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

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

  • 字数: 1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韩浩月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3067946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韩浩月的随笔融合思想性与时代感,因而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征。他的写作风格带有强烈的都市化写作倾向,引领潮流的同时保证可读性,《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是一本根植于故土,抽芽于都市,开花结果于作者内心的冲突、自省和积淀的散文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作者新创作的散文随笔集结而成。书名《我要从所有的天空夺回你》录自茨维塔耶娃一首波澜壮阔的情诗。全书共分为《望故乡》《一个被撕成两半的人》《远与近》《浪潮来临》四部分。作者用审视自省的眼光考察城市生活中的精彩和迷惘,在不断思索的过程中回顾自己的思考模式和情感表达,描绘在历经种种摇摆和困惑之后,岁月沉淀呈现出的安稳和踏实。作者自认这是一本“甜蜜之书”,是长期积累之后的感悟与抒发,减去了冲动急躁,增添了温柔和厚,言之有物,韵味悠长。
目录
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自序)
第一辑望故乡
回乡十日
少年王成
缝缝补补的故乡

哭声
灰色的村庄
屠夫与诗人
两个酒鬼的故事
陌生的母亲
妹妹的婚礼
老县医院
我把这干净也洗掉
第二辑一个被撕成两半的人
故乡与一切有关
从“故乡沦陷”到“故乡沉默”
寻找一个清爽的故乡
故乡是杯烈酒
面对故乡,沉默就好
一回头已是天涯
给某某的信,兼致故乡
作家是故乡的“逆子”?
何以解忧,唯有故乡
第三辑远与近
故乡的春天
那个冰凉的夏天
麦浪,麦浪
乡村暑假
认识一百种植物
有一棵树在等你
漫漫回乡路
粮食的味道
童年的礼物
县城新华书店
过年记忆
与灯光有关的记忆
照相机往事
父亲的节日
今夜月明人尽望
故乡送信人
大雨是我的童年阴影
高速路边的村庄
老家下雪了
第四辑浪潮来临
穿过2018年的暗潮
悼文与诗
告别2019
你会不会也伤心
要像爱祖国那样爱自己
只有流行,没有文化
走进蔚蓝的2021
我是我的旁观者(后记)
摘要
     在酒店房间里,低下头看了一眼鞋子,鞋带的后面,隐藏了不少的灰尘。应该解开它,擦拭一下,但时间紧张,马上要赶赴下一个酒局,就算现在擦干净了,依然会一脚踏进尘土里。于是便算了。猪年春节回乡,穿着这双带着灰尘的皮鞋,马不停蹄地奔走了十天。 第一天 北京的早晨,六点半准时醒来,这是生物钟在提醒,平时这个时间,是该叫醒女儿穿衣起床吃早餐上学了,但今天是回老家。 女儿九岁,出生在北京的她,经过这几年,已经对回老家的规律有了印象。她很愿意回老家,因为不仅可以与一堆孩子玩,还可以吃到吃不够的美食。“我有一颗山东人的胃”,这句话我跟她说过,她记住了,也时不时地一说。 我的老家在山东郯城,是山东省最南边的一个县城,与江苏省接壤,地理上属于北方,但多少也有点南方气候的特征,比如冬天的路边和小区里,总能见到没被寒风冻死的树木绿植。 从北京到郯城,有三条高速公路可供选择,分别是京台高速、京沪高速、滨莱高速,我们最常走的是京台高速,离乡二十年,近十年来都是开车回去,直线距离710公里,往年要开十个小时以上的车,今年因为撤销省界收费站,以及修路禁止大货车上高速,速度变快了许多,仅仅八个小时就到家了。 在酒店住下,前台登记的小姑娘,依然记得我们一家,我们去年春节就在这里住。她特意安排了酒店六层最靠里的房间,算是对“老客户”的照顾。她的好意的确是有一些用的,此后数天,酒店里经常从半夜喧闹到凌晨,走路声,吵闹声,敲门声,如果不是住得靠里一些,很难安稳地睡上几个小时。 酒店开在老电影院对面,旁边是县第二小学,最早的时候,这里是县城的中心地带。后来因为建设新城,这里依然是堵点,但没有往昔的繁华。选择住这里,纯粹是因为我的一个情结,少年时我有大量时间在这里晃荡,那个时候,电影院就是我县城生活的活动中心。 酒店在三年前,是一个休闲中心,包含了一家新开的电影院和一个自助型的KTV。我带从二堂弟到六堂弟,以及四位妹婿、一个表弟在这里唱过歌,办了一张200元的卡,唱歌喝酒一个晚上都没有花光。后来新电影院又去了更新的地方,KTV也倒闭了,于是便改建成了酒店。 从酒店的窗户向外望去,可以看到东边的大半个县城,当然,也可以看到二十年前的老电影。“郯城县电影院”这六个曾经硕大的字,要仔细寻找才能看得到,这两个字,已经被数块庞大的广告牌淹没。 第二天 昨天回乡的高速路上,我坐副驾驶的时候,手机收到刘哥发来的微信,问“是不是今天回来?到哪里了?”如实回答之后,刘哥迅速敲定,回乡的第一顿酒由他来安排,为我接风洗尘。 刘哥是我在老家工作时就认识的文友,说来友情已经持续了二十五六年。这二十五六年来,回乡的第一顿酒,绝大多数是刘哥安排的。我们老家重视接风酒这件事,还有一个原因是,通常第一顿酒能喝得更多一点,因为许久未见,因为高兴。如果放在第二场喝,往往因为第一场喝得太多,兴致就不会那么高了。 刘哥大我七八岁,但似乎从来都没有年龄的界限。我们的友情建立在酒桌上。当然还有一个放在以前不大好意思说出口的原因,我们的感情联系更多地通过文学。 刘哥把吃饭的地点安排在了北外环附近的羊肉馆。我们在郯城有一个文友群,他提前就约好了今晚能来喝酒的朋友,计有孟哥、管哥、杨哥、陈哥、国旗哥等,其中国旗哥是这次喝酒时论了年龄才改口的,此前我叫了他两年弟弟,为此还专门喝了一杯“改口”酒。 老家的饭菜在吃第一口的时候永远会让人有“热泪盈眶”的感觉,在羊肉馆里也是如此。吃一口菜,端一杯酒,眼和心都热了,通常这是喝醉的前奏。但因为这几位老兄年龄都比我大,酒量也不行了,我估量了一下,醉的可能性不大,就放心地喝了起来。 在老家喝酒,酒量再小,第一杯酒是要干掉的。正常的话,如果喝到第二杯说喝不动,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劝了。那晚我们喝到第三杯。第三杯的时候,我说,“我给大家朗诵首诗吧”,“就朗诵前两天孟哥发在群里的那首诗”,大家便停了酒杯,看我从手机的聊天群里寻找那首诗。 “中年读诗”是我与北京几位朋友发起的一个活动。几个爱好写诗的人,聚会时读一读近期写的好诗,是个蛮好玩的事情,貌似还能抵抗一下“中年焦虑”。何尝不能把“中年读诗”带回老家?这是我在老家酒桌上第一次读诗,以往就算都是老家的文友聚会,也极少有人当众朗读的。 那天晚上,参加聚会的每一个人,都读了一首诗。北外环的大货车,时不时地轰鸣而过,羊肉馆里冒着蒸腾的热气,读诗的夜晚,不分大城与小城,都一样很美。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