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官制史(上下册)

中国官制史(上下册)

沉潜史料,视野宏阔,历史学家柏桦纵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全书文字流畅、简明易懂,是一部具有丰富知识容量、极高学术品位的概论学术专题史读物。
  • 字数: 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 作者: 柏桦 著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705497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23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沉潜史料,视野宏阔,历史学家柏桦纵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
内容简介
中国官制史就其内容而言,包括国家行政制度,职官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的设置、调整、兴革,文武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司法监察、等级待遇,还有大小官吏的职、权、责、利的划分与运用,各个时期的国家体制及行政、立法等各种典章制度的形成和实际运作情况,以及制度兴革演变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等均涵盖其中,堪称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渊薮。本书沉潜史料,视野宏阔,由历史学家柏桦纵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
柏桦,北京人,1953年4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日本国立大阪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专攻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法制史。著有《柏桦说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柏桦说明清奇案》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历代官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原始社会出现的官制萌芽
一、三皇五帝
二、原始社会氏族组织
三、从习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官制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国家的官制
二、争霸时期的官制
三、皇权专制制度下的官制
第三节 中国近代的官制
一、中西制度的碰撞和抗争
二、清末新政与官制变革
三、清末制度变革的启示
第二章 王权和皇权制度
第一节 王权制度
一、王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二、王权的体现形式
三、对王权的制约
第二节 霸主和集权制度
一、霸主的出现与权力体现形式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君权体现形式
第三节 皇帝制度
一、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二、皇帝的名位制度
三、皇帝权限与行使
四、皇帝制度的特点
第四节 王位与皇位继承
一、王位继承
二、皇位继承
三、选立继承人的标准
四、君位继承的保护和防范措施
第五节 宗室制度
一、宗室分封——君主专制的痼疾
二、宗室分封与管理
三、宗室制度与君主专制
第六节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
一、后妃制度
二、女官制度
三、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
第七节 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
一、宫省制度
二、宦官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三、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
第八节 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的转变
一、咨议局和资政院
二、《钦定宪法大纲》
三、《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第三章 中枢辅政机构
第一节 贵族辅政制
一、夏商周三代的贵族辅政制
二、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贵族辅政制
第二节 秦汉以后的辅政制
一、宰相开府辅政
二、宰相参议辅政
三、宰相奉命拟旨辅政
四、清末的责任内阁
第三节 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一、围绕君权而变化
二、君权与辅政权的矛盾
三、社会发展与各种政治势力
四、统治集团自我调整
第四章 中央政务机构
第一节 先秦中央政务机构
一、早期国家中央政务体制
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
第二节 秦以后中央政务机构
一、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体制
二、公省监台卿卫政务体制
三、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体制
四、以一省制为中心的政务体制
五、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体制
第三节 变通与变革中央政务体制
一、以《周礼》为本的政务体制
二、诸使差遣负责制的政务结构
三、“因俗而治”的政务结构
四、晚清中央政务体制
第四节 中央政务运行机制
一、相府与诸卿政务系列
二、相府、尚书诸曹与诸卿政务系列
三、六部与寺监政务系列
四、部院寺监府政务系列
五、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规律及特点
第五章 地方行政机构
第一节 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
一、历代疆土
二、行政区的名称
第二节 地方行政机构
一、先秦地方行政机构
二、秦以后的地方行政机构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与基层组织
一、京师行政机构
二、屯田与军政合一制度
三、基层行政组织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
一、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
二、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三、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
四、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
第五节 行政辅助人员
一、胥吏制度
二、幕僚与幕友
三、家人与官亲
第六章 司法审判制度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
一、中央司法行政
二、地方司法行政
三、司法行政运行机制及特点
第二节 诉讼与审判
一、诉讼制度
二、拘捕与证据
三、审判与执行
第七章 监察制度
第一节 监察行政
一、拾遗补阙的谏诤体制
二、监督弹劾的监察行政体制
三、各级官府部门的监察行政
第二节 监察的职能
一、对上的谏诤
二、对下的监督弹劾
三、对左右的牵制监督
第三节 监察的主要方法
一、检核簿册法
二、举劾案章法
三、连坐告密法
四、遣吏巡行法
五、牵制监督法
六、密察侦缉法
七、密奏传呈法
第四节 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
一、职能完善而局限明显
二、注重素质而难除腐败
三、多种途径而融入党争
第八章 军事制度
第一节 兵役制度
一、郡县兵役制
二、谪罪兵役制
三、招募兵役制
四、世袭兵役制
五、发奴为兵制
六、民壮兵役制
第二节 军事编制与兵种配制
一、军事编制
二、兵种配置
三、军事装备与制造
第三节 军事管理制度
一、军事领导与指挥
二、军事后勤供应
三、军事刑罚制度
第九章 财政经济机构
第一节 财政管理机构
一、中央财政机构
二、地方财政机构
第二节 经济管理机构
一、先秦国家的经济管理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