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想的芦苇

思想的芦苇

  • 字数: 32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黄进兴 著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360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思想的芦苇”(thinking reed),是借用西哲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的名言,他在其名著《沉思录》(Pensees)里说道:“人像似存在中很脆弱的芦苇,但却是会思想的芦苇。”帕氏以“能思考”来彰显人无比的尊严,以对抗浩瀚而无意识的大自然。而黄进兴著的《思想的芦苇(黄进兴自选集)/学人名家自选集》命题虽如是,却意不在于此,它只不过要供出:个人微不足道的知识探索,说穿了,也只能是“思想的芦苇”的一己之见,盖难脱野人献曝、敝帚自珍的俗谛。
作者简介
黄进兴,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世思想史、宗教文化史、史学理论。出版有:《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十八世纪中国的哲学、考证和政治:李绂与清代陆王学派》《皇帝、儒生与孔庙》《从理学到伦理学:清末民初道德意识的转化》
目录
自序
思想的芦苇――一位研究者的告白
思想
所谓“道德自主性”――以西方观念解释中国思想之的例证
孟子的“四端说”与“道德感说”
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迷思或事实?
梁启超的终极关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特色之一
清末民初道德意识转化的几点观察
论儒教的俗世性格――从李绂的《原教》谈起
史学
论“方法”及“方法论”――以近代中国史学意识为系络
中国近代史学的双重危机――试论“新史学”的诞生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学案”体裁产生的思想背景――从李绂的《陆子学谱》谈起
作为儒教圣域的孔庙
权力与信仰――孔庙祭祀制度的形成
作为宗教的儒教――一个比较宗教的初步探讨
“圣贤”与“圣徒”――儒教从祀制与基督教封圣制的比较
清末民初儒教的“去宗教化”
研究儒教的反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