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包益民与大明星聊什么?

包益民与大明星聊什么?

  • 字数: 3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包益民 著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95502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3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拥有人气设计刊物PPAPER历年重量级大师访谈结集
50位全球很好创意人分享定制创想、创作、创业全纪录
这本书,关于创意的维度与可能
内容简介
坦诚客户缺点的广告公司
自学建筑的普利兹克奖得主
拥有四个博士学位的调香师
四十年坚持把生意做小的出版商
将每期数千元的杂志卖脱销的时尚编辑
……
本书集结了PPAPER自创刊以来50位全球重量级设计师、建筑师、时尚编辑等活跃于创意文化产业一线的大师及团队,以访谈的形式娓娓道来这些文创领域执牛耳者们的行业经验、生活趣味、执业素养及创作观念,配以数百幅代表作品图片,一本书网罗全球创意先驱全纪录。
作者简介
包益民,华人创意教父。国际有名杂志《Wallpaper》在2008年评选他是为亚洲的创意产业经济带来很好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2009年,他成为目前首位获邀担任戛纳广告设计展评审(Cannes Design Lions Festival)的华人。《Archive》杂志评选他为全球排名第7与获奖最多的创意总监。
他是获得美国两所一流设计学院――罗得岛设计学院(IRISD)及加州设计艺术中心学院(Art Center。)设计学士学位与广告硕士学位的专享华人。
包益民目前居住于上海与北京。他活跃于品牌咨询、产品授权,并同时经营艺术、设计、房产、时尚精品、城市规划以及娱乐事业体。
目录
《包益民与大明星聊什么?》目录参见目录图
摘要
    包益民X原研哉
     您立志成为设计家的起因为何?
     我从很久以前就相当喜欢艺术,然而当进入大学时,仍旧免不了面临选择“纯艺术”或是“设计”这样的重大抉择。不过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设计”。当时纯粹是被“设计”这两个字所吸引。我真正了解到设计是怎么一回事,其实是在进了大学之后。虽然我的学系是“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系”,然而这里所谓的基础并不是所谓的“Basic”而是“Science”,学系的英文名称其实是“DepartmentofScienceofDesign”。这里并不是学习取得设计所必须拥有的实技与技能,而是学习“设计学”的地方。设计就大方向来说,是迎合着环境形成的产物,因此每个设计家必须将“带来影响”当成自己的职能进而学习各式各样的知识。
     比方说“造型”的基础训练并不只是单纯字面上所形容的那样简单,它甚至可能涉及到数学甚至是符号学。因此,在学习时,必须建立一个思考平台为前提,以期在这平台之上与符号学领域中的专家学者(语言学、哲学、建筑学等)用共通的语言进行对话。在设计的历史中,只有德国的“乌尔姆造型大学”—这所在包豪斯国立造型设计学校之后成立的大学中,才有这样针对设计学而设置的缜密教育训练体系,而承继这项学风的正是日本的“ScienceofDesign”。
     我是在这样的学风之下培育出来的,和设计可以说是正面遭遇。也因此,在学校中虽然学习的是所谓的商业设计,但并不只是学习针对产品画出具体的完成想象图这类的实技,反而比较倾向“理解设计概念”的这个面向。肇因于此,我个人对于设计这样的概念非常有好感。因此我想成为的并不是一般人口中所谓的“设计家”,而是想成为带着“设计”这样的概念活着的人。或许在某些场合中,我是以计划者的身份参与;然而,在某些场合我可能化身成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对我而言这是相当平常的思考模式。
     您说很久以前就很喜欢艺术,可否具体说明是哪个类型的作品?
     我从小就对艺术作品充满兴趣,尤其是欧洲的绘画。不是所谓的现代艺术而是绘画。我喜欢20世纪前半的绘画作品。像是立体派或是超现实主义的作品……特别是德国超现实主义的MaxErnst等人的作品是我特别欣赏的。
     您的设计作品是否受到艺术作品影响?
     应该是说受到现代艺术的全面性影响吧!我非常喜欢艺术。像参观威尼斯双年展时,我喜欢那种连续几天举目尽是艺术、被艺术包围到近乎窒息的刺激,我想应该解读为是受到这种刺激的影响,而不是特定受到某件艺术作品的影响。除了艺术之外,我同时也受到科学,像是生物、基因科学以及生命工程等的影响。针对科学知识的摄取我多半采用读书、对谈以及参加讲座的方式进行。
     您如何思考有关设计和艺术之间的界定?
     艺术的表现发端于创作者自身。这样的表现除了创作者之外其他人难以理解。其他人虽然能够参与,但仅止于鉴赏的形式而已。个人的解释,或以客观的立场集合不同创作者举办展览,这些其实都是以既存的艺术作品为资源加上享受的角度去欣赏。我们可视这些为旁人所能参与艺术的极限。艺术本身是非常个人化的存在。不论对个人或社会而言都有着非常私密的关系,因此,艺术的本质除了创作的艺术家之外无人能解。这是艺术的孤高之处。
     相对于此,设计的发端却起源于社会。表现的理由以及必须解决的疑问都来自于社会,必须通过设计加以解决。更明白地说,解决这些疑问的进程非常客观,而且任何人都有可能和设计师一样用相同的观点追寻这样的进程。在这平凡的进程中产生的感动就是设计。虽然两者都需要性和创造性,但不同之处就如同上述。我的论点并不是硬要把艺术和设计作一个明显的切割,而是希望在艺术创作中融入设计的概念,在设计中加入艺术的理念,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才作出上述的划分出来。
     什么样的设计作品或者设计家曾经影响“感动”了您?
     就设计思想这方面来说,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向井周太郎”;就针对设计上的意气投合这方面来说的话是“石冈瑛子”。除此之外,“杉浦康平”让我留意到亚洲风的事物;至于让我留心到属于日本的事物的则是艺术家“野口勇”。以及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这些人所从事的工作和思考方式都影响着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