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精)

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精)

  • 字数: 12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徐未晚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167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本书首次公布了在恢复中共一大会址原状布置的调查工作中,李达、包惠僧、薛文淑、杨淑慧以及房东及老邻居等人的谈话记录,部分收录了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李达、包惠僧、陈公博等人的回忆一大前后的文章。 2. 本书首次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共一大会址的调查考证、勘察确认、修缮恢复原貌的档案文件;对老渔阳里二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新渔阳里六号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共一大部分代表的住宿地博文女校、一九二〇年寓所旧址等的调查、复原工作报告;呈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实地调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早期革命活动旧址遗址时拍摄的照片。这些档案资料的发掘和公布,对丰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深化和推进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以下内容:其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共一大会址的调查考证、勘察确认、修缮恢复原貌的档案文件。其二,对老渔阳里二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新渔阳里六号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共一大部分代表的住宿地博文女校、一九二〇年寓所旧址等的调查、复原工作报告。其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实地调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早期革命活动旧址遗址时拍摄的照片。 本书首次公布了在恢复中共一大会址原状布置的调查工作中,李达、包惠僧、薛文淑、杨淑慧以及房东及老邻居等人的谈话记录,部分收录了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李达、包惠僧、陈公博等人的回忆一大前后的文章。在编辑此书过程中,我们对比以往不同版本的出版物,对档案原件中讹误字词进行了勘校。这些档案资料的发掘和公布,对丰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深化和推进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徐未晚,文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 历任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党组书记,上海市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市档案馆馆长。
目录
一、上海市文化局关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召开老邻居座谈会记录向市委宣传部的报告(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二、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关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工作的经过情况和初步意见(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二日)
三、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恢复原状布置调查记录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回忆资料第一册(一九五四年四月编)
(一)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恢复原状布置调查——根据薛文淑回忆记录(一九五四年三月十日)
(二)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房屋恢复原状调查座谈会记录——根据房东及老邻居等的回忆(一九五三年十二月)
(三)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三十年前屋内布置调查记录——根据杨淑慧回忆(一九五三年二月)
(四)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二馆三十年前屋内布置补充记录——根据杨淑慧所谈(一九五三年二月)
(五)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三馆三十年前屋内外布置调查记录——根据黄允中回忆(一九五三年二月)
(六)包惠僧勘察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几点意见和几点回忆(一九五四年三月)
(七)李达同志来信(一九五四年二月)
(八)李达: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回忆(一九五四年二月)
(九)包惠僧勘察纪念馆的补充记录之一——关于新渔阳里六号方面(一九五四年三月)
(十)包惠僧勘察纪念馆的补充记录之二——关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方面(一九五四年三月)
四、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恢复原状布置调查记录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回忆资料第二册(一九五四年四月编)
(一)陈潭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回忆(一九三六年六月)
(二)包惠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一(一九五三年八月)
(三)包惠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二(一九五三年九月)
(四)包惠僧:回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武汉劳动运动与项英烈士(一九五四年二月)
(五)陈公博:《寒风集·我与共产党》(一九四四年)
(六)周佛海:《往矣集·扶桑笈影溯当年》(一九四二年)
五、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关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建馆方针向中央宣传部的报告(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八日上海市文化局代拟稿)
六、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转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暂定办法的通知(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七、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关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问题向上海市委的请示(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八、中共上海市委关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问题向中央宣传部的请示(一九五五年一月十九日)
九、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一九五四年工作总结报告(一九五五年四月八日)
