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场景营造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场景营造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 字数: 18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白晓霞,徐怡静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8711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双一流”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思考和经验分享,以“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为命题开展教学,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启发性,可引发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关于建筑教育理念和建筑设计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思考,本书还提供了关于设计思维训练方面的教学路径指导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本书的主体内容是面向建筑学一年级新生的认知启蒙系列课程的第一个专题,核心目的在于讨论如何带领一年级新生迈出专业学习的第一步,除了对具体命题和专业知识点进行探讨,还站在学习体验的视角,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并从追求“正确解”的思维模式向自主学习模式过渡,帮助学生尽快跨越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切换的障碍。本书是对带领新生入门的建筑学启蒙教育的探索,亦是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具体命题以及运作方式的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场景化的思维方式探讨对于建筑设计的认识以及对于建筑设计教育的认识。本书亦是一次以“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主题为载体出发的,去功能化、去形式化的尝试。“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首先可以看做是对于某一段体验的概括,通过对“看”“得见”“风景”“房间”等内容进行解析,带领读者去领悟人、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本书探讨了建筑设计需要兼具理性和与感性的综合能力,其中感性能力的培养由于教育方法的不足往往被搁置或者避而不谈,本书提倡通过场景营造的方式进行切入,提示学生在日常体验中刻意进行空间场景感知的自我训练,通过不断地开展捕捉、解析、转译等训练以达到锐化专业感知能力的目的。最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作为一种设计态度,提示每一位设计师始终保持对高质量、高品质空间的追求。从训练内容的角度,感性的事物的确不易讲授,但是这不代表其相关的能力培养及其训练方法不可探讨,哪怕这种能力需要学生通过自我修养去提升,教学亦必须积极提示学生刻意训练,并尽可能提供一些有效训练的途径。跳出“知识点”“内容”等既有的讲授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对设计敏锐的感知能力?这并非某一次孤立训练的阶段性任务,而是贯穿于建筑学教育的长期目标。
作者简介
白晓霞,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美国Texas A&M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主持重量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教育、教育建筑、医疗健康建筑。徐怡静,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初步教育。
目录
01 再思建筑基础教育的定位
何为基本功 / 002
建筑设计初步教学中的重要性排序 / 002
评价方式的挑战 / 004
建筑启蒙教育的具体定位 / 005
02 场景营造之于建筑教育
场景思维与建筑设计 / 018
场景营造与设计类教学 / 020
设计类教学中的主题式命题 / 023
场景中的空间意识 / 024
建立自我与突破自我 / 027
内容适配 / 028
03 场景营造主题: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看 / 030
得见 / 032
风景 / 039
房间 / 045
场景中的空间 / 049
场景中的时间 / 055
场景中的边界 / 057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场景解析示例 / 065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作为一种设计态度 / 070
04 场景营造的教学模式探索
意象的凝练 / 076
场景的解析 / 092
物象的转化 / 136
对“评价”的设计 / 162
05 教学实践案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教学实践的任务要求 / 170
教学实践案例展示 / 172
06 场景思维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中的贯穿
认知启蒙系列 / 219
设计启蒙系列 / 229
后记
学会热爱 / 231
这里只是起点 / 2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