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后福岛时代中国核能的公众接受度与社会抗争研究

后福岛时代中国核能的公众接受度与社会抗争研究

  • 字数: 3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作者: 肖群鹰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76175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研究中国核能社会公众接受与不接受问题的专著。研究立足于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世界核能发展形势恶化的时代背景,基于学科交叉和国际比较的视野,探讨中国社会公众对于核能的复杂心理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思考如何防范和化解核能发展的社会冲突风险。该书可供重大项目社会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一 社会背景
二 研究背景
三 提出问题
四 研究设计
第二部分 中国核能发展的形势与环境
第一章 新时期中国核能发展的形势
一 中国的能源结构
二 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的国际比较
三 后福岛时代国际核能利用的格局变化
四 世界与中国能源的未来
第二章 中国核能发展战略分析
一 发展核能或可解决的问题
二 中国核能技术的性能指标
三 中国核能的发展阶段
四 核能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第三章 中国核能的发展现状
一 中国核能设施的空间分布
二 核能利用的国际比较
三 中国铀矿的储量与消费
第三部分 中国核能的接受度与社会抗争
第四章 核能的公众接受度
一 公众接受度的内涵
二 核能公众接受度的调查与结论
三 核能公众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核能技术应用的风险感知
一 提出问题
二 数据与方法
三 核能技术的风险感知
四 核电站周边居民的风险感知频谱
五 讨论
第六章 中国核能发展的议题对抗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
三 分析资料与研究方法
四 我国核能舆论场域的话语竞争
五 我国核能舆论场域的社会心理特征
六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西方反核运动的发展态势与特征
一 引言
二 西方反核运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形式
三 国际反核运动的特征
第八章 中国核电登峰之路的社会抗争
一 引言
二 中国的反核事件
三 与西方反核运动的差异性比较
四 中国反核事件的自有特征分析
五 讨论与建议
第九章 核能社会抗争机理辨析
一 反核事件形成机理的理论辨析
二 核能社会抗争的分层解析框架
三 讨论
第四部分 核能接受度与社会抗争的影响机制
第十章 核电站公众信任机制的探索性研究
一 背景与问题
二 数据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第十一章 核电站公众接受度的公平机制探索
一 背景与问题
二 数据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第十二章 核能技术应用的社会抗争模型与测量量表
一 提出问题
二 研究综述
三 数据与方法
四 结果
五 讨论
第十三章 邻避项目抗争的社会动员机制
一 提出问题
二 案情介绍
三 为何如此不同: 两市市民如是说
四 社会抗争的资源动员比较
五 讨论
第五部分 低接受度与社会抗争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第十四章 利用大数据监测核能项目的“民意”
一 研究背景
二 理论解释模型
三 变量操作化
四 检验
五 核能项目在线“稳评”模式设计
第十五章 核能的心理认知调适
一 撬动心理认知障碍
二 发展反馈当地的显性制度
三 从双路径提升公平与信任
四 让技术与社会一起成长
五 讨论
第十六章 核能应急风险沟通
一 实施应急风险沟通的必要性
二 核能风险沟通的规范和依据
三 风险沟通的阶段与框架
四 基于WSR方法论的核能应急风险沟通方案设计
五 讨论
第六部分 总结与建议
一 主要研究工作
二 主要研究结论
三 创新与突破
四 对策建议
五 发散思考
附录A 国际核能公众接受度调查数据
附录B 瑞士核电站接受度量表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