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告别梵高

告别梵高

  • 字数: 2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作者: (美)卡罗尔.华莱士
  • 出版日期: 2013-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124507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爱、疯狂和艺术的故事,也是一个无畏而又多愁善感的好友讲述的天才和悲伤的故事。卡罗尔·华莱士编著的《告别梵高》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讲述梵高的故事——以他专治精神疾病并且深爱美术的私人医生加歇大夫的视角,在我们面前奇妙地展现了这位传奇画家从未被人知的一面。在叙述者的看来,梵高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迷,一个精神被病魔折磨的人,他向加歇的职业生涯提出了最富回报的挑战。这部扣人心弦的小说探索了天才创造的代价,也是一个有关真诚地去生活的故事,一个有关友谊的力量和有限性的故事。
内容简介
与一般的研究性著作不同,卡罗尔.华莱士编著的《告别梵高》是一部以加歇医生的视角写成的历史小说。
《告别梵高》围绕着三条线索展开:一是加歇及其家人与梵高兄弟等人的交往,梵高的绘画活动等,为顺叙;二是加歇在萨佩特雷精神病院的实习生涯,他的所见所感;三是加歇对妻子布兰奇的痛苦而深情的回忆。后两者不时插叙到行文之中。
摘要
    提奥·梵高为了照顾他的哥哥第一次和我接触时,我已是花甲之年,行医也有31年,远近闻名了。我的病人症状不一,但是我专治神经和精神方面的疾病也有些年了。巴黎有我这样资历的人也有几个,不过还是我与艺术界的密切联系,使得提奥·梵高在1890年的春天找到我。事实上,是卡米耶·毕沙罗要他来找我的。
    年少时,我在里尔学画,在班上认识了阿曼德·戈蒂埃,他不仅比我小,还更有才气,所以他被巴黎美术学院录取,一点儿也不令我吃惊。他1852年到巴黎时,我已在医学院上了两年学,从此我的生活更富有生趣了。戈蒂埃是一个英俊、开朗、平易近人且爱交朋友的人。再有,他美术专业的同学也比我学医的同学要有趣得多。虽然我很爱思考医学问题,但是我更喜欢聊艺术,所以我常和戈蒂埃去艺术家聚集的咖啡厅。因此,经过这些年的浸润,我对他们都很了解,比如库尔贝、马奈、毕沙罗、塞尚、莫奈、雷诺阿、希斯里和基约曼等画家。
    1855年,我被接受为让一皮埃尔·法尔列特博士带的实习医生,在官方称之为萨佩特雷老龄妇女医院工作。如这个机构名称所示,大多数病人上了年纪,法尔列特以其创造性地治疗各种年龄精神失常的妇女而闻名。我的妻子布兰奇过去常嘲笑我,尽管相当温和,她说我最初认识的女性都是精神不正常的,并装作这便是为什么我感觉她那么令人赏心悦目的原因。她的这种看法也许是对的。1868年我们最终相识时,我已经认识了不少心智健全的女性,但是没有一个能像这个最终成为我妻子的女人这样清楚地看这个世界,她对人们及其情感的宽容而理性的认识对我来说值得信赖。疯人出问题就是出在这方面,甚至可以说,精神失常的定义就是对周围世界有缺陷的认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布兰奇是我认识的健康的人。或许正是我在疯人院工作的这些岁月让我特别感谢她的健全。
    萨佩特雷医院除了这个现代的美名,主要是建于17世纪,看上去像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小城。整个医院处于由围墙圈起来的院子里,围绕着一座穹顶的小教堂而建。那片地有部分还算风景优美:有古树,悠长对称的人行道,建筑都采用巴黎典型的金色石块材料。但是它的历史并非完美无缺,在河岸一块潮湿、少有人迹的地方建有一个堆放硝石的仓库,不大能与现代、理性的医院建筑融为一体。还有,这里许多病人精神脆弱,其中一个有名的病区是法国曾经一度称之为“力量”的最臭名昭著的女监狱。恐惧和痛苦笼罩着那些高墙。
    在我到那里六十年前,伟大的菲利普·平内尔博士把精神病人从枷锁下解放出来,那曾是一个革命性的举动, 因为在那之前,人们认为疯人是恶神附身的人。据说这些人治不好,只能其行动。平内尔和其他一些人认为精神失常是一种背离真正自我的疾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过去常称精神疾病为失常症的原因),通过调动病人所仅存的那点理性,这种新的“道德疗法”能让他们恢复心智。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我觉得平内尔博士的理论令人振奋。这种仁慈也富于人道的尝试,帮助一个精神失常的人恢复神志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且也不是屡试不爽。即便如今,在这个新世纪,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们中的一些人能与现实协调一致而另一些人却偏离正轨。我们还没有真正弄清如何给各种各样的精神病患者诊断,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治好他们。这一点我吃了苦头之后才懂得,但是在那段时间里,我是相信我们能够做到的,以为只要善待他们,让他们作息规律,给他们可口的家常饭菜,新鲜的空气,适当的消遣,甚至让那些最轻的病人工作,便能消除他们的失常。
    我完成了医学训练以后就开始独立行医,参加某个协会成天泡在会议中不适合我,我也没法像法尔列特那样经营一家医院的一个部门。因而,我在该城的几家诊所工作过,免费给一些穷人提供医疗咨询,在一个矿泉疗养地干了几个夏天的医务官。我甚至在一家喜剧院当过一阵医生,帮演员们治治嗓子疼,包扎包扎扭伤的脚脖子,这样他们便能重返戏台。这只不过是勉强糊口而已.可是与我那些搞艺术的朋友相比我还算富裕的了,至少大家都认为医生不可缺少。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学院艺术渐渐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库尔贝和塞尚及其友人不再画那些媚俗的人物画或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巨幅作品,而是描绘我们的生存时代,表达出他们个人对生活的感受。这些具有革命性的画作一开始不大受欢迎,因此我的朋友们常常处于绝望的境地。我藏有几幅这样的大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