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巴比伦首富
|
毛选
|
巴比伦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笔走五大洲 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
字数: 4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陈大刚
出版日期: 2018-10-01
商品条码: 978722010987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5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阿来作序推荐,五大洲四十余国,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内容简介
没有看过世界,何以谈世界观?五大洲四十余国,三十万公里,两千个日夜,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陈大刚继《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后,继续推出《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以赤子之心,以如椽大笔,携家乡古蔺好酒一壶,游历世界,用一个中国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要在世界的尽头与自己相遇。阿来评价本书:一个人在行走中看见世界,也从更广大的世界照见自己。比如《笔走五大洲》这本书,就是这种一个人与陌生世界的彼此映照与互相发现。
作者简介
陈大刚,赤水河边古蔺大山中人,向视平生种种为神马浮云或鸿毛草芥,惟喜率性而走,兼好信笔涂鸦。2007年前,囿于本乡本土一亩三分地转悠,所涂之鸦为《站立天地间》并《对自己好点》。
目录
走出大山,世界是如此开阔敞亮 (序一)
一个人的“笔走”壮举 (序二)
亚洲
印度奇观
阅读日本
到约旦看风景
散打以色列
伊斯坦布尔的丝绸“买卖”
吴哥的石头讲述
泰国风情
越南芽庄的“三国演义”
小中见大的新加坡
行走马六甲古城
多哈机场“列传”
欧洲
光荣的希腊
“宋词唐诗”意大利
梵蒂冈的小与大
戏说英国
俄罗斯的“四好”
幻觉巴黎
慕尼黑的“宗教”遐思
因斯布鲁克——水晶童话
卢塞恩——优雅、艺术并尊严着
古蔺PK卢森堡
布鲁塞尔,一座小屁孩“撒尿”的城市
阿尔卑斯山的眼泪——布莱德湖
水中的克罗地亚
波黑有两座揪心的桥
一日走“五地”
巴掌大的马其顿
玫瑰,玫瑰,我爱你
贝尔格莱德琐记
多瑙河流过布达佩斯
非洲
礼拜埃及
南非纪行
美洲
美国西部“梦”
别样风情蒂华纳
四望巴西
与中国“沾亲带故”的秘鲁
优雅的智利
阿根廷的皮肤和面孔
大洋洲
澳洲札记
新西兰新乡村
摘要
印度奇观 印度,你只要见一眼就永远也忘不了,因为她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印度给我上的靠前课是新德里机场卫生间标示图案:男的头缠红色头巾,很像旧时上海的印度巡捕;女的裹着纱巾,额头上吊挂着珠子,以前在电视和画报上经常看到。出机场之后,这样的“图案”就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了,连旅游大巴司机也缠着头巾。问印度导游,他答,男子缠头是锡克教装束,女子服饰叫“纱丽”,是印度教标准行头,自古以来都这样打扮。 这就是印度活在当下的古。同行一团友不服气并建议,中国机场卫生间可以用唐玄宗和杨贵妃,或者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当即有人反对,因为我们这些后代没穿那古装了。 其实,印度与中国一样,在世界上古文明中都是靠前批上大学的学霸,而且还是校方号召大家学习的“三好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4000多年前,印度河边上就跳出了一座叫“摩亨佐·达罗”的古城,被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城中宽阔的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城市,有无数小巷小街与它同床共枕,居然还有发达的供水和排污系统。