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站在世界之巅 中国两次登顶珠峰纪实 1955-1975

站在世界之巅 中国两次登顶珠峰纪实 1955-1975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刘俍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11607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者基于坚实的文献梳理,撰写出《站在世界之巅》一书。本书既有对登山运动的专业把握,也有激动人心的历史细节和人物风采的描摹,可以为新中国的专题史书写树立一个典范,为后来的写作者昭示一种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即以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来龙去脉为主轴,全面反映中国登山队从1955年建立至1975年第二次登顶珠峰这二十年的历程。这两次登顶珠峰,是那个年代轰动全国、震撼世界的壮举,不仅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创造了辉煌的登山业绩,也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其中的一些成就,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科学界和登山界。然而,至今都还没有一部完整而翔实地记述这一历程的纪实作品面世,本书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作者简介
刘俍,1957年出生,曾为杂志编辑和报社记者,现为自由撰稿人,长期从事军战史研究。著有《孙子兵法与现代战争》等,与人合著《淮海战役纵横谈》(未刊稿),执导过电视文献纪录片《北上——走出黑暗》。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现代登山运动的初创1955年3月—1957年6月
:“中国人就是要勇攀高峰!”003
中国第一支登山运动队006
仿照苏联模式,建立登山运动体制008
第一次独立组队攀登009
中国登山运动的第一批牺牲者021
第二章 从联合到独立:攀登前的准备工作1957年9月—1959年12月
中苏联合组队,锁定世界优选峰027
莫斯科—北京峰034
“国家体委参观团”——攀登珠峰的侦察与准备037
唐拉昂曲峰——从逃亡奴隶到登山队员041
风云突变,西藏反动分子发动叛乱044
再登慕士塔格峰,创造女子登山世界纪录047
苏联背信弃义,中国决定独自攀登057
第三章 世界之巅1960年1月—1960年5月
6吨登山装备,从欧洲运到绒布寺063
解放军大校任前线总指挥065
全国人民作后盾,建立登山大本营068
登山路线的选择073
……
摘要
     :“中国人就是要勇攀高峰!” 登山运动在国外亦称阿尔卑斯运动,这个名称来源于横贯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奥地利等国的阿尔卑斯山。直到今天,欧洲的登山俱乐部,名称大多还是阿尔卑斯俱乐部。 法国一位名叫德·索修尔的有名科学家为探索高山植物资源,渴望能有人帮他克服当时看来是不可逾越的险阻——登上阿尔卑斯山很好。于是,1760年5月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莎莫尼村贴出一则告示:“凡能登上或提供登上勃朗峰之巅线路者,将以重金奖赏。”告示贴出,一直未获响应,直到26年后的1786年6月,一位名叫巴卡罗的山村医生揭下了告示,他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并与当地山区水晶石采掘工人巴尔玛一起,于8月6日首次登上海拔4810米的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于是人们就把1786年作为阿尔卑斯运动——登山运动的诞生年。 此后,登山运动发展很快,直到1865年7月,英国登山运动员文培尔等人,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脉中当时认为无法登顶的玛达布隆峰。至此,以阿尔卑斯山为中心的登山运动达到了它的高潮,这就是世界登山目前的“阿尔卑斯黄金时代”。 此后,欧洲的登山运动员,又把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了俄国的高加索山区,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山峰。随着登山运动的逐步兴盛,攀登技术的提高和登山装备的改善,攀登难度和高度也进一步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登山爱好者把目光转向高峰云集的喜马拉雅山脉。1950年6月3日,法国运动员莫·埃尔佐和勒·拉施纳尔付出了惨重代价(一人冻掉了双脚,一人冻掉了一只手),在人类登山目前首次成功地登上了位于尼泊尔境内海拔8091米的安纳布尔纳峰。以此为开端,至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征服世界上最后一座未被人类登顶的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这14年时间被登山界称为是“喜马拉雅黄金时代”,是世界登山目前与“阿尔卑斯黄金时代”齐名的另一个登山运动的高潮时代。两个黄金时代,也派生出了登山方式的两大流派:阿尔卑斯方式与喜马拉雅方式。 中国本是登山条件优选的国家。世界上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中国拥有其中的9座的一半主权或全部主权。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大地满目疮痍、百业凋零,根本就无法开展现代的登山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恰恰与喜马拉雅黄金时代的开端同步。由此开始,中国的现代登山运动,也奏响喜马拉雅黄金时代中一曲无比辉煌的英雄壮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以为首的国家领导人,将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提升到靠前的高度,任命贺龙这样的重要军事将领担任全国体育运动的领导人。一开始,是从基本的运动项目抓起,同时集中力量发展一些群众性强、能够容易扩大开展起来的运动项目。登山运动受到地理、物资、装备等方面的制约,并没有列入急切发展的计划。但是,贺龙等国家体委领导并没有忽视这项运动,而是一直想着在适当时机将这项运动发展起来。 中国登山运动的开端,与苏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50年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与西方各国在体育的各个项目上展开全面较量,登山项目也是其中之一。而苏联和东欧各国境内,缺少7000米以上的高峰。因此,苏联自然就把目光投向拥有多座高山雪峰的中国。 早在1955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刘宁一访苏期间,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即向刘宁一提出请求,派苏联登山队到中国攀登位于新疆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和公格尔峰(海拔7719米)。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成立6年,百废待兴,多项竞技体育尚处于萌芽状态,登山运动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为了帮助我国开展登山运动,也为苏联日后来华登山铺路,苏联一方面邀请中方人员去苏参加培训,一方面也准备派人来华,对中国登山运动员进行培训。 1955年4月,苏联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下属的阿尔卑斯协会(相当于登山运动协会),致函中华全国总工会,告知苏联方面组织了帕米尔登山队,准备攀登苏联境内的团结峰和十月峰,询问中国可否派运动员参加。按照苏联当时的体育机制,大型登山运动由全苏体委负责,群众性的登山运动由各级工会组织负责。所以,优选向中国提出合作登山的,是苏联的全苏工会。接到苏方邀请后,全总将这一情况向国家体委做了汇报,贺龙马上十分坚决地表示:中国要派运动员参加!国家体委与全总协商后,决定由全总出面,在全总系统中选出了史占春、许竞、师秀、周正、杨德源、刘连满等12人,组成临时登山队,前往苏联学习受训并参加苏联队的攀登活动。 由于是中苏两国的总工会首先开始登山运动的合作,中华全国总工会就先于国家体委,成为中国最早开展登山运动的单位。 最早赴苏联受训的12名队员,基本都是全国总工会从工会系统中选拔出来的干部,如史占春当时是全总宣传处的干部,周正是全总国际部的俄语翻译。当时,无论是贺龙,还是国家体委和全国总工会,派出l临时登山队去苏联参加登山运动的目的,主要是让他们参与登山和学习苏联的登山技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