十、革命文物征集工作总结(据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委会陈列委员会征集组总结稿改写)(一九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十一、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关于上海革命史迹调查复原工作小结(草稿)(一九六〇年三月二十一日)
十二、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关于一九二三至一九二四年毛主席在上海寓所的调查报告(一九六〇年九月二日)
十三、关于一九二。年毛主席来沪寓所(今安义路六十三号)内部复原的调查工作报告(一九六〇年十月二十七日)
十四、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编:上海革命遗址介绍(草稿)(一九六九年九月)
(一)一九二。年毛主席在沪寓所
(二)渔阳里“外国语学社”
(三)“新青年”编辑部
(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五)“一大”代表宿舍
(六)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七)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八)平民女校——党在早期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
(九)上海大学
(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地址
(十一)沪西工友俱乐部
(十二)“五卅”惨案流血地点
(十三)“五卅”烈士墓和纪念碑
(十四)三次武装起义胜利时上海总工会地址 /155
(十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宝山路惨案地点
(十六)历次群众集会地点——南市公共体育场
(十七)上海北站
(十八)一九三〇年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会会址
(十九)二十三烈士英勇就义处 /16l
(二十)东大名路秘密印刷所
(二十一)秘密电台(一)
(二十二)秘密电台(二)
(二十三)中共上海办事处(一九四六年)
十五、上海革命遗址照片选编(一九六〇年前后)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外景(原望志路一〇六号,今兴业路七十八号)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宿舍旧址——博文女校(原白尔路三八九号,今太仓路一二七号)
(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外景(原南成都路辅德里六二五号,今老成都路七弄三十号)
(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原霞飞路渔阳里六号,今淮海中路渔阳里六号)
(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原北成都路十九号C,今成都北路八九九号,《劳动周刊》在此创办)
(六)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
摘要
     一、上海市文化局关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召开老邻居座谈会记录向市委宣传部的报告(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一)我馆遵照前姚部长指示,已于十二月十一日下午邀请一馆的房东及老邻居在我馆招待室开过座谈会一次。并送上座谈会记录一份,及我馆今昔附近街道图两张,请审阅。 (二)据我馆历次调查,发觉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一馆,据这次房东的女儿说,当时李汉俊的住宅是在弄西第二家,并且说是只住一幢房子。但根据以前李达同志和杨淑慧先生的意见,他们都说是在第一家,且对于“开会时楼上楼下两问厢房都已打通”这一点意见也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认为房东的女儿所说,未必正确。 2.关于二馆,中央工作部在渔阳里办公的时期究有多久,也未能断定。听说第二次党代会开会地点党史资料上已有更正,是否在当时上海李达同志的家里开?当时李达同志是否就住在渔阳里二号?俱未能确定。 3.关于三馆,毛主席所住的厢房楼,究竟是西面还是东面,也尚未确定。 (三)照此情况,我馆将来在布置工作上很可能发生大变动,则目前开放是否相宜,希请考虑。 (四)为此,拟请市委从速邀请李书城先生夫人、李书城先生女儿,包惠僧同志等来沪作详细视察,提供意见,供中央审查时作参考。俾得及早决定我馆今后的布置方针。 附:《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房屋恢复原状调查座谈会记录》<略> 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二、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关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工作的经过情况和初步意见(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二日) (一)筹备工作的经过 上海解放以后,我们于一九五。年底一九五一年初即在沪调查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于一九五一年四月确定了三个纪念馆的地址: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原望志路一。八号,现兴业路七十八号);2.我党成立后最早的中央工作部(原环龙路渔阳里二号,现南昌路铭德里二号);3.毛主席、董必武等同志一九二一年来沪参加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时的宿舍(原蒲柏路一二七号,现太仓路一二七号)。当时曾征询杨淑慧(周佛海的老婆)及陈望道等的意见,杨淑慧对于三个馆的地址表示无疑问,陈望道则谓已记不清楚。嗣后又派杨重光同志携带三个馆的照片到中央征询负责同志有关方面请示调查,以后又邀请李达来沪帮助勘查工作。经多方证明确实后,乃于一九五一年冬季开始三个馆的恢复修建工作。市委曾指定夏衍、陈虞荪、方行、沈之瑜、杨重光五同志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成立管理委员会,并草拟《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建设计划与说明文字》送呈中央宣传部审核。一九五二年二月接奉中央宣传部一月廿一日所发对于改馆修建布置的指示,我们即按照指示及根据初步调查所得的资料,将三个馆作了部分恢复原状的布置。为了郑重起见,并不对外开放。但当时由于有关纪念馆筹备工作的新闻控制不严,造成自己被动。感觉到有很大的困难:一则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外宾来沪访问,都要求瞻仰革命历史纪念馆,难以拒绝;又有各地来上海的负责同志,亦每有同样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决定自一九五二年九月起开始作有的内部开放,外宾招待原则亦系以兄弟国家的党员为限。目的在能够更多征集党内同志的意见,以作修正布置的参考,亦满足少数有关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仍不断进行调查工作,其间曾邀请过博文女校校长的女儿黄允中来沪勘察过两次;访问了一馆房东陈某与一馆老邻居董某等多次,并邀请他们到馆开过座谈会一次。在调查工作中,虽又获得了许多线索,加强了恢复原状布置的真实性,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曾根据当时调查所得,做了三个馆的模型呈送中央宣传部审查。 今年二月初,胡乔木、陈伯达两同志来沪视察该馆后,指示在布置方针未确定前,对于外宾要求参观,尽量以不开放为宜。我部已通知外宾招待委员会、交际处,及该馆遵照办理。 三月初,又邀请包惠僧、薛文淑(李书城的爱人)来沪帮助勘察该馆的恢复建筑原状及室内具体布置陈设等事宜,同时又附带调查了新渔阳里六号,即当时我党的第一个干部学校(原名:外国语学校),也系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部的原址;及辅德里六二五号办事处,即当时的“人民出版社”原址;和北成都路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原址。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