而那个时候,除了希腊,所有欧洲人都是乡下人;中国要品质些,皇家建筑是夯土加木头的“干打垒”。而在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印度孔雀王朝,其皇家部队已经拥有3万骑兵、60万步兵、9000头战象。并且还创建了印度教、佛教这些古老的宗教,向周边国家输出…… 只是印度文明走的路子很怪。与中国从战国时期到明代,一直都有比较显赫的王朝文明作支撑不同,印度在公元前盛装表演之后,中间却有上千年时光处于“静音模式”,一直在“朋友圈”中潜水。能够拿上台面说事的,我个人认为是他们向人类科学史申报的科研成果——按照美国人卡尔·萨根宇在宇宙年历中将宇宙138亿年历史压缩成1年的表述,印度人阿耶波多在“晚上11时59分57秒”发明了零和小数,并狂妄自大地扬言“π”是无穷的。 我把印度这种“家道中落”比喻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没有“唐宋”。至16世纪,印度的名头才在江湖上重新响起,从“朋友圈”中冒出来来发帖子。因此,我在北印度金三角新德里、亚格拉、斋普尔之行的古风遗韵寻访,时间上就只有放弃“500年前”之类的努力,只能从“400多年前”这个时间段的建筑中去倾听它的煌煌叙事。 任性亚格拉——对面的妹妹看过来 在空落了上千年之后,印度“近古”文明一上来就是天才足球运动员射门的节奏,让人必须咋舌、尖叫并掌声雷动。这个运动健将是莫卧儿王朝,建都在今天的亚格拉。说起来莫卧儿王朝与蒙古沾亲带故,其开宗立派的首任掌门巴布尔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这个在印度反客为主的王朝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从它的第三代领导人阿克巴开始,到第五代沙贾汗,祖孙三人竟然都是建筑“发烧友”。这一“发烧”,就“烧”出了印度独步天下的两大标志,一个是红堡,一个是泰姬陵。 红堡是一座宫殿,耸立在恒河支流亚穆纳河河畔,建成那年,正好就是我们泸州老窖问世的1573年。取名红堡,是因为它的整个建筑材料都是红色砂岩石。总设计师就是阿克巴,前后花了十年心血。 这是前次看到的通红建筑。差不多10层楼高的城墙,触目惊心地“红”在天底下——宏大向天的城堡在正午金色的阳光下绽放出璀璨夺目的红光,如同涨潮的红色海浪巍然向人扑来……以整体红色构建自己专享的标志形象,这是世界建筑目前的首创。中国平遥古城那青砖累砌的城墙与它相比,显得太小家子气;古罗马斗兽场虽然也巍峨壮观,却少了一种浪漫飘逸的风情;柬埔寨的吴哥窟自然是沛然庄严,不过与红堡一比,因为用的是青灰色石头,所以先天不足。而且红堡的格局规模也叫人咋舌——它能装下三个梵蒂冈或者是两个故宫。 50年后,阿克巴的孙子沙贾汗粉墨登场了。这老兄与《红楼梦》中的混世魔王贾宝玉是一路货色。贾宝玉是口衔一块玉投胎的,而沙贾汗应该是衔着建筑图纸投胎。他一上来就对红堡进行“改朝换代”,直接把红色宫殿下放给了儿子,然后按照自己对白色的喜好,用大理石在红堡旁边另起炉灶建造了新宫“刷存在感”。 不过,这只是沙贾汗小试牛刀。真正让他“立地成佛”的作品是泰姬陵——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点赞泰姬陵为“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后人则用“大理石之梦”的高帽子,将它列入世界七大奇迹。 被如此抬举到云端的泰姬陵,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女人死后的陵墓。她的主人叫阿姬曼·芭奴,被沙贾汗册封为“泰姬”。与大多数东方封建帝王一样,沙贾汗也是“临床经验”极丰富的大师,要想在他皇宫200多个佳丽中成为“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女一号,“泰姬”的魅力保证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简单一点说,她入宫19年,高唱着“你胜了,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输了,我随你东山再起”,多次随同沙贾汗征战。身怀4个孩子时,在出征途中因难产而香消玉殒。