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转型进程中的国家制度能力演进

经济转型进程中的国家制度能力演进

  • 字数: 25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黄秋菊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227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家制度能力是影响经济转型绩效的重要变量,也是解开中国与俄罗斯经济转型之谜的一把关键钥匙。黄秋菊所著的《经济转型进程中的国家制度能力演进――中俄转型的比较政治经济学分析》构建了一个研究国家制度能力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家制度能力的内涵、构成、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进行了清晰界定和深入分析,并建立了一个评估与测度国家制度能力的指标体系,为评价和比较国家制度能力的强弱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量化参照体系。《经济转型进程中的国家制度能力演进――中俄转型的比较政治经济学分析》运用国家制度能力的研究框架,对中俄两国的国家制度能力演化路径与经济转型绩效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系统而详实的分析,对中俄两国的转型绩效差异做出了逻辑一致的解释,并针对转型国家提出了培育和增进国家制度能力的有效策略选择。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家制度能力:理解中国和俄罗斯转型之谜的关键维度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及评析
一、关于经济转型的研究概述
二、关于制度、制度变迁的研究概述
三、关于国家、国家能力的研究概述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的创新点
一、本书的研究思路
二、本书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重点难点
第二章 国家制度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制度能力的分析起点与内涵界定
一、制度与经济发展
二、国家与制度供给
三、国家制度能力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国家制度能力的构成
一、国家的制度形成能力
二、国家的制度实施能力
三、国家的制度调适与学习能力
第三节 国家制度能力形成的博弈分析与演化路径
一、国家治理形态与制度能力:静态分析
二、国家制度能力的基本演化路径:动态分析
第三章 国家制度能力与经济转型
第一节 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
一、理解经济转型的制度主义视角
二、制度变迁轨迹与经济转型的路径演化特征
第二节 国家制度能力差异与经济转型绩效分化
一、经济转型的绩效分化
二、国家制度能力:影响经济转型绩效的关键变量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俄国家制度能力的测度与评估
第一节 中俄国家制度能力测度的理论依据与基本原则
一、国家制度能力测度的理论依据
二、国家制度能力测度与评估的基本原则
三、国家制度能力评估指标的结构
第二节 国家制度能力的测度与评估
一、中俄国家制度形成能力的测度与评估
二、中俄国家制度实施能力的测度与评估
三、中俄国家制度学习能力的测度与评估
四、中俄国家制度能力的综合比较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制度能力衰败与俄罗斯的转型危机
第一节 俄罗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制度能力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强国家”的崛起
二、经济改革与国家制度能力演变
第二节 国家制度解构与能力衰败: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转型危机
一、激进转型战略的形成与国家制度形成能力的僵化
二、制度结构的解体与国家制度实施能力的耗竭
三、利益集团的制约与国家制度调整能力的丧失
四、国家制度能力衰败下的俄罗斯转型危机
第三节 国家治理方略调整与能力重塑:后叶利钦时代俄罗斯转型的路径走向
一、后叶利钦时代的国家治理方略调整
二、重塑国家制度能力的战略举措
三、强化国家制度能力与俄罗斯转型走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制度能力培育与中国转型奇迹
第一节 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制度能力
一、全能主义国家支撑下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曲折探索与国家制度能力的削弱
第二节 国家制度构建与能力培育:中国的转型奇迹
一、国家治理目标转换与制度改革能力的形成
二、国家权能范围调整与国家制度实施能力的维系
三、制度转型的适应性演进与国家制度学习能力的培育
四、国家制度能力构建与中国的转型奇迹
第三节 经济转型深化与国家制度能力提升
一、经济转型深化阶段面临的挑战
二、提升国家制度能力的战略举措
三、国家制度能力提升与中国的转型走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一、国家制度能力是理解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崭新理论视角
二、国家制度能力是导致中俄两国转型绩效差异的关键变量
三、国家制度能力构建是转型深化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转型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