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志节者万世之业

志节者万世之业

  • 字数: 20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作者: 孙中山 著;穆洛 编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58108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很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事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收辑的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孙中山编著的《志节者万世之业》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孙中山在不同时期的演讲和著述美文,再现了他投身民主革命、为推翻封建帝制、振兴中华民族而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阅读它不仅可以领略伟人的人格魅力和风采,同时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品质和修养。
目录
致郑藻如书
上李鸿章书
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革新党呼吁英国保持善意的中立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
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民报》发刊词
在旧金山丽蝉戏院的演说
与伦敦《滨海杂志》记者的谈话
在欧洲的演说
与西蒙的谈话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临时大总统对外宣言书
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演说
临时大总统解职辞
在湖北军政界代表欢迎会上的演说
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
在北京全国铁路协会欢迎会上的演说
在上海报界公会欢迎会上的演说
敦促袁世凯辞职电
讨袁檄文
讨袁宣言
讨逆护法令
答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问
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
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上的演说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
在桂林学界欢迎会上的演说
建国方略
在广州全国学生评议会上的演说
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列宁逝世的演说
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
入京宣言
国事遗嘱
家事遗嘱
致苏俄遗书
摘要
    窃维立身当推己以及入,行道贵由近而致远。某留心经济之学十有余年矣,远至欧洲时局之变迁,上至历朝制度之沿革,大则两间之天道人事,小则泰西之格致语言,多有旁及。方今国家风气大开,此材当不沦落。某之翘首以期用世者非一日矣,每欲上书总署,以陈时势之得失。第以所学虽有师承,而见闻半资典籍;运筹纵悉于胸中,而决策未尝施诸实事:则坐而言者,未必可起而行。此其力学十余年,而犹踌躇审慎,未敢遽求知于当道者,恐躬之不逮也。
    某今年二十有四矣,生而贫,既不能学八股以博科名,又无力纳粟以登仕版,而得之于赋畀者;又不敢自弃于盛世。今欲以平时所学,小以试之一邑,以验其无谬,然后仿贾生之《至言》、杜牧之《罪言》,而别为孙某《策略》,质之当世,未为迟也。伏以台驾为一邑物望所归,闻于乡间,无善不举,兴蚕桑之利,除鸦片之害,俱著成效。倘从此推而广之,直可风行天下,利百世,岂惟一乡一邑之沾其利而已哉?!
    呜呼!今天下农桑之不振,鸦片之为害,亦已甚矣!远者无论矣,试观吾邑东南一带之山,秃然不毛,本可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而无人兴之。农民只知斩伐,而不知种植,此安得其不胜用耶?蚕桑则向无闻焉,询之老农,每谓土地薄,间见园中偶植一桑,未尝不滂勃而生,想亦无人为之倡者,而遂因之不广耳。不然,地之生物岂有异哉?纵无彼土之盛,亦可以人事培之。道在鼓励农民,如泰西兴农之会,为之先导。此实事之欲试者一。
    古者圣人为民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而民乃得安熙于无事。今夫鸦片,物非虫蛇,而为祸尤烈,举天下皆被其灾,此而不除,民奚以生?然议焚议辟,既无补于时艰;言禁言种,亦何益于国计。事机一错,贻祸无穷,未尝不咎当时主持之失计也。今英都人士倡禁鸦片贸易于中国,时贤兴敌烟会于内,印度教士又有遏种、遏卖、遏吸,俱有其人,想烟害之灭当不越于斯时矣。然而懦夫劣士,惯恋烟霞,虽禁令已申,犹不能一时折枪碎斗。此吾邑立会以劝戒,设局以助戒,当不容缓;推贵乡已获之效,仿沪上戒烟之规。此实事之欲试者二。
    远观历代,横览九洲,人才之盛衰,风俗之淳靡,实关教化。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否则反此。呜呼!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古之庠序无闻焉,综人数而核之,不识丁者十有七八,妇女识字者百中无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风俗安得不颓,国家安得不弱?此所谓弃天生之材而自安于弱,虽多置铁甲、广购军装,亦莫能强也!必也多设学校,使天下无不学之地。则智者不致失学而嬉;而愚者亦赖学以知理,不致流于颓悍;妇孺亦皆晓诗书。如是,则人才安得不盛,风俗安得不良,国家安得而不强哉!然则学校之设,遍周于一国则不易,而举之于一邑亦无难。先立一兴学之会,以其事。每户百家,设男女蒙馆各一所,其费随地筹之,不给则总会捐助。又于邑城设大学馆一所,选蒙馆聪颖子弟入之,其费通邑合筹。以吾富庶之众,筹此二款,当无难事。此实事之欲试者三。
    之斯三者,有关于天下国家甚大,倘能举而行之,必有他邑起而效者。将见一倡百和,利以此兴,害以此除,而人才亦以此辈出,未始非吾邑之大幸,而吾国之大幸也。某甚望于台驾有以提倡之,台驾其有意乎?兹谨拟创办节略,另缮呈览,恳为斧裁而督教之,幸其。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