弥留之际的遗嘱很牛:一是要沙贾汗终生不娶;二是替她盖一座举世无双的陵墓。沙贾汗没有二话,办!一般说来,这世上皇帝几乎都是打白条的专家,他们的话连标点符号也是假的。但这沙贾汗居然是一枚真正的暖男,吐出的唾沬就当了钉使。班师之后就下了立项建陵的走心文件——前后共用了22年时间,征调了2万多名民工,网罗了波斯、土耳其、巴格达、法国、威尼斯的建筑、镶嵌、书法、雕刻大师。耗费的钱财自然是天文数字——大理石材全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又从中国、巴格达、也门、斯里兰卡进口了车装船载的海量宝石、水晶、玉、绿宝石、玛瑙、珊瑚……哪怕由此要让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他也不管不顾——泰姬陵就这样横空出世,矗立在亚穆纳河下游与红堡遥遥相望的风水宝地上。 靠前眼与泰姬陵亲近时,我根本不相信这是陵墓——她纯粹就是《一千零一夜》中童话一样的城堡:一条宽阔笔直的红石甬道直通前方如梦的圣陵,甬道两边是对称的波斯风格花园,中央一方形喷泉喷出的水柱洒入数米宽的水道,静谧如池,有天光云影飘流。“天光云影”尽头就是宫殿一样的陵墓。从宏伟的基座到圣陵中央很好巨大的圆球都是大理石。圣陵正面门扉用珠宝装饰成可兰经文,内容极为优美——“邀请心地纯洁者,进入天堂的花园”。圣殿内一道精雕细镂的大理石屏风后,安放着两座水晶石棺,这就是陵墓。只是石棺都是空的,沙贾汗和泰姬并没有安息其中。安放他们真身的石棺在圣殿另一间地下室内,谢绝参观。 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纯白色的泰姬陵无论从任何角度望去,都如女性般柔美,清水般纯净。神奇的是,陵前水池仿佛天造地设的镜子——水中倒影,竟然就是泰姬在世时的艺术写真剪影。在我所见过的人类很好古老建筑中,我还没有看到一个能够像她一样,与天地运行共舞芳姿,无论是晨曦初放、正午时光还是斜阳夕照,泰姬陵都令人销魂,尤其是月出东山,在银白色的月光轻拂下,她清雅出尘,宛然就是闭月羞花的天宫仙女…… 沙贾汗一生东征西讨,梦想用武力征服天下——他的帝王名号意思就是“世界”。征服天下,本就是地球上男人很弱智的梦。在他之前,没有人做到;在他之后也永远不会有一个人能做到。然而,这沙贾汗却歪打正着,以他“发烧”的泰姬陵浓缩了一个伟大民族和一个文明古国的灿烂精华,就像金字塔之于埃及,万里长城之于中国,吴哥窟之于柬埔寨一样,成了印度的代名词,成了世界伊斯兰建筑的很好之作。同时,这也是天下女性的丰碑。沙贾汗因此征服了历史,也征服了昨天、今天世上无数男女的心,可以肯定,明天还有无数男女会排着队等待他的征服…… 不过,泰姬陵只是沙贾汗伟大“征服”计划中的一部分,任性的“蹦极表演”还在继续——按照他的艺术构想,还将在亚穆纳河对岸用纯黑大理石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陵墓,河上再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从河两岸架势看,泰姬陵确实在呼唤对岸。想象一下,这个印度版牛郎织话如果成真,保证是旷古奇迹——我以为金字塔也会自惭形秽,万里长城估计不需要孟姜女来哭,自己也会倒。 可惜月亮的脸偷偷在改变。泰姬陵完工不久,沙贾汗头上生反骨的三儿子奥朗则布,以真正坑爹的节奏抢班夺权,将老爹PASS了。印度版牛郎织话就此“胎死腹中”。被囚在红堡石塔中的“建筑大师”,在他生命很后八个年头中专享的浪漫,就是于空蒙的夜晚,痴望浸渍在月光如水中的爱人陵墓——当初他一夜头白流泪建陵,今日则白发流泪看陵,悲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沙贾汗这个男人,让我想到两个中国男人。一个是唐玄宗,他虽然喊出了“宁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口号,但却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关键时候“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把美人交给了如狼似虎的丘八;再一个是吴三桂,他不惜背千古骂名,“冲冠一怒为红颜”,自然值得天下女子心仪,但那是为了一个活着的红颜。二人的颜值都比沙贾汗差了一大截。 