全部被打垮。是役,击毙敌政训室主任区晋生,以及敌官兵100多人,击伤副团长龚耀辉,俘敌240多人,缴获八二迫击炮2门、六○炮2门、轻重机枪13挺、长短枪250支、掷弹筒11支、电台1部、战马3匹。敌副师长列应佳跳入东江的草篷里,借夜色逃至四都镇后,回东水收拾残部。 打垮敌援军后,至1949年5月15日晨,彭健龙见得不到救援,本人又负伤,只好打白旗投降,所属700多人除被我军击毙30多人外,全部缴械。此战共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4挺,枪榴弹筒26支,步枪600多支,子弹及军用品一大批。当时的县府所在地佗城,在此之前一天也被起义部队所控制,龙川国民党县长黄学森被俘。 “围点打援”解放了老隆与佗城后,龙川县治从佗城移至老隆。同时,粤赣湘边纵队派出精兵强将,将老隆外围来援或固守之敌各个击破,巩固了老隆、佗城解放的战果。老隆战役,揭开了华南地区大规模解放的序幕,使河源龙川县成为广东省最早获得解放的县。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