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马唐诗说诗人

走马唐诗说诗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作者: 萧树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351563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介绍大唐诗人经历和作品的方式,精选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等不同时期共37位代表性诗人,通过对他们的人生经历、创作历程及代表作品的品评赏析,呈现了大唐诗歌在不同时期,因应不同诗人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和风采,进而总括了大唐诗歌的全貌。本书重在品鉴,角度清新、文笔洗练生动,行文晓畅明晰,视点独特,意趣高远,是格局宏阔、风格卓异的唐诗赏析著作,也是随笔写作的优秀范本。适合在校师生及中国古代文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萧树,精研中国古代文学,不走寻常路。以现当代文学的意识、情致和审美,钩沉古代文学纵横发展的大脉络,探寻其中的脉动呼应,小中见大,巨中识微,观今鉴古,鉴古知今。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有多部著作出版。
目录

初唐诗歌:风神初振,云蒸霞蔚
王绩:有一种活着叫不爽
王勃:独行天地间的寂寞旅人
卢照邻:伴着苦难与悲怆前行
骆宾王:程序正义及一场不太悲壮的战争
宋之问:望不断天涯头,一忽儿人生路
陈子昂:打着复古旗帜开新路
张若虚:非人类写作及其他
盛唐气象:千蜂万仞,诗国巍峨
贺知章:笑脸常开的“四明狂客”
张九龄:不发怨气的诗人是个好宰相
孟浩然:好山好水养育的好孩子
王维:诗画佛心谐真趣
崔颢:憋屈在盛唐的偏见里
李白:他为后世留下满满的欢乐颂,自己却活成一个悲剧
杜甫:饿不死的情怀,熬出来的伟大
高适:梗起脖子想事,咬紧牙关做人
岑参:塞外有涯,春天无敌
王昌龄:败于七伤拳的七绝圣手
王之涣:流失于黄沙白云的诗行
中唐诗群:群蜂之上,风雷滚滚
韦应物:既要当好官,还要做好人
刘长卿:活在唐诗中的冤大头
韩?:大唐,请别为我哭泣
李绅:被官场坏掉的“悯农”诗人
自居易:烧不尽的诗根,舍不断的情缘
元稹:情感写手,情花剧毒
薛涛:韦令孔雀凤凰毛
韩愈:笔补造化,不平则鸣
孟郊:郁闷得只剩诗歌的素人
贾岛:诗从肺腑出,愁自肝胆来
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
刘禹锡:一代诗豪的浩然英雄气
柳宗元:光芒绽现于孤独寂寞冷
晚唐诗群: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牧:街舞少年遗恨多
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
温庭筠:八叉高才多累身
韦庄:两个模样,一副肝肠
鱼玄机:因惧生怖的道观魅影
罗隐:毒舌诗人讲痛快话
摘要
    初唐诗歌:风神初振,云蒸霞蔚
     一
     唐诗是一场革命。
     狂飙突进式的壮阔雄浑是后来的事。当河山已然一统,天下太平、百姓安泰,甚至都路不拾遗了,文化是不是该往上蹦一蹦了?至少也该拾阶而上吧?
     但是不行,整个文坛都不行,诗坛更是闷得很。不光是雷不响,连风都没吹。
     一直静水深流许多年后,这才金瓶乍破,水起风生。
     完成这个阶段,整整用了一百年。
     出现这个问题,不是由于朝廷不重视诗歌,而是太重视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人,打仗很好,治理天下更好,而在写诗这件事上,他自己认为那是不得了的好!早在骑马征战时他就经常写诗,金戈铁马、风云际会,颇有气势。当上皇帝后他下马治天下,大搞文化建没,诗创作上也是率先垂范,以九五之尊,不断抒写宫廷生活,诗中的每个字,都像镶嵌了金银珠玉,华丽丽的富贵满堂。把齐梁以来的奢华文风进一步发扬光大。
     他的这种做法,当然有人会有微词,甚至有人当面给他指出来了。
     比如御史大夫杜淹就说:“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他虽不敢直陈齐梁诗风看似华丽靡绯,其实衰颓不祥,但以乐及诗,旁敲侧击,也是直击靶心。可唐太宗真的很能说,他说:“不然,夫音声能感人,自然之道也。故欢者闻之则悦,忧者听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俱存,朕当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也!”
     笑话!皇帝说了他奏后必不悲,又有哪个臣子敢悲?
     接着唐太宗又在官里办赛诗会,他写一首宫廷诗,要求臣子们和一首,虞世南不同意,还说:“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唐太宗虽然赏赐了虞世南,却也没把他的话当回事,结果虞世南一语成谶,初唐诗坛果然上行下效,全都跟着唐太宗李世民写起了宫廷诗,齐梁诗风,在唐太宗的引领下大行其道。
     紧接着,唐太宗后面的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一个比一个重视文化建设,重用诗歌人才,经常组织宫廷赛诗会,皇帝们以为这样可以激励诗坛事业大跨越发展,但写诗的人虽然多起来,他们的心思却不在诗上,想的都是怎么让自己的诗歌吸引皇帝的重视,这样一来,空泛而华丽的宫廷诗风行一时。
     有人会问,文词优美华丽的宫廷诗,把延续五百多年的齐梁诗风进一步发扬光大,怎么就不好了呢?
     这话要摆开来讲,就得再往上追五百年,追到汉魏。那也是一个诗时代,诗风刚劲质朴,语言的外衣下,是风骨凛然的气韵,贯通全篇,脉络、骨架、血肉,都是完整的,能感知它们的灵魂和精魄。那时的诗人,写了很多好诗,他们对生命的体认透彻而安然,自身与外在的关系清澈如水,乃至相得益彰。后来,国家乱了,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人不如狗,哪怕你才华惊天,指不定哪天就突然被咔嚓一刀,被人搬走吃饭的家伙。这种朝不保夕的生存状态,让诗人忽略了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末世情绪笼盖了涛人的思想和创作,他们宁肯清谈、玄谈、胡喝海吹,可以找一块小竹林撒一把小野,或是赤膊袒胸,击鼓擂金,过把瘾就死,而不再追索生命的意义,接近放弃了终极思考。
     流风及弊。再接下来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国家四分五裂,上自贵族下至黎民,不时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整个世界依旧笼罩于末世情绪中,活一天算一天的想法让生活的目标既简单又浅薄,即时行欢,享乐至上。这样一来,他们连奢华都是浅薄而空泛的。诗嘛,自然是要写的,诗可以装点帝王的门面,说不定还能带来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只是,这种只为了写给别人看的东西用不着直抒胸臆,更用不着直指人心,只要华丽丽地漂亮就够了,有没有骨骼血肉和灵魂,不再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没有人在意这样的事。而诗歌关注的是高高在上的贵族生活,表现的是贵族生活的豪奢淫逸,诗歌的路子越走越窄。
     所以齐梁五百年间,诗歌越写越华丽,语言越玩越精致,内容却越来越空泛,空得只剩一副空架子。
     这就像当下许多写古诗词的网文,越写越玄乎,煞有介事,其实就是一阵锣鼓喧天,然后走马灯跑出一串跑龙套的凑一点过场戏,草草收场,既扎不下根,也出不了人,虚幻、浮艳、浅薄。
     唐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奇点,之后国泰民安,经济迅速恢复,社会飞速发展,文化价值得到空前重视,生存意义和审美追求历史性地回到文人的视野中,而佛教正在快速融入中华文化体系,儒学得到空前重视,道家学说和道教发展再次达到很好,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处于这个奇点上的诗歌,发生革命性转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而朝廷太过积极的介入,硬生生将诗歌革命的进程延后数十年。
     P19-2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