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 字数: 30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陈亚军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41172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超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叙事的当代转换及效应》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即“语言”与“世界”张力的角度,重新审视实用主义的整个叙事,考察实用主义的产生、演变过程,将古典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联系在一起,揭示了古典实用主义者皮尔土作为分析哲学先驱,詹姆斯、杜威作为现象学一生存论先驱的理论建树。同时将这一考察延伸至当代新实用主义,展示了“语言转向”背景下诞生的新实用主义如何呼应了古典实用主义的主题,在分析哲学背景下演出了“语言”与“世界”双重变奏的剧目;着力阐释了从罗蒂、普特南、麦道威尔、布兰顿等当代实用主义者的理论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分析实用主义内部关于世界、心灵以及语言等范畴的范式转换,并揭示这一转换背后的文化背景的学术专著。本书展示了实用主义视角从生物学、人类学经语言学转向,再回到人类学的复杂进程;对于实用主义改造传统哲学世界观的深化过程以及这一改造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本书重点是细致深入地研究实用主义视角转换的根据和逻辑,揭示古典实用主义对于笛卡尔哲学改造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分析新实用主义者对于古典实用主义的扬弃和发展,阐明新实用主义的回归生活之路。本书具体内容主要涉及新实用主义对于古典实用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除詹姆斯、杜威之外,本书将特别注重对塞拉斯、麦道威尔、布兰顿为主要代表的匹兹堡学派以及奎因、戴维森、罗蒂、普特南等主要新实用主义者的阐释,澄清他们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本书分古典实用主义和现当代实用主义,人物涉及普特南、罗蒂、塞拉斯、戴维森、布兰顿、麦道威尔等。
作者简介
陈亚军,男,1960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的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兼任复旦大学“杜威中心”主任、“美国实用主义文库”编委会委员、《杜威全集》中文版编委会委员。
作者长期从事美国哲学特别是实用主义的研究,已出版实用主义研究专著四部,主编“新实用主义译丛”(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编译《詹姆斯集》《詹姆斯文选》,翻译《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四卷)并校译了普特南的《没有本体论的伦理学》以及古德曼的《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等。曾主持三项以实用主义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已经完成,另一项正在进行中;另外还有三项以实用主义为研究主题的美国基金会项目。
作者曾多次出访美国实用主义重镇,以“哈佛燕京学者”、“弗里曼学者”以及“富布莱特学者”等身份,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匹兹堡大学从事数年的研究交流活动,和新实用主义者普特南、罗蒂、布兰顿有直接的学术联系。
目录
作者的话
导言:“语言”与“经验”的双重变奏
第一章“语言转向”与实用主义诞生
一、哲学新范式的问世
二、对直观、自我的质疑
三、符号是思想的家
四、符号的特性
五、推论语义学的困境及艾耶尔的质疑
六、意义与语用学准则
七、“语言”背景下的世界
八、关于知识的实用主义诠释
第二章“经验转向”的现象学特征
一、“意识流”分析
二、从意识流到经验
三、经验的方法
四、纯粹经验的性质
五、经验的功能结构
六、经验主义与现象学
第三章“经验转向”的生存论意韵
一、从意识分析到生存论诠释
二、在黑格尔与达尔文之间
三、再论罗蒂对杜威经验概念的否定
四、经验:从生存论的角度看
五、经验的意向性特征
六、经验与理性
七、经验主义背景下的“心灵”
八、杜威心灵观念的当代回响
第四章“语言转向”与新实用主义
一、语言转向与轴心问题
二、维特根斯坦的影响
三、语言与经验的分离
四、无对照的对应
五、世界的接近丧失
第五章经验主义的复归
一、当代哲学的理论困境
二、经验的概念化
三、整体主义图景
四、普特南的转变
第六章理性的实用主义
一、推论主义语义学
二、规范语用学
三、真理与表象
四、世界与客观性
五、评布兰顿的实用主义
附录:布兰顿其人其书
摘要
    和其他新实用主义者一样,布兰顿的整个哲学体系同样可以被看作是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在回答语义学问题时,布兰顿遵循了罗蒂所推崇的融贯论思路,呼应了早期皮尔士的推论语义学,用语言的推论网络说明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形成。一个语言表达式,只有当它的推论上端和下端都是清楚的时候,它的意义才是清楚的,只有在我们能说出它的推论前提,为它的出现给出理由,并且能用它导出后果,使其作为其他语言表达式的理由时,我们才能说理解了这个语言表达式的涵义。这样的推论不是在个人内心中完成的,它是一种社会行为,涉及到规范身份的转换。一个人,当说出一个判断时,他就在向社会的其他成员做出一种承诺,社会的其他成员就会根据规范为他应该接受哪些其他承诺,以及失去了哪些做出其他承诺的资格,进行评估。布兰顿将这种评估称作“道义计分”。通过这种道义计分,推论就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首先是社会的规范行为,是公共行为。布兰顿详细分析了这种计分机制,阐释了推论的内在环节。他的工作使我们看到,语言的使用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符合规范的社会行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