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乔治亚·欧姬芙(流浪的花朵)/焦点艺术丛书

乔治亚·欧姬芙(流浪的花朵)/焦点艺术丛书

  • 字数: 18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艾莉西亚·伊内兹·古斯曼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3076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乔治亚·欧姬芙是一个矛盾体,她不施粉黛、不爱华衣,却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照片;她嫁给了 20 世纪有名的美国摄影师,每年却有一半的时间离开丈夫及其成名的城市;她不与人来往,却通信广泛;她一生颠沛流离,却努力想要安顿下来,直到 53 岁才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她爱新墨西哥州的家园,却也爱旅行,享受发现新风景的乐趣,足迹遍布全球。欧姬芙曾断言,试图通过了解她的生平来解读她的作品将会事倍功半,但显而易见,欧姬芙驻足过的那些地方,以其多样化的风景地貌、建筑物及人文环境,对她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将另辟蹊径地从变化的角度去诠释欧姬芙的创作,探讨那些被她称为家的地方现在何去何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地方在外观和价值上发生的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内容简介
乔治亚·欧姬芙是一个矛盾体,她不施粉黛、不爱华衣,却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照片;她嫁给了20世纪有名的美国摄影师,每年却有一半的时间离开丈夫及其成名的城市;她不与人来往,却通信广泛;她一生颠沛流离,却努力想要安顿下来,直到53岁才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她爱新墨西哥州的家园,却也爱旅行,享受发现新风景的乐趣,足迹遍布全球。 欧姬芙曾断言,试图通过了解她的生平来解读她的作品将会事倍功半,但显而易见,欧姬芙驻足过的那些地方,以其多样化的风景地貌、建筑物及人文环境,对她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将另辟蹊径地从变化的角度去诠释欧姬芙的创作,探讨那些被她称为家的地方现在何去何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地方在外观和价值上发生的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作者简介
艾莉西亚·伊内兹·古兹曼在新墨西哥大学学习艺术史,并在罗切斯特大学获得视觉和文化研究博士学位。她的作品发表在《现代画家》《每日服务》《杂志》《后记》《风景》等。她是一名独立学者、作家和编辑,常驻圣达菲。
目录
简介
《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一位艺术家的蜕变
《来自远方、近在咫尺》:来自远方的纪念品
《平顶山东侧道路2号》:荒原及荒原之外
《云上天空1号》:家在途中
尾声
尾注
原版书参考文献
原版书版权和图片出处说明
致谢
摘要
     在作品《夜间沙漠里的火车》(Train at Night in the Desert) 中,跃动的火车头灯光牵引出白色的蒸汽团。背景中,漆黑的天空和虚无的大地融汇交织,没有地平线,唯有柔和的色调渐变。欧姬芙在接受《纽约客》杂志卡尔文.汤姆金斯的专栏采访时回忆道,她是在西得克萨斯的乡村创作出《夜间沙漠里的火车》的,那里“有一些小洼地”,因此“早班火车从远处开来时,时隐时见”。观众在这幅水彩画中可以感受到,火车只是暂时消失在缓坡后,很快会再次出现。我们通过欧姬芙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个瞬间,正如她本人所见,火车头沿着淡绿色轨道线蜿蜒而来,轨道线表明了火车的轨迹。欧姬芙居住于得克萨斯期间,在给丈夫的信中,她这样描述火车:“很高兴看到那个活生生的黑色物体在宁静中向我驶来,它喷出的蒸汽多么美妙。当我转过身时,太阳就在天边,一道细细的亮光瞬间光芒四射,万物皆变得耀眼夺目。我想你。” 1916年,欧姬芙在西得克萨斯州立师范学院(现得克萨斯A&M大学)任教期间,在大峡谷创作了《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作品名中的“夜间”将画中的景色定义为夜景,不过,这个名字并非欧姬芙本人所起,而是其他人命名的。实际上,我们并不清楚这幅作品是在夜间还是在清晨绘制的。欧姬芙被黄昏和黎明时分似乎要融化于天空的光线渐变吸引,因而这类场景频繁出现在她同时期的作品中。太阳跃上地平线时的光线,是欧姬芙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在她同年创作的《清晨的天空》 (Morning Sky)中,一条浅黄色的光带横亘在肥沃的紫红色大地上。一道亮光打破夜晚的天空,将其渲染成橙色、血红色和靛蓝色,构 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混合色彩。欧姬芙运用水彩来描绘光线变化的能力,不仅表现了她和周围环境的融会贯通,也展现了她对水彩颜料的运用自如。在《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中,她通过水彩颜料和纸张留白来创作,成功地表达出一种模糊感。作品中,火车头喷出的大部分蒸汽并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纸张的留白。欧姬芙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蒸汽的体积感,使其与黑色的背景反衬相映,可见她已经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白色为画面增添明亮感。 1917年,斯蒂格利茨在他位于纽约的291画廊出售《夜间沙漠里的火车》。在此之前,斯蒂格利茨和欧姬芙频繁地进行着专业上的交流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不久,两人便陷入爱河。《夜间沙漠里的火车》是欧姬芙生活中众多时刻的缩影。在从教期间,伴随着年龄、专业度和游历经验的增长,她作为艺术家的实践水平相应提升。和当时的其他旅行者一样,欧姬芙熟悉铁路交通。她看着火车穿梭于乡间和城市近郊,乘坐火车隆隆前行,在车厢里给亲密的朋友和熟人写信,翻看火车的照片,并将火车作为自己的绘画主题。在她的画作中,火车成了一种现代化的象征、一种时代变革的象征,也是她一生居无定所的 象征。欧姬芙早年游历广泛,1911~1918年,她曾先后在近十个城镇生 活。她乘坐火车旅行,从美国中西部到东海岸,最后又乘着火车去西南部追求自己的艺术,可以说,火车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和大峡谷中的其他事物一样,火车极具视觉冲击力,在绘画中可以被转化为近乎抽象的形式。和她同时期的其他水彩画一样,欧姬芙在《夜间沙漠里的火车》中仅捕捉了火车头最基本的特征。画面由几种简单的形式构成,每个元素都暗示着火车头的意象。欧姬芙并没有写实地画出火车,而是用自己擅长的线条、色彩及抽象元素的组合来表现火车。 《夜间沙漠里的火车》是本章的起点,也是回顾和展望的平台,记录了欧姬芙逐渐成长为成熟艺术家的过程,1916~1918年,欧姬芙在峡谷共创作了72幅水彩画(现存),《夜间沙漠里的火车》是其中之一。这些早期的水彩画是一条分界线,见证了一位女画家的蜕变,此前欧姬芙只是一名游历艺术家、学生和教师,不久后她便成了纽约名声显赫的油画家。如果说导师们塑造了欧姬芙观察世界的独特角度,那么她所处的环境则给她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