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亚洲建筑散步

亚洲建筑散步

  • 字数: 14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汉宝德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702170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建筑文化大师汉宝德代表作,倡导和践行“为大众盖房子”的“大乘建筑观”,匠心经典,品味亚洲建筑之美
内容简介
《亚洲建筑散步》是台湾建筑文化大师汉宝德的代表作之一。汉宝德游历亚洲各地,遍览圆明园、福建土楼、徽州民居、吴哥窟、东京寺庙等各具特色的亚洲建筑。他不仅关注建筑本身的艺术和细节,更深入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以艺术家的感性和建筑师的精密,写下了大量建筑笔记散文作品。轻松凝练的文字,配以精美的照片,带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亚洲建筑之美。
作者简介
汉宝德,1934年生于山东日照。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汉光建筑事务所主持人、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创校校长,是20世纪后半,引领台湾现代建筑思潮的重要学者,在推动台湾建筑教育、文化资产保存等方面,都有很好成就。2014年11月20日在台北逝世。
目录
自序
圆明园的几块残石
游寄畅园 
圆圈方块看土楼 
大足石窟行 
丽江大理行 
神秘的花山石窟
徽州民居
韩国庆州行
吴哥三窟 
东京访古
有凤来仪
印度建筑文化之触思
摘要
     大陆开放后,自一九九二年始,我到过北京多次,名胜古迹、宫殿市街大多都浏览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因为以我教授建筑史的背景,那些有名的景点,早通过书上图文资料反复研究,已相当熟悉了。去参访,是亲身验证,并没有惊艳的感觉。只有一个地方使我念念不忘,而且多年来一直放在心上想进一步了解的,是圆明园西洋楼的一堆残迹。 在残迹的前面,我一面拍照,一面在想,英法联军打进圆明园,焚烧中国式的亭台楼阁泄愤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他们来到西洋楼,看了这样精致的西洋建筑,怎么忍得下心把它们破坏呢?而且石造的建筑是不容易被火烧掉的,他们是怎么蓄意把这样一大片楼房毁掉的呢? 我对这些外国人自称为文明国家的行径,实在无法了解。可见战争是会使人性泯灭的。后来我查阅数据,知道他们当时可能只是放了火。圆明园规模很大,其主要的殿阁非常华丽,英国人烧园也花了不少心思,可能根本没把小小的西洋楼区放在眼里。世人今天对于西洋楼的了解,是通过外国人所雕制的铜版画。若干年前我曾在一位收藏家处看到一套,他是自国际拍卖会上买回来的。当时他曾问我可否做一次展览。我觉得台湾的民众对圆明园已陌生了,对西洋楼的铜版画不会有什么兴趣,如果能做出立体模型,也许可以激起大家的好奇心,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过了些日子,拍卖会上出现了圆明园西洋楼上的动物铜雕,为台湾的大收藏家买来,当时我觉得太贵了,因为中国工匠做西洋式写实雕刻虽为郎世宁所督造,但并不地道。这些动物头是海晏堂前水池上陈列的十二生肖。 由于圆明园的规模非常大,民国之后,就成为公私各方面取材的矿场。可想而知,建筑物的木材与砖瓦光了,可是基础、台阶等石材仍然可观。石材的刻工以西洋楼最精彩,好在上面的花样有外国味,中国人不习惯,所以没有被拆得精光。于是连偷带抢,当地人不停地运了几十年,把整个圆明园都翻过来了,偷到一无所有,却还剩下西洋楼的几块石头。而经过民国以来到今天,大部分的圆明园已经变成农田了,这几块石头竟然成为圆明园仅剩的纪念物,岂不令人喟然而叹! 我所看到的,是大陆改革开放后重新整理过的西洋楼遗址了,专享立在地面上的,是南北主轴线上的主建筑,远瀛观的几根柱子,与它前面的大水法正面的牌楼,及其对面的石屏风。 西洋楼在圆明园东北角,是三园之一长春园的一部分,占了该园北边东西向的一长条。自远瀛观的柱子到大水法的屏风,大概就是西洋楼地区的宽度。在这地区,自进口的西面处,有谐奇趣与万花阵,旁边依次为方外观与西向的海晏堂,正中的远瀛观与大水法,向东则是线法山,一个方形的大水池,及最东面的线法墙。线法山前后有两座面西的牌楼。这些都是复原图上看到的,今天都不存在了。 西洋楼有三样东西是建筑之外的附属设备,是西洋宫廷中少见的玩意儿,必然是郎世宁、蒋友仁等人玩的花样。那就是:一、机动的喷水池;二、迷宫式花园;三、透视法的虚幻造景。 今天我们在建筑学上称为透视法的,在清代称线法。意思是两条线有一个交点,看上去就有深度。好像站在一条路中向前看去,越远处越窄。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原理,西洋画逼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可是西洋人把这原理用在画上,后来也用在舞台上,却很少用在实境上。我在欧洲只见过梵蒂冈有一个楼梯及一个走道,故意做得进口宽、出口窄,看上去好像很深远。出口处有一尊小雕像,给你高大雕像的幻觉。郎、蒋等人当然知道这些技法,逮到自由发挥的机会就在这里表演起来了。尤其在线法墙上,在层层退后的墙壁上作画,构成一个立体的透视图,与舞台设计一样,远远看去好像一条欧洲的市街。在建成时,相信会深得乾隆皇帝的欢心吧! 迷宫式花园在欧洲较多见,当年的宫殿庭院中的几何花园是为了美观,可是迷宫可以供宫中的男女捉迷藏,不知这个万花阵曾否供皇帝与宫女们嬉戏、游玩。至于机械式喷水池也是欧洲宫殿中少见的,机械动作是从钟表发展出来的,自十六世纪以来,欧洲人就用钟表的原理做玩具,尤其是八音盒,在贵族生活中已相当流行。可是用机械控制按时喷水,并以生肖造型代表时辰,设计师们玩得实在太开心了。西洋楼中有数处水景,以海晏堂前的水池与大水法的水景最为重要。可惜这些机械都被破坏了,否则倒是具有国际性价值的古物。据说,大水法中的机械装置不但有时钟,而且还有动物游戏呢! P6-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