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弗里达·卡罗 用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

弗里达·卡罗 用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

  • 字数: 19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加)苏珊娜·巴贝扎特(Suzanne Barbezat)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2501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弗里达被公认为20世纪墨西哥先锋艺术及现代女性艺术家的代表。她勇于打破禁忌,以创作自画像著称,有名歌星麦当娜和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等都是她的忠实拥趸。弗里达画笔下特立独行的自画像表达了她肉体上的痛苦、煎熬,墨西哥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以及不向悲剧命运低头的倔强性格。本书讲述了弗里达贴着先锋艺术家、女权主义者等标签的不循传统的传奇一生,与丈夫、知音、弗里达艺术最忠实的推崇者——迭戈·里维拉牵缠激荡的罗曼史,以及与有名艺术家马蒂斯、穆雷、布勒东、杜尚、米罗、康定斯基等不为常人所知的交游往事。此外,书中除收录大量弗里达画作外,还收录了她个人收藏的档案、家庭照片、物品和文物,以及弗里达居住环境的照片,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弗里达独特艺术风格的源头,其中闪耀着的非凡创造力和独特个性,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简介
苏珊娜·巴贝扎特,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获得人类学学士学位。她曾担任教师、导游和作家,目前在墨西哥瓦哈卡生活和工作,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是一名旅行作家,也是墨西哥旅游网站广受欢迎的作者,热爱并一直在研究墨西哥文化。
目录
第一章:诞生及科瑶坎的童年9
第二章:墨西哥城的校园时光31
第三章:不登对的一对51
第四章:旅美时光75
第五章:在圣天使的分分合合111
第六章:超现实主义之声129
第七章:重拾旧日时光147
第八章:蓝房旧事171
第九章:遗产195
尾注204
原版书图片索引212
致谢214
摘要
     第一章:诞生及科瑶坎的童年 在墨西哥城科瑶坎(Coyoacan)一个舒适却不起眼的住宅区里,有一座钴蓝色的房子矗立在艾伦街(Allende Street)和朗德街(Londres Street)的拐角。除了颜色和门上方的标志,这所房屋的外观与它的左邻右含相差无几。然而,几乎每天房屋前都会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排着长队等待进入,队伍蜿蜒至整个街区。这是玛格达莱娜·卡门·弗里达·卡罗·卡尔德隆(Magdalena Carmen Frida Kahlo y Calderon)的出生地。190 7年7月6日,弗里达出生了。她的父亲圭勒莫·卡罗(Guillermo Kahlo)是德国移民、有名的摄影师,母亲玛蒂尔德·卡尔德隆(Matilde Calderon)是其父的第二任妻子,拥有西班牙和墨西哥土著的血统。当时的科瑶坎是新开发的地区,夫妇俩在这里买了一块土地,并在弗里达出生前三年造了这所房子。 为了能与墨西哥革命的爆发(1910)相关联,弗里达一直声称她出生于1910年。弗里达润饰了生命的历程,只为塑造她希冀影射的身份。事实上,她出生时墨西哥总统波菲里奥·迪亚斯(Porfirio Diaz)还在任,当时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增长迅速,科技发展飞快,但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严峻。 1890年,弗里达的父亲来到墨西哥。那时的他是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身形颀长,举止优雅,有着一头浓密的棕发和一双透着敏锐目光的灰蓝色眼睛。当时他并不蓄须,此后却一直留着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胡子。弗里达的父亲患有间歇性癫痫症,这可能是他年轻时受伤留下的。当时墨西哥城住着约500名德国人,大部分是对融入墨西哥社会兴致不高的富商。他们来墨西哥是受到墨西哥优惠政策的吸引:迪亚斯政府当时通过向外资企业提供免税及其他激励措施来鼓励外商投资。 迪亚斯自1876年以来一直大权在握,他与他的顾问团,一群名为“科学家”的人,一起用颇为强硬的手腕治理着国家,他们提倡实证主义哲学的秩序和理性原则,拥护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迪亚斯一心追求社会秩序,对秩序任何形式的破坏都受到了他坚决迅速的回应。该时期,高速公路、铁路、电报线路和油田得以修建,矿业和纺织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上层阶级崇尚欧洲的艺术、建筑和时尚风格,喜欢购买从欧洲进口的奢侈品。尽管迪亚斯具有印第安和欧洲血统,但他一味地淡化自己的印第安血统,并拥护欧洲文明。传闻说他甚至傅粉于面。使自己看起来更像欧洲人。 与大多数德国人不同,弗里达的父亲非常想把墨西哥当成自己永远的家。在他抵达后的几年内,他将自己的名字从威廉(Wilhelm是其德国名,译者注)改为圭勒莫,并获得了墨西哥公民身份,娶了一位名叫玛丽亚·卡德纳(Maria Cardena)的墨西哥女子。弗里达的父亲曾在几家不同的德国企业中担任职员,包括一家五金店和一家珠宝店。他和玛丽亚育有三个孩子,其中第二个年幼夭折。玛丽亚在生下第三个孩子后也不幸离世,留下了27岁的圭勒莫和两个年幼的女儿。 不久,圭勒莫向他在珠宝店的一位女同事求婚,这位女士即玛蒂尔德·卡尔德隆,那时她21岁,个子娇小,眉清目秀,笑起来脸上有个酒窝。她的父亲安东尼奥·卡尔德隆(Antonio Calderon)是一位摄影师,来自莫雷利亚(Morelia,墨西哥西南部城市);她的母亲伊萨贝尔·龚萨蕾(Isabel Gonzalez)来自瓦哈卡(Oaxaca,墨西哥南部)。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她的外公是一位西班牙裔的将军。玛蒂尔德作为家中长女,有11个弟弟妹妹,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尽管没接受过正式教育,但她天资聪颖,擅长和数字打交道。1898年2月21日,她和圭勒莫举办了天主教婚礼。玛蒂尔德的母亲伊萨贝尔出席婚礼,其父在那时已经过世。 圭勒莫后来得到了已故岳父的相机。尽管他之前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摄影训练,但他是一位细致至极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展示了对构图和透视的敏锐洞察力。随后,他辞去了珠宝店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摄影。他专门拍建筑、机械和风景。尽管他曾自嘲说他不喜欢拍人物的原因是不想把上帝美好的作品拍得丑陋,但有两类人会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即顾客和家人,当然还有他的自拍照。 圭勒莫接到的第一个摄影工作是记录一家五金店的建造过程。有一个德国人准备新开一家五金店,于是圭勒莫的前雇主聘请他来记录整个过程。这座建筑首次采用了美式钢铁结构,成了墨西哥城现代化的象征。。整个建造过程耗时16个月,圭勒奠用相机记录了从最初开挖地基到最后奢华的落成典礼的全过程。圭勒莫的摄影作品引人注目,记录了墨西哥整个国家划时代的建筑和经济发展进程,这也正是墨西哥政府想向世界传达的信息。他用胶卷捕捉了这个国家现代发展的缩影。那些建筑、工厂和机器的照片经常会出现在墨西哥当地的报纸及杂志上,记录着墨西哥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历程。 1904年,圭勒莫接到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政府要求他去拍摄墨西哥建筑的文化遗产,用于制作纪念墨西哥独立100周年的高质量系列相册。同年,圭勒莫收到来自德国的一大笔汇款,是他父亲留给他的遗产。圭勒莫和玛蒂尔德因此在经济上一下宽裕起来,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