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雪国梦

雪国梦

  • 字数: 32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 作者: 邱勋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020742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雪国梦》是一部小说,尽管细节是真实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是切近可触的,但是你会相信在《雪国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村子的变迁,以及一个满目新鲜的童年的眼睛所看到的不可思议的人生。
作者简介
邱勋,1933年出生于山东昌乐县。曾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创作以儿童文学为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烽火三少年》、《雪国梦》等,中篇小说《微山湖上》、《街娃》、《两道杠的臂章》等,童话《小猴能能的官帽》、《作家邱勋的官帽》等,短篇小说《三色圆珠笔》、《雀儿妈妈和它孩子》、《NO!NO!NO!》等,散文集《闲说蝈蝈》、《五味杂俎》等。曾获中国协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奖,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奖,新时期10年全国儿童读物一等奖,第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小说大奖,山东省图书一等奖,山东省建国50周年儿童文学特别奖等。
目录
第一章001
第二章028
第三章047
第四章068
第五章089
第六章107
第七章127
第八章138
第九章150
第十章171
第十一章182
第十二章197
第十三章212
第十四章226
第十五章242
第十六章255
第十七章283
第十八章297
第十九章309
第二十章317
第二十一章338
第二十二章347
第二十三章361
第二十四章375
第二十五章386
第二十六章400
摘要
     第一章 1 沿着猪龙山下的小路,开来了一辆汽车。 汽车浑身银白,像一只巨大的白色甲虫。从车上下来三个男人,一个穿了干部服,两个白衣白帽。他们顺着一条石板路走下一个小小的斜坡,在梨花泉边停下了。 泉水从墨绿墨绿的青苔隙缝里汩汩流出,形成了一个明净清澈的水潭。它有丈把深,可水底下石子的花纹儿照样看得清清楚楚。水潭四周用石块垒成石壁,从那低矮的一面,泉水从一块光滑的石板上潺湲溢出,扇面一般铺开,然后变成一条哗哗欢唱的小溪。溪水摇动着野花绿草,引逗着小虾小鱼,顺页着山坡一直流向远方。 一个白衣白帽的人,从漆着红十字的小皮箱里拿出来三只玻璃瓶子。瓶子上有一道道整齐的横格,还印着几个洋字码儿。另一个人提起一罐泉水,小心地倒进瓶子里,然后用胶皮塞子塞好,一只只又放进小皮箱里。 女人们站在街口远远地张望着,孩子们早就喊着叫着跑来了。一面跑一面大声争吵,都说是自己第一个看到这辆汽车的。我站在离泉子不远的山坳里,手举一根绑了铁钩的长竹竿,正在采摘一嘟噜一嘟噜的洋槐花。现在,我也一手提着小篮儿,一手拖了长竹竿,气喘吁吁跑过来,站在汽车旁边了。 满行爷爷肩扛一把锄头走来了。他搓着两只老树根一般的大手说:“上级同志来了,来家喝水吧!” 几个人站起来,背了小皮箱,随满行爷爷向大队办公室走去。汽车老牛一般打着呼噜,爬上了一道崖坡,在孩子们嗷啊嗷的叫喊声中,穿过街巷,最后停在办公室旁边的打麦场上了。 我把小篮儿送回家,又连忙跑了回来。 办公室迎门的方桌旁边,几个男人已在圈椅和条凳上坐下。门旁用两块砖头架起一只白铁壶,满行爷爷正在烧水。草太湿,火不旺,满行爷爷撅起屁股吹火,浓烟一阵阵扑到他脸上来。 一群孩子挤在门口。前面几个男孩子把住门框,进也不进,退也不退。弟弟大泉和几个年龄小的,挤在后面嘻嘻哈哈朝里拥,一个个抻着脖,越是看不见越是用力挤。 “闹哄什么!没看到上级同志正在办公事哩!”满行爷爷黑着脸说,“出去,快到山上拔草剜菜!” 全村的孩子都怕满行爷爷。听到这话,我们只好像被赶散的一群小鸡,一个个退到大门外,然后又飞跑着来到打麦场了。 汽车旁边蹲着几个下地回来的男人,站着几个抱孩子的妇女。 人们正在议论,说这车可真古怪,没个牛拉着怎么跑得这么快呢?瞧它全身多么亮,简直能照出人的眉眼鼻子来!还有的说它这么白,比得过家振那才娶的新媳妇的脸蛋儿,说不准也是搽了官粉哩!但更多的人感到奇怪,有点蹊跷:他们大老远地开了汽车来到咱这小山庄,装了那么三小瓶泉水,嘻嘻,要用它派个什么用场呢? “叫我看,准是什么有口福的人要用它泡茶喝!”蹲在一旁抽旱烟的三拐古说,“咱这梨花泉是个宝泉,连外州外府的人都知道,县志上一条一条写着哩!” 县志上怎么写的我们谁也没见过,可梨花泉水好倒是实情。 老人们说,多少年前,我们村的老祖爷爷,挑担箩筐逃荒来到这里,看好了这个山泉,搭个窝铺一家老小住了下来。他在泉子旁边栽了一棵梨树,就给山泉起了这么个名字。如今梨树早就不见了,泉名却一代代传了下来。也有人说,是因为泉水从石壁隙缝里流出来,形成一个小小的瀑布,碎玉滚珠般跌落下去,远远看去就像一片雪白的梨花。就又有人咧嘴笑笑说:“这些说头儿都不对!它叫这么个名儿,千不为,万不为,就为这水的味道格外美!不信你捧口泉水尝尝,它要不比糖水鸭梨甜才怪哩!” 来到雨季,连下几场暴雨,山洪老牛般吼叫着从猪龙山顶上滚下来。可这泉水,照样不见涨,不变浑,水面仍然平展展得像一面镜子,树叶的倒影儿照样清清楚楚。遇上旱天,黄土晒得冒烟,大树烤得稀软,可这山泉,照样从潭底冉冉渗出,一星一点儿也不见少。 到了三九寒天,大雪封了地,房檐上的冰凌子尺把长,石头都冻得裂了缝。可这泉水,水面上照样漾动着细细的波纹,从悠深的潭底时不时吐出几个小水泡泡,水面上蒸腾着湿漉漉、白茫茫的热气,让雪光一照,变得像霓虹般五颜六色。要是在酷热的三伏天,人们忙活了一天,浑身油汗,晚饭后一个个来到了泉边,在石台上坐下,只觉山泉中一股寒森森的气流涌出来,身上一天的暑气就涤荡干净了。要是再用瓦罐打上来一罐泉水,埋下头喝上几口,周身每个毛孔便透出爽气,连五脏六腑也透明般变得清凉了。 这就是我们的梨花泉! 正因为有这个山泉,俺村才起名叫梨花泉村。提起它来,谁不说我们村的人福分大哩! “论起这泡茶来,第一要水好,茶叶倒在其次。当年乾隆爷下江南,要喝那西湖龙井茶,特意叫人装了几坛趵突泉水,放到他的龙船上带到了江南……”又听三拐古说,这人识文解字,经多见广,是俺庄的土圣人。“叫我看,准是上级领导打听到咱梨花泉水好,这才弄了去泡茶喝l有了这一码,咱梨花泉更得名扬四海了!” 女人们都惶惑地眨巴着眼睛,不敢全信又不敢不信。横地里却突然传来一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