童心斋普尔——山河一片红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莫卧儿帝国的文明从色彩上讲,就是红与白的任性二重奏。学习亚格拉好榜样,北印度许多城邦都争相“拷贝”。比如新德里就有从色彩到造型几乎与亚格拉红堡一模一样的城堡。然而,这些色彩的“粘贴”,还只局限于一个一个单体建筑,真正将这种色彩文明神形皆备“粘贴”的是斋普尔。 斋普尔是印度本土拉杰普特人在16世纪左右建立的一个公国,都城就在斋普尔。它笑傲江湖的独门绝招,就是对红色恢宏恣肆的艺术挥洒——如同凡·高放荡不羁地将红色倾洒在画布上一样,斋普尔整个城市都由红色来主宰:城墙是红色的,城门是红色的,高贵的皇宫是红色的,就连街边小店、小摊,甚至厕所也是红色的……不过,这红不是大红,而是如梦似幻的粉红——粉红色的宫殿、粉红色的庙宇穹顶、粉红色的楼台亭阁、粉红色的窗槛阳台…… 走进斋普尔,就是一头钻进了一个粉红色的梦中,用诗人的话来表述就是,“无边无际的粉红中,任谁都会迷惑迷恋迷醉……很后迷失”。这是一座货真价实的红都——中国的“”时期把北京称为红都,那只是精神意义的。而斋普尔是活色生香地红在人类文明“江湖”上,并且,只此一家,别无分舵。 因为这样的红,斋普尔就有了“玫瑰城”的名号。事实上,这座城市也当得起“玫瑰”二字。300多年前建城之初,城邦的邦主就建了一个巨大的玫瑰园,满园玫瑰悄然歌唱。天人合一,玫瑰的红色自然成了这座城市生命的胎记——红色本就是拉杰普特民族的传统标配,男的头缠红色头巾,一脸大胡子;女的则喜欢披红色纱丽,用头顶水罐。在这个城市随便拍一个画面,都会成为融化在人血液中永远的红——洒满晨光的街头,一个头顶水罐的女郎,走在“咕咕”的水车过后留下的湿辙印上,粉红的纱丽随着她婀娜多姿的脚步在轻风中翻飞,如一抹流云飘过,渐行渐去,飘失于那粉红巷子深处,融入如梦的粉红…… 粉红成为城市的图腾徽记,竟然是一次偶然事件。1876年,为了迎接英国威尔斯王子到访,萨瓦伊·罗摩·辛格王公下令将全城建筑物外加白色边框,全部漆成粉红色。这肯定是一种类似小孩过家家一样的“政府行为”,但更是少有后无来者的美丽行为。在拉杰普特人的色彩词典中,粉红代表着好客。必须为那个粉红色“政府文件”点赞的是,它后来扩展成了城市的“色彩”法律:面街房屋必须定期粉刷;建筑物必须用当地盛产的红砂岩石建造。玫瑰童话就是这样炼成的! 印度近古文明要感恩拉杰普特人的王公萨瓦伊家族,放大点说,人类城市建筑文明也要感恩这个王公。当年,这个信仰印度教的当家人放弃了上百年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折腾,高举“和为贵”大旗,与卧莫儿王朝联姻,自愿尊其为老大。有沙贾汗大帝罩着,他们就能腾出双手在自己的码头上大张旗鼓搞“房地产开发”,任性地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让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除了玫瑰城,萨瓦伊家族还送了“风宫”“水宫”“镜宫”给这座城市。 “风宫”是王公为了让宫中嫔妃观看外面的花花世界而建。它乍一看如同一道从天而降的粉红色墙,那造型俨然一个硕大无朋的红色蜂巢——数百个蜂窝状巢穴一般的窗格,能够让凉风徐徐透入,所以称风宫。而每当皓月当空,整座风宫便闪闪发亮,因此也被称为“月宫”。站在“风宫”前面的广场上仰视这粉红色的“蜂巢”,依稀就能看到倚窗而望的美女们,莺声燕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水宫”,顾名思义就是让宫殿俏然水中。印度气候炎热,一年中很冷的时候,也相当于中国长江流域的初夏。为躲避炎炎夏日,萨瓦伊王公发挥其才智,在湖上兴建了水上宫殿。宫殿四面建有门楼,四角有塔,塔顶有亭子——楼台亭阁倒映水中,天光云影共徘徊,如梦如幻,不由人不叫绝。 “镜宫”是这个家族很先贡献给斋普尔的奢华礼物。那宫建在“天上城堡”琥珀堡内。宫墙上镶嵌着无数个拇指大小的水银镜片和宝石。漆黑的夜晚在宫内点燃一盏烛光,烛光便映照在宫顶和四壁上,形成一个渺无边际的苍穹,手持蜡烛舞动,就会产生一颗颗宝石飘动的幻影,让人仿佛置身于星转斗移的仙境之中……这样的城堡自然是人间尤物,估计就是恶敌来犯,在面对“镜宫”的神妙时也难以痛下杀手。 需要补充的是,莫卧儿帝国与斋普尔公国,并不只是做房地产开发的高手。这两个印度近古目前的天才运动健将,带领印度重新在“世界杯”中打进决赛,进入了前四强。尤其是那莫卧儿王朝与当时风头正火的明代中国一起,成为欧洲人眼中遥远的东方神话。