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痛苦是因为不了解 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痛苦是因为不了解 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 字数: 28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陈天智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731953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心灵诊疗室,芸芸众生相。
“难道在妈妈的眼里就只有学习成绩?只有排名?难道我这个人就不重要吗?”
正值青春年华的厌学男孩小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的经历绝非个案。
“如果没有事业,我又如何确定我的存在价值?”
事业进入瓶颈期的任先生焦急地问。
“我一直感觉暗无天日,感觉自己像是被锁在一个很硬、很厚的壳里……”
来自原生家庭的痛苦记忆成了王女士的心理阴影。
…… 
十余年间,资深心理咨询师陈天智接待了众多来访者,听他们倾诉自己的故事,帮助他们摆脱困扰、重建自我认知,培养积极心态、逐渐化解痛苦。
本书收录了这些真实案例,并集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经验于一体,是作者多年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成果。
作者简介
陈天智,临床心理咨询专业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督导专家,石家庄天智心理创始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谐一家门”节目特邀心理专家,曾参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5·12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工作。
目录
第一章常见现象——人生痛苦
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二、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
三、让人痛苦的原因
第二章人性的需求
一、生命的成长
二、人性的需求
三、自我价值感
四、人生来有价值!
五、总结
第三章生命成长的动力——情绪
一、人总会有情绪
二、情绪是怎么来的?
三、情绪的生理机制
四、情绪的种类和作用
五、总结
第四章人类的自我意识
一、人类的大脑
二、人类的自我意识
三、案例阐释
四、人格结构
五、总结
第五章人类思维
一、人类思维的特征
二、核心信念
三、中间信念
四、自动化思维/思维定式
五、案例阐释
六、心理图像
七、总结:本性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第六章人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是怎么来的?
二、导致心理问题的心理机制
三、无效的防御措施
四、导致心理问题的认知偏差
五、总结
第七章认识心理问题
一、识别心理问题
二、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三、心理障碍的本质
四、焦虑类的心理问题
五、抑郁类的心理问题
六、双向情感障碍
七、其他心理问题
八、精神分裂症
九、结论
第八章打开心灵的钥匙
一、案例展示
二、培育心灵花园
三、同理心
四、同理心有多重要?
五、了解同理心
六、表达同理心的障碍
七、同理心技能
八、做好心理咨询的几个小诀窍
九、总结
第九章认识真正的自己
一、我们认识自己吗?
二、心外无物
三、认知调整
四、总结
第十章拥抱内在的小孩
一、过去的伤,今日的痛
二、情感记忆
三、催眠
四、面对过去的创伤
五、认识内在的小孩
六、拥抱内在小孩的步骤
七、总结
第十一章重塑自我
一、成为真正的自己
二、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
三、接纳自己的弱点
四、总结
第十二章自我实现——成为你自己
一、了解自我实现
二、如何实现自我?
三、实现自我的步骤
四、高峰体验
五、总结
第十三章自我超越:去成就他人
一、真正的幸福
二、什么是自我超越?
三、人的存在层次
四、自我超越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
摘要
     第一章 常见现象——八生痛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等导致的痛苦都是每人必定要经历的。人生来就有避苦趋乐的倾向,都容易选择逃避痛苦,但痛苦却如影随形。古今中外,无数的哲学家、医生、科学家、政治家,都想帮助民众消除痛苦,但痛苦却依然存在。如今,虽然科技已高度发达,医疗水平、物质文明等也都比以往更进步,但人世间的痛苦并未因此而减少。想必很多人会问:我如何才能摆脱痛苦?要摆脱痛苦,我们首先需要接纳、明白痛苦。 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1.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2018年4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通过分析全国约112万城镇人口的心理健康数据发现,目前,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心理健康的人仅为10.3%。同时,慢性病人群心理问题伴发率极高,心理健康的仅有5.1%。 《自皮书》指出,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或其他的心理问题。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2亿到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抑郁、焦虑和失眠位居前三位。这一特征在职业人群中尤为突出,一份针对全国500强企业的中青年员工的调查报告称,78.9%的员工时常感到“烦躁”,59.4%的人常常感到“焦虑”,38.6%的人觉得自己“抑郁”了。 心理上的痛苦程度是鉴别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人以为,如果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痛苦也就会减少了,自己就会幸福了。这个信念促使很多人辛苦工作,拼命赚钱,累坏了身体,忽略了家人,成功了,赚到很多钱。而现实是。无论人的物质财富是多么富足,痛苦依然会存在。人类发展到今天,科技有了巨大的进步,物质也有了极大的丰富,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人类的痛苦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将来在发达国家中患抑郁症的人要多于没有患抑郁症的人: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人类三大疾病之一。疾病与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关,也意味着与痛苦有关。 2.痛苦来自不接纳现实 人的痛苦主要来自不接纳现实,而又无法改变现实。人越不接纳痛苦,痛苦就越强烈。很多来访者对我说:“如果我老公不酗酒(或孩子能去上学、身体能健康、当初不辞职……),我就不会有这些痛苦了,我的生活就完美了。”这些抱怨说明她们不能接纳这个现实,而又无法改变这个现实,这让她们非常痛苦。我会这样回应她们:如果你没有这样的问题,也会有其他的问题,人活着一定会有问题的。这也是人的一个很普遍的经验。当我们被某个烦恼所困扰时,我们只关注这个烦恼。一旦这个烦恼得到解决或缓解,我们马上又会关注其他的烦恼。似乎,人生最不缺的就是烦恼。 来访者很痛苦,因为发生的事和他们期待的不一样,因此怨天尤人:为什么是我?这样的事不该发生在我身上!每次听到有人如此抱怨时,我会想:不幸的事有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如果你排斥或拒绝这个事实,那么因此而产生的痛苦比那件不如意的事更痛苦。 我有个亲戚,是父亲的表妹,许多年前与大伯分家时,起了冲突。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一条凳子,表姑认为该属于他们家,而她的妯娌却认为该属于自己,两人各不相让,动手争夺。结果,妯娌力气更大,将凳子抢过去占为已有。俩人从此反目成仇。此后,表姑每次提前这事都会非常生气,不停地骂她妯娌。后来,表姑患了肝癌,很痛苦。村里有位老中医,前来劝导她说:“你得癌症就是因为你太容易生气,如果你不生气了,你的病就会好起来的。”想不到老中医的劝导让她更加怨恨她的妯娌:就是因为她,我才得了癌症!从此更恨她了,而那时,表姑的妯娌已经去世多年了。后来,父亲去安慰她说:“如果你不原谅你的妯娌,你死后就不能升天堂。”表姑回答:“我就是下了地狱也不会原谅她。”之后不到三个月,表姑就在医院去世了。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