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什么是主体性?

什么是主体性?

  • 字数: 11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法)让-保罗·萨特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444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什么是主体性?》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961年12月在罗马应葛兰西学院之邀讲学的记录整理而成。当年的课堂记录尤其是萨特与现场听众讨论的部分,五十多年后重获发现,2013年在法国出版,主体为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主体性”的报告,同时收入数位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如Enzo Paci, Cesare Luporini, Galvano Della Volpe)与萨特讨论的文字。并由Michel Kail与Raoul Kirchmayer作序言“意识与主体性”,跋文是詹明信的“萨特的现实意义”。
“主体性”是萨特强调的重要概念之一,“什么是主体性”这一问题因为与当代批评理论中针对“主体”的讨论相关而重获重要性。自1930年代以来,主体性问题就困扰着萨特。萨特认为,正是人的主体性给了我们在生活中选择走自己的道路的能力。因为并不存在客观的标准、客观的价值,也不存在确定的决定我们是谁或我们是什么的本质,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主观的标准、主观的价值以及由此而来的本质,而这些只能从一个主观的视角来拓展和理解。
正如“序言”所言:本书的出版,使人们得以一瞥萨特著作的整体性,并可为他艰涩的《辩证理性批判》一书提供理想的入门导读,而《辩证理性批判》一书正好在讲座前一年出版,构成了一次与马克思主义的交锋。这种交锋的前提是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悖论性评价:马克思主义已停止不前,同时也构成我们时代不可逾越的地平线。
萨特这次报告的抱负即为将主体性置于马克思主义分析的核心,以重新赋予它一度失去的活力。他同时抨击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他想指出为什么主体性对于认识社会来说必不可少。萨特的特有方法就是通过分析实例来紧紧抓住自己的对象。而抓住主体性,就是理解客观条件如何被内在化和被体验,使自己有能力说明集体实践的形式如何得以建立。主体性是“特殊的普遍”,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基本结构,是可能的创造!
目录
前言意识和主体性(米歇尔·盖伊拉乌尔·基尔希迈尔)
编者说明
马克思主义和主体性
与萨特的讨论
主体性和认识/关于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艺术和主体性
实在性和客观性
跋 萨特的现实意义(詹明信)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萨特生平及作品年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