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探索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现代化、地区合作与对外战略

探索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现代化、地区合作与对外战略

  • 字数: 3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俞新天
  • 出版日期: 2012-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025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3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探索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现代化、地区合作与对外战略》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俞新天编著的《探索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现代化地区合作与对外战略)》从中国与世界互动的角度,探讨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新进展和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变量。中国的巨变缘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道路。《探索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现代化地区合作与对外战略)》分析了中国如何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思想,参考西方现代化理论和非西方不发达理论,依据当前国际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融会成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指导实践。与此同时,中国在对外战略和政策方面,审时度势,提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克服危机,取得成功。《探索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现代化地区合作与对外战略)》着重研究中国的亚太地区战略和政策,安全挑战和应对,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问题。同时,针对中国内外政策的变化与冷战后国际体系和世界潮流的变化如何互相激荡呼应,本书提供了自己的观点。《探索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现代化地区合作与对外战略)》视野广阔,见解独到,对决策者、研究者和感兴趣的读者,定有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俞新天,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世界文化、民族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会长。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所长(1992-1994),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4-2000),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后改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所长、党组书记(2000-2007)。专著有《世界南方潮――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走自己的路――对中国现代化的总体设计》、《机会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条件比较》、《强大的无形力量: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等;编著有《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下:中国对外战略纵横》、《国际体系中的中国角色》等。并发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等百余篇论文。成果曾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90年至1991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7年9月至11月参加美国艾森豪威尔交流项目。多次出访世界各国,进行学术演讲与交流。曾两次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嘉奖。曾获巴基斯坦为文职人员设置的优选嘉奖“伟大领袖新月奖”。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现代化研究:理论与实践
  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  现代化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研究
  三  现代化理论与依附理论的比较研究
  四  依附理论的渊源及特点――发展理论再思考之一
  五  共生理论:观察社会转型的新视角
  六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20世纪的回顾与思考
  七  教育兴国――以色列现代化的重要经验
  八  论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中国的功用
  九  群众运动大师的得失
第二编  亚太地区:问题与前景
  一  亚太地区发展的动力及前景
  二  东亚现代化的前景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  21世纪初东亚合作问题
  四  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
  五  论日本在东亚的作用与责任
  六  日本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和机制
  七  论加强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国际合作
  八  朝鲜半岛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及问题
  九  中日国内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十  东亚发展趋势与中国的东亚战略
第三编  战略思考: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一  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演进与前瞻
  二  中国对外开放理论与经济特区实践的演进
  三  论集体安全的演变及前景
  四  “9?11”事件与安全观念的变化
  五  认识和避免当今的冲突和战争――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选择
  六  中国应转变对发展中国家的战力
  七  妥善处理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
摘要
    除了个别时期外,以色列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其重要原因是健全的生产制度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免费义务教育制对职工的更新换代有极大影响。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世界婴儿出生高潮,以色列也不例外,这批人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劳动市场,取代了年龄较大、教育较低的职工。14-34岁年龄组的男职工比例1963年为40%,1979年上升到44.3%。这些年轻人在免费义务教育中成长起来,素质较高。妇女在这方面没有显著变化,因为过去巴勒斯坦老年妇女就业的比率极低。从1950-1972年,每个工人的产出增长了3倍多,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和产业更新,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另一方面由于适应优选产业的人力源源而来。
     高教育人才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3年(中学毕业)以上学龄的在职工人数,从1963年的12. 3%上升到1971年的17.O%。由于移民大量涌入,公共服务、财政金融和商业服务等机构大大膨胀,增加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为这些部门本来均属人才密集行业。但是根据以色列经济学家施谬尔?阿米尔研究的结果,只有114的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提高归之于以上行业的扩展,而314则是由于每一特定工业内部教育密度的增饫。如果再仔细分析,在1971到1979年13年以上学龄雇员增长中,so%是由于更多的妇女就业造成,而妇女就业增长几乎接近归结为教育水平的提高。35%归因于男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只有15%归于新移民的到来。11虽然以色列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其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却接近于意大利和英国,这与其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密切相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