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种谷记&狠透铁
字数: 30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柳青
出版日期: 2021-02-01
商品条码: 978722505978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6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陕西浓郁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一代代能人贤者,作家柳青就是其中一位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时代记忆文丛”之一,收录了柳青的长篇小说《种谷记》和中篇小说《狠透铁》。《种谷记》以陕北农村王家沟集体种谷的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解放区农村生产生活的一个侧面。这是我国文学目前第一部描写农村互助合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作家柳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狠透铁》则以农业合作化后的农村生产生活为背景,着力塑造了“狠透铁”这样一位以社为家,对集体事业忠心耿耿,对不正之风嫉恶如仇,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农村共产党员形象。
作者简介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西省中共长安县委副书记,后辞去副书记职务在长安县黄甫村落户14年。“”期间被迫停止工作。是社会主义革命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等。
目录
种谷记
狠透铁(一九五七年纪事)
摘要
晌午一过,受苦人放下饭碗,松一松腰带,不管变工的不变工的,吃上一两锅烟,都上地去了;婆姨们洗完家匙,有的到纺织组长那里去比赛,别的便在自己窑里坐下来纺线子。无论谁都似乎无牵无挂,一心一意做着自己的活。王家沟村里一片嗡嗡的纺车声,布架吱吱呀呀地叫唤,再加上小学校的学生娃们尽嗓子高声念书,把一个偏僻的山村喧嚷得生气勃勃。但从外表看来却依然寂寞,耕了一上午地的毛驴吃过草料,精疲力竭地在拴它的阳场子里丢盹儿,狗伸展了脖子和四条腿,在暖烘烘的太阳底下睡觉,老母猪则率领着一群猪娃子在村道上漫游。此外,你在外面几乎见不到甚么人影,只有这村里的行政主任王克俭的老婆,每天一到这个时候,便在她窑里坐不稳了。 这老婆隔不一会便甩着胳膊,颠着一双古时小脚,用细碎而迅速的步子,到大门外来望一回。随着时间的愈来愈晚,她出来的次数也就愈多了。要是夏天,人们很容易了解,那是因为她们住宅下边那块土坪上的两卜苹果快要红了,她时刻提防着甚么不三不四的过路人或者村内嘴馋的顽童“糟踏”,甚至有时把那只凶恶的黑狗拴在树根上,她也是放不下心。但现在距那个时节还早,这才阴历三月中旬,果树刚准备开花,大部分人家的谷地都翻过了,却还没有开始安种,受苦人正耕着高粱。老婆每回出来都焦急地看看愈来愈偏向西边的太阳,转回去的时候沉着脸,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地唠叨个不休。 不知是她第几回走出大门的时候,拿着儿童团的木刀的两个学生娃又来了。看见她出来,他们在半坡上停住了。 “大婶子,”其中的一个彬彬有礼地说,“‘我大叔还没回来吗?” “回来了!”她说着反话,气f责地拐过头去,不知是讨厌他们,还是有意不给他们听见,背转脸恨恨地说:“三回九转!又不是个甚么东西,回来我还把他藏了!?” “先生说他们等不上,他和农会头前走了,叫他回来赶紧到乡政府开会去哩。”两个学生娃背诵一样完成了任务,便蹦蹦跳跳地跑回学校去了。 她朝前沟里的大路上望了一阵,又长长地叹了口气,转了回去。 “就像是地里钉了橛子,把他们拴住了。”她回到窑里对正在纺线子的媳妇愁苦地说,“父子两个都不是娃娃,又不是不晓得迟早。村里不管谁家,都吃了饭,快半后晌了,咱还等受苦人回来,真像是同人家不是一个黄历过日子……” “嗡嗡嗡……”媳妇无精打采地摇着纺车,很守本分地不加评论,也不附和。 媳妇在初过门的一二年,为了表示对婆婆的尊敬,曾像应付生客一样应付过她;随后她摸清了她的脾气,经常发现她一个人的时候也在说话——批评老汉和儿子们,咒骂鸡和狗,抱怨衣裳和家具……当感到应付不暇的时候,在得到娘家妈妈的同意之后,她才对她改变了这种态度。改变以后,婆媳间像现在一样,仍然和谐。现在,媳妇摇她的纺车,婆婆坐在炕沿上,用木拐子缠线子。她不时冷然哼一声,停一会儿又叹一口气,显示她脑子里不停地在发愁。忽然,外边又有了响动,她一溜下地,便匆匆忙忙出去了。 “甚时光了,这才回来……”她说,出了门限又掉转头朝媳妇叮咛:“看饭!” 但她出得大门一看,几个在桃花镇卖罢炭的赶驴汉从大路上有说有笑地过去了,她的老汉和小子上地去的那条路上,仍是空寂无人。她转回来的时候,媳妇已在烧火热饭。 “怎么?不是他们?”看见婆婆灰心丧气的样子,媳妇奇怪地问。 “他们大概在地里刨金子哩,”她近乎愤怒地说,坐在炕沿上,拿起木拐子,“街上集都散了,他们还不回来。灶火压了等着吧!……” 媳妇用炭面子重新压了火,两个人又恢复了一霎时前的原状。 “真是,”媳妇见婆婆愤怒得厉害,颇表同情地说,“人家叫开会,叫得也有回数了。” “那倒是小事!”她顺口接上说,正想痛快淋漓地数说一阵,“你说老这个样儿,老这个样儿,要多烧多少炭哇?你说!要是沟滩里拣些石头就能烧,那好了!一驮炭边区票也快上三百了,你看怕人不怕人,就和烧钱一样嘛……” 媳妇摇了一会纺车,刚抽了一条线,又停下来。 “饿……”她颓唐地歪起头,惨然一笑说。 “我不是?”婆婆赞同道,放下木拐子,两人开始坐着等受苦人回来吃饭了。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