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 字数: 5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巴曙松杨倞等著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22011143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2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9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资产管理行业如何把握金融监管新格局,在新的监管环境下逐步实现转型?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更好地适应“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基调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带领团队,连续13年非常不错发布,堪称“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年度晴雨表”,被认可为资产管理从业者推荐书。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金融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周期,金融行业管理政策和措施接连出台。特别是资管新规历经反复商榷、修订后很终颁布,将深远地影响行业格局发展路径。如何才能在新形势下把握发展机遇,迎接历史挑战,本书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值得参考的建议。 ●资管新规的出台,使得很多“旧模式”类业务面临逐步清理和规范,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必须依靠其真实的资产管理能力去赢得符合新规的主动管理规模。如何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实现转型,重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资产管理机构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优选经济的逐步复苏为优选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美国、欧洲、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资产管理行业均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征。本书希望通过梳理它们的发展态势,帮助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
巴曙松 ●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以及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不错访问学者,还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基础研究领域“靠前经济金融结构”的首席专家。巴教授是2006—2015年中文文献经济学领域被引用频次优选的中国学者(《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 ●曾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也多次参加中央决策者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先后在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担任管理职务,是同时熟悉中国金融市场实际业务运作、金融政策制定以及金融理论研究进展的金融学家。 ●主要著作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年度报告等。曾获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优选青年奖。
目录
前 言 在新的监管框架下,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转型 PART 1 行业格局篇 01 内外因素驱动下资产管理行业持续变革 02 资管新规重构资管产品结构和行业结构 03 金融科技资管:金融科技如何赋能资产管理 04 “轻资产”证券化的初步尝试 05 资管行业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方案:市场化债转股 06 PPP资产证券化:从丰富融资渠道到行业甄别标尺 07 资管新形势下的个人投资者 08 严监管趋势下的资管系统建设 PART 2 机构专题篇 09 资管新政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挑战及建议 10 新阶段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 11 资管新规靴子落地,银行理财破刚兑、净值化回归本源 12 监管改革下基金行业的现状与转型方向 13 券商资管: 主动管理转型迫在眉睫 14 严监管下信托业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15 保险资管走向多元化,机构分化布局“大养老” 16 2017年,期货资管在转折中成长 17 私募股权投资专题: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新生态 PART 3 海外资产管理篇 18 美国资产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19 欧洲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 香港资产管理市场发展概况与展望 21 新加坡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22 新兴市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情况 后记
摘要
    在新的监管框架下,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转型 在中国这样迅速发展的资产管理市场上,监管规则和监管框架的变化,往往意味着政策导向的变化、游戏规则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行业的影响也会是很好深远的。2018年,新的资产管理监管框架的出台,正在推动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一个新的转型阶段。 近两年,经历了旧资产管理模式蓬勃发展之后,转型,成了资产管理行业近几年很为重要的主题。“潮水逐步退去”的过程,其实也正是行业逐步实现转型的过程,因此也是接受新规则考验的过程。 首先,新的监管框架的逐步实施,考验着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真实的资产管理能力。在原来的资产管理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发展通道业务或者某类资产一轮长牛均有可能迅速壮大一家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更有甚者,个别有意无意不考虑风险收益平衡的机构也可能用短期过度透支机构声誉的方式换取一个时期内的管理规模和利润。因此,原来监管模式下的资产管理行业中机构的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有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资产管理机构的真实的资产管理能力。 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又称资管新规)的推行、机构委托人的专业化,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在旧的资产管理模式下蓬勃发展的“潮水退去”之后,越来越需要依靠其真实的资产管理能力去赢得市场的声誉和委托人的认可,以赢得符合新规的主动管理规模;资产管理行业中机构的管理规模和收入水平,也愈发会成为评价某个资产管理机构的重要指标。 其次,“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基调和市场环境考验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在政策因素叠加周期影响下,近两年,各类资产价格波动性增大,信用风险事件也明显增多。这对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在参与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如何防控资产端的风险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也对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声誉及流动性管理等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管新规逐步落地的过程中,各类机构之间因为牌照形成的市场竞争差异将逐步缩小,原来的资产管理行业业务链条和资产管理机构间的竞合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和调整,投资者也需要有一个在新的制度环境下重新发现自身“风险- 收益”偏好并认识接受不同类别资产管理产品的过程。 因此,在新的监管环境下,资产管理行业正在深刻的变革与调整之中。不少资产管理机构积极调整自身战略,在增强主动管理能力方面有所作为,或是加强产品设计能力,思考如何更好地在管理风险的前提下,更为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在经历市场洗牌之后,依然在一些重要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生命力。在面临挑战之时,资产管理行业表现出了很多积极的现象,这显示出,资产管理行业依然蕴藏着极大的活力,变革与调整之后的资产管理行业,必将迎来下一轮更为健康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观察和感受下,我们开展了2018 年度资产管理行业研究。在2018 年的报告中我们延续了报告一贯的行业格局篇、机构专题篇和境外资产管理篇的全书结构。 靠前部分行业格局篇中,我们以监管框架变革推动的资产管理行业调整和变革为核心,关注行业中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例如,2018 年我们围绕着PPP 模式、供给侧改革及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就行业资产端的业务模式和机遇做了探讨,并就资产新规下的资管产品和投资者偏好可能出现的变化做了展望。 第二部分机构专题篇中,我们以资产管理不同子行业为视角展开分析。尽管资管新规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逐步减少不同资产管理机构牌照间因为管制带来的差异,但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模式和比较优势差异很大,这些资产管理机构在监管新框架下如何转型,值得重点关注。 第三部分境外资产管理篇中,涵盖了美国、欧洲、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新兴市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