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动物故事

我的动物故事

  • 字数: 1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梁思奇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278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作家梁思奇的回忆性叙事随笔集,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与各种动物打交道的亲身经历。作者用深情缱绻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从大到禽畜、小到昆虫,一共多达30多种野物的习性,以及与它们接触过程的种种轶事,再现了六七十年代两代人的童年生活,借此寄托无限的乡愁;同时将这种个人的独特回忆,与文化层面的思考相融会,努力传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
目录
小序:车流中的小鼠
Ade,我的虫豸们!
“你在看蜘蛛织网吗?”
“深仇大恨”说蜈蚣
残忍的泥鳅
苍蝇纷飞
饭碗虫·菩萨鱼
飞“蝗”腾达
“哈卵”的蚯蚓
“黄蜂尾上针”
家有黄犬
雷公养的“狗”
灵魂出窍的牛
蝼蛄曾是儿时宠
你好,屎壳郎!
青蛙纪事
捉蜻蜓
人人一颗蝼蚁心
少年见雀喜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塘角有条鱼
螳螂二三事
万丈红尘一条蛆
蚊声如雷
燕归何处?
引吭高歌的蝉
萤火照乡愁
与蛇为伍
灶台上的公鸡
捉鳝记
摘要
     我想给虫子写篇文章,虫子们心有灵犀地“钻进”了我的脑袋,彩色的瓢虫、橘黄色的桂虫和笋刺虫、绿油油的青油虫、打着灯笼飘来飘去的萤火虫、黑色的饭碗虫、放“毒气弹”的臭屁虫…还有一些虽然认得,却记不起名字来,它们绕着我嗡嗡嘤嘤,仿佛我是它们中的一员。 小时候一般把那些硬壳、会飞的小动物叫作“虫”。祖母在自留山开垦有几处坡地,种植各种作物。也许是土质瘦瘠,加上干旱,种什么东西都特别招虫。红薯木薯还好,种荷兰豆和豆角的时候,豆架简直成为虫子们的乐园,光顾得最多的就是瓢虫。 荷兰豆和豆角虽然长相平常,但开的花很好看。 这两种花都很小,羞答答又想吸引人们的眼睛。其实每种花内心都有招蜂惹蝶的愿望,连狗尾巴花也不例外。荷兰豆据说是因为从荷兰引进而得名。许多作物、水果从名字就知道哪里来的,像番薯、洋芋、西红柿、阳桃、西番莲、西瓜等,一听就知道是从域外之地到中国落户的。 荷兰豆的花绛紫色,有点像小时候经常涂的紫药水,但比紫药水要浅得多。不过要是连片开起来,大概也会有现在公园里薰衣草那般的风景。豆角花“本质”上属于白色,但有一点点淡红,像小姑娘抹了朋脂,怕出门被笑话又揩去留下的残痕。 瓢虫们似乎都有爱美之心,但一点也不像蝴蝶和蜜蜂那样招摇和“明火执仗”。它们从不知什么地方飞来,发现了这小片藏在松树和蕨车草中间的菜地。背壳上长着黑色斑点的瓢虫,趴在豆角碧绿的叶子上,像一枚枚彩色的小纽扣,即使用手指快戳到它也很少会飞走,只是不情不愿,在花叶间往旁边稍为挪开一下。我摘豆角时喜欢用嘴巴朝它们嘘气,然后看着它们受惊后张开翅膀冉冉飞起来。 但祖母对瓢虫充满“仇恨”,看到瓢虫不是屈起手指弹掉,就是直接用手指捻死它们,并恨恨地诅咒它们把豆花都咬落了。她把荷兰豆或豆角收成不好归咎到瓢虫身上。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祖母冤枉了它们:将豆花咬落的不是瓢虫,而是一种叫“蚜虫”的害虫,而瓢虫最喜欢吃的就是蚜虫。瓢虫们不仅没有做坏事,还是荷兰豆和豆角的卫士。 与漂亮的瓢虫相比,我更熟悉桂虫和笋刻虫,它们都是难得的美食,特别是桂虫,个头很小,“油水”很足,放到炭火里煜时会吱吱冒油。要是有人燥桂虫或笋刺虫,那种香气你不仅能用鼻子闻到,还能用耳朵听到,它就像进村收牙膏皮、鸭毛和头发的货郎摇的拨浪鼓一样,把我们吸引过去。煜桂虫或笋刺虫不能一个人独享,要大家一起“会餐”才有味道,虽然不能大快朵颐,但就算只分到一点点,也好像吃到了龙肉一样。 村里人喜欢在屋头屋边种桂树或竹子,种桂树取的是“富贵(桂)人家”的寓意,种竹倒不是因为苏东坡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村里人没有那么清高傲气,而是因为竹子实用,单竹可以编织各种竹器,大头典竹虽然不能编东西,但因为笋长得大,可以砍来换钱,家里的米筒也是大头典竹做的。 还有一种筋竹,浑身长刺,似乎是无用之物,但做成扁担挑担像一根弹簧,又有型又省力;筋竹还可以做绿篱,在屋子周遭种上一排筋竹,连“偷鸡虎”也钻不进来。 P15-1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