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文印象

诗文印象

  • 字数: 1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20015170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游山玩水”是中国文人的强项,一有机会一定会亲临实地畅游且吟咏一番,有条件的话还要在石壁上题诗作对。都城风景一向是文人士大夫热衷歌咏的题材,但唐宋诗文却较少出现北京西山,除了王朝控制力的原因外,更多是其风景未经“锤炼”,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上还无法与唐宋都城周边的山水风景相比。真正使得西山风景变得系统化、审美化的是金章宗完颜璟在中都西北郊建立了有名的“八大水院”。此后,西山山脉中的险峰奇崖、幽泉玄洞、松林禅寺,竞相称为文人雅士探幽、吟咏的对象。
目录
第一章 春秋四时/001
一 好春只合与山分/003
(一)春山/003
(二)春意/005
(三)春花/007
(四)春思/008
二 松阴六月午偏长/011
(一)候驾/011
(二)雅集/013
三 秋老香山路/015
(一)秋庵红叶/015
(二)秋塔蹇驴/019
(三)秋园佳节/020
四 西山一抹白于银/023
(一)西山积雪/023
(二)冬天的故事/025
第二章 夜宿晓起
一 澄怀卧亦游/029
(一)静心/029
(二)卧游感怀/033
(三)现代文学中的西山之夜/036
二 秀气开全嶂/039
(一)来青轩/039
(二)晨爽/041
第三章 雨雪风云
一 坐爱空山过雨时/049
二 飞泉散雪四时寒/054
三 风静泉声闻远屿/060
四 有客来分半榻云/065
第四章 奇树怪石 幽泉玄洞/071
一 穹山庆谷能奇树/072
二 白石锋稜涧屡湾/077
三 五花阁下听沧浪/082
四 石洞亦幽阴/089
第五章 险峰秘崖 游鱼啼鸟/099
一 一峰秀出天/100
二 危崖仄倚寺/109
三 鱼浮人影外/114
四 啼鸟亲人语/119
第六章 长堤柳桥 孤亭高台/123
一 山影随风尽倒生/125
二 柳外平桥度紫骝/128
三 迢递春风在一亭/137
四 法石坐来思半偈/141
第七章 繁花静月 禅意梦境/147
一 花枝着眼掠人香/149
(一)杏花、柳花/149
(二)牡丹、芍药/150
(三)玉兰/152
二 月痕松影落/154
(一)月游/155
(二)坐月/155
(三)待月/157
三 远来禅境宿/159
(一)寻山/159
(二)游山/160
(三)品山/162
四 梦里西山慰我思/164
(一)禅梦/165
(二)家国梦/167
后记/171
摘要
     名山和秀水本就是天地间的造化,再碰上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很容易组合成绚丽的画卷。西山春秋四时之妙还在于,它既有好山必有的特质外,还与皇城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元明以降,文人士大夫大多都有在北京居住停留的经历,在他们的京师印象中,西山必定会是一个不能遗漏的胜景。春天有着直观的美,出门春游自能逢着花香鸟语;夏天是果实的季节,消夏避暑固然相宜,穿行山道也可能碰到不错的美味;秋天让人追忆,尤其是对于曾经居留又离开北京很久的雅士文人们来说,秋思有着丰富的含义;冬天能将大自然最严酷的一面,通过雪景的恣意挥洒来成全西山最很好的美。 春天更容易跟水联系在一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传唱千古的《春江花月夜》在起首四句连用两次“春江”,几乎奠定了春天与江水的天然同盟。在邈远的背景中,人生感慨和宇宙意识实现完美统一。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轼题画诗中的名句,巧妙地将万物复苏和生长的主题添加到已有的春天与水对应的诗歌惯例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虽然没有明言水,但还是离不开水的衬托。春意盎然似乎更贴近于江南水乡,而对于有山少水的北京来说,美好的春天想象更多要依赖于西山。 (一)春… 元末诗人郭钰的《香山道中》这样写道:“山深春寂寞,花落自缤纷。涧水趋桥去,冷冷清可闻。雨过新苔滑,团兜疏林曛。冉冉一僧归,踏开松下云。”起首两句转换 借用王维《辛夷坞》的“涧 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诗中透露的寂寞和惋惜 设置在无人在场的情景下, 虽说是“无人”,但也提醒 了人的存在。郭钰诗中却接近将寂寞转移到春天, “深”和 “寂寞”本来都可以是属于西山的,不过在春天来临时,春天开始分担了山的寂寞。花落虽然没人怜惜,但也缤纷自得。由“涧户”变为“涧水”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后者更在意实景描写,在没有“春江”或“春水”的壮丽时,写写春天的溪水如鸣佩环也别有生机。后四句要为安静的春山带来一些动态的变化,在景物上布置了新苔和疏林,而远处归来的僧人为整个山景图添上了一个远景和说明。空山新雨后的深山里,远离世俗的修行人如同行走在图画中。 空灵的画境固然美好,但如果在春日山间再来点雅致的游戏则游兴会更加浓郁。吴蛀的《春日香山寺,同曹元之、沈云升围棋》用围棋来助兴春游: 春日香山春草萋,来青轩俯碧云低。 觅将胜地呼朋往,赋得新诗厌壁题。 阶药蕊翻初胃蝶,山松花放别成蹊。 围棋古木苍崖下,疑与松云共一栖。 吴牲,是明崇祯帝时的重臣,同时也是一位名医。他的这首春游香山寺写在明亡之前,当时他与朋友一起到香山寺游玩,看到春草萋萋,晴云碧树。看风景的同时,在古木苍崖之下下盘围棋,从诗题上看,下围棋时肯定是两个人在全身心投入,而另一人在观棋,观棋者同时也感受到春天的蝴蝶和山花。此诗通过一个“多余者”将风景带入游戏,也通过两个对弈者将游戏带入风景。在17世纪的某个春日,三个好朋友的春游对弈便成了回到香山寺记忆的一个通道。 (二)春意 北方的冬天绵延时间较长,难免会将冬天的景象带入到春天。明代文人薛冈的《早春游摩诃庵》里就将两个季节的交替写得自然而然, “幽僧开小院,残雪在诸峰。易老客中岁,难闲郊外踪。行林看嫩草,绕屋肃高松。此意惟君与,同听日暮钟”。僻居的僧人打开禅房小院,就像打开一幅画面,看到的是西山诸峰的残雪。第三、四句是借前面的幽僧进行发挥,讲的是居留京城,孜孜以求闻达的读书人始终有做客心情。而随着经常碰壁和难有发展,在京城的岁月也越来越难熬,偶尔去郊外游玩一下也难得有好心情。在林边行走看看嫩草,绕着屋宇都是高大的松树。此种心情可能也正跟幽僧相同,听到日暮的晚钟不免思绪万千。P2-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