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ZZ)废墟上的小太阳

(ZZ)废墟上的小太阳

  • 字数: 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向思宇//罗鸿
  • 出版日期: 2018-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11505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以独特视角写“5?12”灾后十年的报告文学。以大震后重组再生育家庭为切入点,以访谈的形式真实记录了“5?12”大地震后四类失独丧偶重组家庭再生育子女的成长经历,以及随之而来的矛盾和困惑,真实记录了这些家庭的生活状况,作为在一个特殊时段的特殊人群的历史实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向思宇、罗鸿著的《废墟上的小太阳》围绕北川、汶川及什邡等地“5?12”重灾区的再生育家庭,以访谈形式,真实感人地讲述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再生育家庭子女的出生和成长,从少儿成长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面对新生活的灾区人的生活现状。
作者简介
向思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小说家》《报告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200多万字。作品被《新华文摘》转载,入选《中国近期新文学作品排行榜》《2009中国报告文学年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等。《筑巢》获第五届《北京文学》奖。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太阳照常升起》《中国甜城兴衰记》《中国西南乡村教师》(2011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篇目扶持),中短篇报告文学集《太阳祭》。
目录
篇一  YY型家庭
(上)绵阳北川
第一章  不期而至降临的孩子
第二章  儿哪,你就是妈亲生儿
(中)德阳红白
红白镇上的小院人家
(下)汶川映秀
第一章  映秀街上,丁字路口小超市
第二章  小镇缝补人家
篇二  XX型家庭
第一章  羌族妈妈与她的孩子
第二章类似爷孙辈的父女
第三章  “谢”老板与做试管婴儿的妻子
第四章  灾难夺走的,老天给还了回来
第五章  针对性“撒谎”的妈妈与两个犯傻的孩子
篇三  XY型家庭
第一章  让孩子的成长不再孤独
第二章  瞧,嘉绒客栈这一家子
篇四  YX型家庭
长大了要当保姆的女孩
篇五  罗汉寺的罗汉娃
第一章  衲子,不一般的百衲衣
第二章  “先天不足”的肖子轩
第三章  比相貌更美的是陪伴
第四章  什邡有个罗文松
外篇一  困惑?尴尬
困惑的北川
尴尬的映秀
外篇二  “所见略同”的家长
比再生育更难的是再教育
闪亮学校校长
摘要
    靠前章  不期而至降临的孩子
    周弟芬说给儿子报了他喜欢的绘画兴趣班,但儿子不去,问为啥不去他也不说。我替母亲问面前的儿子。小弟弟告诉爷爷,你为什么不去呢?他看我一眼,又看旁边的妈妈,然后低了头,小声说道:“怕花钱。”
    ――采访手记
    刚醒来不久的新北川,清晨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朗。空气中混合着露水的湿润和树木的清香。歇息了一晚的街道两旁的行道树显得倍儿精神。摩托车轮碾压在柏油路面上发出好听的“哧溜”声。一路上,行人稀少;车过十字路口,挂在那儿的红绿灯显出少有的慵懒。那忽闪着的半亮的灯光,像是没有睡好觉的夜猫子眼睛,好在早晨的车辆不多,片刻的慵懒和半亮的灯光对早晨县城的交通倒也无大碍。绕城流淌的安昌河,伴随我们一程之后,在通往图书馆的小桥这头停了下来,在哗哗声中与我们“话别”而去。
    “就是这儿了,”北川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贾德春手指前面,“那儿就是图书馆,你采访完了给我打电话。”
    告别贾德春,我径直往几步开外的图书馆走去。远远的,图书馆门口那儿站着一个头不高的中年女人,那是李春,为我约好了访谈对象的原北川图书馆馆长。相互招呼后,我随李春进了阅览室。
    在阅览室坐下不一会儿,窗外下起了小雨,淅沥的雨声愈发衬托出阅览室里的静谧与安宁。清晨阅读的人不多,一对母子坐那儿看书尤其引人注目,孩子大约六七岁,在专注地看着一本动物图案的画册,母亲面前也放着书,但她几乎没有看,只是慈爱地看着孩子,目光温馨而充满爱意。
    李春跟我说,母子俩每周日都会早早地来到图书馆,母亲是来陪孩子的。
    “噢。”我打量着这对母子。
    “是这样,”李春看着我,“我在图书馆门口碰到她,问她们那儿有‘5?12’地震后再生育的孩子没有?她说她就是。我说那好你跟我来,这儿有个作家要采访你。”
    “噢?”我喜出望外之余也有点担忧:但愿这一个能讲出些有特点的东西,不像事前约谈的一个基本上没能说出有价值的东西。我看着面前的中年女人:“你叫什么名字?”
    “周弟芬。”中年女人说。
    “呃,这样吧――”我看着周弟芬,“你就讲你怎样怀上这个娃儿,娃儿出生后你怎样带他和教育他。嗯,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拉拉杂杂就可以了。”
    周弟芬眼睛一亮:“就这样讲噢?”