那时的情形是这样子的,当欧洲这些“慢班”的同学抬头仰望天花板时,“尖子班”的中国和印度就在那天花板上哈哈大笑——东方的茶叶、瓷器、珠宝、香料,让他们一想起就要流口水。当年的欧洲正苦逼地在猝然降临的“小冰川”带来的灾害中挣扎,很多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到东方去——到印度去——”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不错音,就像今天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削尖了脑袋也要往欧美国家钻一样。可惜陆路上蛮横地站着一个手提丈八长矛的猛张飞——奥斯曼土耳其不让过——这个目前不错的二道贩子,长期霸占东方和西方之间转手买卖营生。行不得也哥哥——陆路不让人走,大爷我走水路。欧洲人由此开始了大航海。后来的故事情节就是,欧洲人进了“尖子班”跳到了天花板上,中国、印度、土耳其因累次考试不及格,被校方调到“慢班”,成了降班生。 奇葩风情国——猴子称霸王 行走在北印度大地上,就是置身在浓浓的异国风情中,并且这些风情都特别奇葩。 人人信教。印度被称作宗教之国,一道独特的景观是,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宗教对于这个民族来说,就像语言和服装一样,是他们专享的精神胎记和种族徽章。在相当于中国商朝时期就扬名立万江湖的印度教,至今仍是印度宗教的大哥大,如果美国和俄罗斯所有人都信印度教的话,也只有它的一半。除了印度教之外,还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锡克教、耆那教、拜火教、犹太教……尤其是如果没有他们创立的佛教,也许今天亚洲许多国家在宗教信仰上都找不着北。 猴子称霸王。无论是印度教还是佛教,都讲转世,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都是造物主生命链条上的一环。牛呀猴子呀在印度文化传统中都是神的化身,地位高高在上。所以,在斋普尔的粉红色皇宫,在亚格拉人家的楼顶,在新德里首都总统府,都能看到一群一群的猴子扬扬得意地向游人做怪相。我们自然很是惊诧。不过,也许在这些猴子们看来,这些场所就是上帝恩赐的家园——“人人生而平等”,人住得,我们也住得,想逛就要逛——我的地盘我做主好不好,天经地义的事,你中国人瞎惊诧什么。不只是猴子称霸王,所有动物在这个国家都很拉风。 素食成风。印度之所以是动物的天堂,是因为印度人始终固守对天地的敬畏不杀生。素食因此成为印度很突出的日常生活风俗——因为吃肉就必然杀生。尤其是耆那教,连长在地下的东西也不吃,比如土豆、红苕、花生都不入他们的菜谱。他们甚至不做农活,因为做农活就会伤害到土地下面的蚯蚓等生物,其生存之道就只一样——经商。由于没有一个餐馆提供牛肉、猪肉、鱼肉,在印度一个星期的行程中,我们就很素食了一把,弄得众人肠胃清汤寡水,用到五台山削发为僧的梁山好汉鲁智深的话来说就是,“嘴里要淡出个鸟来”,馋得我们回国一看到火锅就激动得想哭。 依然“活着”的印度教种姓制度。靠前等级种姓“婆罗门”是天生的上等人,为掌管精神世界神职的僧侣贵族;“刹帝利”次之,为掌管世俗权力的国王和武士。这一、二等级把世上的好事都占了——打个比方,如同看戏时,剧院很好的座位天生是他们的专座。从事农业、牧业、手工业的属于第三等级“吠舍”,车夫脚夫属于第四等级“首陀罗”,二者是“屈辱出生,屈辱生活,又屈辱死去”的贱民。这种姓等级森严,是与生俱来的“胎记”,谁也不能修正。比如,不同种姓之间基本不通婚——“婆罗门”或“刹帝利”女子要是下嫁“吠舍”或“首陀罗”,就会被家族永远开除“家籍”。日常生活中靠前、二种姓的人不会与贱民在同一场所共餐。我们的导游是“刹帝利”,他说,走进餐馆只要看到有“吠舍”或“首陀罗”,马上转身走人。我们笑问,都穿一样的衣服,怎么辨别?他答,鼻子一闻就知道。天,这鼻子真是厉害! 印度还有一奇葩,必须一说。几乎所有在路上跑的大货车,都经过了改装。车身是五颜六色的彩绘,车架或者是反光镜上则缠着彩色布条,反正是整成花车,远远一看,就仿佛是一条花龙向你奔跑过来。城市里的电动三轮出租车,也挂了一串串鲜花。三轮车档次极低,但挂一束花是人的自由。在他们垢腻满脸满衣的躯体内,依然有一个小角落有心香一瓣花开。这样的风景风情在我看来,属于一个民族了不起的徽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