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佛山市南海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佛山市南海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 字数: 1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456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艰苦奋斗。《佛山市南海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旨在记述和反映南海老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的历程,肯定了当地老区人民的伟大贡献,总结了老区建设发展的经验。本书是一部可读性强的地方史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和老区概况
第一节 区划概况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革命老区概况
第二章 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节 南海党组织建设
第二节 农民运动
第三节 组织武装
第四节 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节 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节 重建地方党组织
第三节 抗日武装建设
一、日军侵占南海的滔天罪行
二、地方抗日武装斗争
三、广游二支队的建立和发展
四、回师南海,建立理教根据地
五、保卫“新老家”的战斗
六、南三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第四节 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一、鳌龙吉民主乡政权建立
二、南三乡政建设委员会建立
三、乡级联乡办事处建立
四、建立民众抗日团体组织
第五节 实行战略大转移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坚持反“清剿”斗争
第二节 隐蔽潜伏,以待时机
第三节 坚守根据地,恢复武装斗争
第四节 南海全境解放
第五节 南海县人民政府成立
第五章 探索建设发展时期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第六章 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时期
第一节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综合实力
二、工业经济
三、农业经济
四、第三产业
五、城市化进程
六、各项事业
七、精神文明建设
八、社会保障体系
九、居民生活水平
第二节 改革开放南海的老区“喝头啖汤”
一、整风先行改革
二、敲锣打鼓贺富
三、龙舟盛会传改革
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五、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六、信息化推动现代化
七、实践科学发展观
八、以生态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第三节 新时代砥砺奋进
一、创新驱动发展
二、融合引领发展
三、改革全面深化
四、民生持续进步
五、乡村振兴战略
第七章 老区村脱贫致富
第一节 老区村今昔
第二节 政府精准扶持
第三节 老区精神促发展
一、团结抗灾
二、共同富裕
三、黄洞新貌
四、爱国新风
第四节 狮山新城建设
一、广佛副中心
二、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
第五节 融入大湾区前景更美好
附录
附录一 革命遗址
附录二 革命文物
附录三 历史照片
附录四 文献资料与抗日武装序列
附录五 大事记(1919—1949)
附录六 重要革命人物
后记
摘要
     南海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佛山市中东部;东连广州市白云区、荔湾区,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西邻佛山市三水区、高明区,南接顺德区,与江门市蓬江区、鹤山市隔西江相望;北濒广州市花都区;中南部与佛山市禅城区接壤。总面积1073.82平方千米。2018年,下辖桂城街道、九江镇、西樵镇、丹灶镇、狮山镇、大沥镇和里水镇7个镇(街道),有66个行政村、208个社区。常住人口328.7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1.37万人。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40多万人。 南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广佛都市圈核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有佛山机场、佛山西站高铁站,贵广、南广、广佛肇城轨等多条高铁线路途经南海,主要区域均有高速路网对接。水系发达,西江、北江干流和支流穿境而过,还有官山涌、北村水系、东一涌等主、支干内河涌159条,总长630千米。拥有三山港、中外运码头、南鲲码头等通达内地及港澳的重要港区。 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景点众多。自然景观有以西樵山、南海湾森林生态园、南国桃园等为代表的山水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有松塘村、烟桥村、仙岗村等古村落,其中松塘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烟桥村被评为中国好看村镇;有康有为、陈启沅、黄少强、叶问等名人故居(纪念馆);有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九江双蒸博物馆、西樵山国艺影视城、平洲玉器街等特色景点。 南海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珠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创造出以双肩石器为代表的西樵山文化,被考古学家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①。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市)。隋开皇十年(590)以原南海郡治所在地番禺县改置南海县,南海县政区建置自此始,至2018年,已有1428年历史。 自隋朝置县起,南海一直处于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与海外有着频繁的交往,得海内外风气之先,融汇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及西方文化,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素有广东“首府首县”之称。 南海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历代出进士449人,其中状元3人,宰相、大学士、尚书10多人,翰林院编修50多人,有“南海衣冠”的美誉。近代以来,南海更是涌现出一批熠熠生辉的人物:科学家、中国第一部摄影器研制者邹伯奇,清末大儒朱次琦,中国民族工业先驱陈澹浦、陈启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岭南武林一代宗师黄飞鸿、叶问,维新运动领袖、思想家康有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登贤,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何香凝,中国第一枚国际体育金牌获得者陈彦,“家鱼人工繁殖之父”钟麟,世界举重冠军何灼强,以及关士聪等16名南海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南海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民俗。其中广东醒狮(南海)、佛山十番(茶基)被列入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安花灯会、官窑生菜会、九江传统龙舟、盐步老龙礼俗、西樵大仙诞、南海藤编(里水、大沥)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