    “就这样讲。”
    “我叫周弟芬,今年46岁,北川漩坪人。我们母子俩来北川新县城居住已经五年了。”
    现在,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三餐在家里吃,当每天去接送。除了在家里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外,周弟芬还去小区周边的空地上栽种了几类小菜,每天去地里侍弄一会儿。在地里劳动时,她会密切注意时间的变化,什么时候该做饭,什么时候去接孩子。周弟芬把家里、地里、学校连成了一条线,这条线的中心便是孩子。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孩子,虽然他的不期而至曾经令周弟芬焦虑和担忧,但当他降临人世后,周弟芬就全心全意地扑在了孩子身上。
    这是一个地震后重生的孩子,原来的孩子遇难时正上初二,学习自觉性很强,成绩很好,每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原本在漩坪老家上学,周弟芬夫妇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2008年初,他们把孩子转学到北川老县城。姐姐在那里开了铺子,正好可以托付给照管孩子。夫妇俩则去了山东青岛打工,他们想多挣钱,以便今后供孩子上大学。
    5月12日当天,他们从电视里知道了地震,北川老县城垮塌的消息让周弟芬心里一下子冰凉!想到孩子所在的学校在山脚下,她忍不住哭了,这大灾难里幸存下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啊。
    他们打工的厂里,有很多四川人,大家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山东老板是个好心肠的人,他主动包了一辆大巴车,在车上备了几大箱方便面和矿泉水,反复叮嘱司机要把四五十个四川民工送回家。临行的时候,他还给每位返乡者发了几百块钱,说是带着钱回去好办事一些。看着豪爽的山东老板,周弟芬和几位女职工都感动得流泪了,车厢里一片唏嘘声。
    车窗外,好心的山东老板眼含热泪,朝大家挥着手,祝福他们“一路平安”!
    “谢谢老板!谢谢!”
    “二天到我们四川来耍!”
    “来绵阳耍!”
    车内车外一片感动。
    感动声中,司机左脚踏下离合器踏板,右手将变速杆挂入低挡,汽车朝前慢慢开出。
    车里的一车四川民工焦灼的心情却似离弦的利箭,早已抢在徐徐发动的汽车前面,“嗖”的一声发射了出去。
    任是再焦灼,从山东青岛到绵阳,一千八百公里的路程,自驾车也得两天一夜,大巴车就更慢一些。
    紧赶慢赶,他们十五号赶到了北川,但儿子已经遇难了!沉重的打击令周弟芬瘫软在地上,泪如雨下。
    “牵肠挂肚的儿子啊,你去得太匆忙!”
    这该死的地震!这不开眼的老天爷!
    当时老县城里十分危险,不允许进入,受灾群众被安置在绵阳九洲体育馆。体育馆内愁云惨淡,一片凄凉。夫妻俩在九洲体院馆待了几天后,回了一趟漩坪老家。
    一路上,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到处有滚动的巨石落下,每一步都走得胆战心惊。
    家里的各种物件被震得七零八落,打碎的物品遍地都是。好在有派专人把米和面等食品运送到乡下,分到各家各户。
    周弟芬咽不下任何食物,晚上想起孩子,夜不成寐。夫妻俩相拥而泣,悲痛欲绝。
    七月份,他们再次外出打工。这次去外面打工,主要目的已经不是为了挣钱,只是想着,走出去躲得远远的,不看见与地震有关的事物,心里会好受一点。这一次,他们去了陕西榆林市的一个小乡镇,在镇上的一家砖厂干活,用劳累疲乏去占据每漫长的时间。
    这家砖厂离城区很远,但每天会有一趟往返城区的面包车,砖厂的职工可以坐车进城办事。
    七月份的陕西,毒辣的太阳光灼烤着砖厂,仿佛要晒干一切。正在干活的周弟芬顾不上早已被汗水浸得透湿的衣衫,忽然弯腰低头呕吐起来。丈夫担心她中暑了,她却觉得自己是有孩子了。他们去城区的医院检查,果然怀孕了。按理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但她感到很好不安。她担心自己长时间处于巨大的悲伤之中,奔波劳累,没吃好没睡好,这个不期而至的孩子能健康吗?万一出现畸形、脑瘫……她不敢细想下去。
    夫妻俩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应该回老家漩坪去。山上的房子砖木结构,稍微翻盖一下还可以住,那里毕竟是自己的家,待在家里总比外面方便些。
    回到老家后,她跟姐姐倾诉,说着自己的疑虑和惶恐,姐姐安慰她,一切还是要顺其自然。丈夫也不断宽慰她。
    那时候,在老家的山上住着,到外面去,要翻山越岭,要走七八个小时的山路。从漩坪到北川需要乘船,每天只有一趟,一旦赶掉了,就得等到第二天。地震后要办各种手续,他们每个月至少要往返北川三四次,天没亮就要出发。买什么东西都要走很远的路,水果也没得吃,面对这种情况,周弟芬又有了新的不安,怕孩子营养不良。
    直到第二年春天,孩子出生了,身体健康,周弟芬才松了口气。为了这个孩子,真没少吃苦啊,可是,有了孩子,就有了大的幸福,哪里还怕吃苦呢。夫妇俩搂着孩子,百看不厌,多乖的孩子啊,白白胖胖的,健健康康的,小黑豆似的眼睛瞅着父母,像有千言万语。这幸福感终于把周弟芬心头的阴霾给赶走了。P3-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