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山河虽远
字数: 17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 赵培光
出版日期: 2021-06-01
商品条码: 978753876599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3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冰心散文奖获奖作者赵培光近年来创作22篇散文随笔作品,其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是作者的采风琐记和思想评述,或抒发了作者彼时彼刻的见闻感受,或表达了作者对某些事件的看法和意见,内容平实,情感真挚。
作者简介
赵培光,笔名野马。 诗人,散文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记者协会理事。 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散文委员会主任,吉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吉林日报》高级编辑(二级)。 曾获得冰心散文奖、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中国散文优秀编辑奖等。 已出版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十六部著作。
目录
找上海/001
独自出行/014
面孔/020
草原深处的石城/027
阿勒泰的惦念/036
到白山去/043
回乡记/053
大地上的恩泽/065
真实的碎片/071
关于广告/075
与年龄有关/079
忽然六十/082
草莓偶寄/096
旅伴/100
序或跋/105
所谓新知/116
记忆芬芳/126
1994:暑中札记/134
记这个春天/161
装修记/169
字里流年/182
摘要
找上海 一 国中的城镇乡村,散落在山水,传说于民间,去哪里放情看一时的兴致,而我,兴致之上,魂缠兮,梦绕兮,恐怕只有上海了。 于是,得机会便去上海。一次又一次,不厌不倦,着魔中蛊了一般。 去上海干吗? ……找上海。对,找上海! 找母亲咿呀学语的上海,找母亲风姿绰约的上海;找父亲蹒跚学步的上海,找父亲壮志凌云的上海;找父亲母亲结识的、恋爱的上海;找父亲母亲告别的、思念的上海。 毫无疑问,这是我找上海的初衷。 已经十分久远了。 往往始于一粒城隍庙五香豆、一块大白兔奶糖、一把张小泉剪子、一件开开牌羊毛衫、一台较为牌自行车,以及父母二人之间经常性的吴侬软语。 恍然三十五载,别梦依稀。此后,火车、轮船、飞机,我得以陆、海、空三种方式反复地出入上海,只为找我关心的上海,连同我期望的上海。或苍茫,或明丽;或通透,或昏昧;或诚挚,或婉约;或粗朴,或细腻。父母年纪轻轻便把自己交给了吉林,而我要把年纪轻轻的父母还给上海。明知道,诸多的想象来源于我的自作多情,譬如,那个不逊于许文强的男人便是父亲,那个不输于冯程程的女人便是母亲。回忆的空间里,父亲少年时跟着做保姆的奶奶过着穷日子,而母亲经常是一袭旗袍,摇曳在繁华的街头与外滩。尤其是母亲,一脑子电影和小说,字写得漂亮,毛衣织得漂亮,讲故事也绘声,唱越剧也绘色,荣耀了平房院落的左邻右舍。 生活之余,多是时光遗漏的那些细碎记忆。晚饭后,灯光下,母亲给儿女们讲老家旧事,讲她的手足弟妹。最令她放心不下的是大弟,也就是我的大舅。大舅学习很努力,苦苦拼争,却没能考上高校,致使神经错乱,毁掉了前程。二姨远嫁西安,在国棉六厂上班。三姨哪也没去,随长辈过着油盐酱醋的日子。再就是四姨、五姨和小舅了,同父异母所生,感情不近不疏的,维系着亲人的关系。上世纪70年代,我们家一时困窘,母亲写信求助于二姨,借二十元钱。这件事,深深烙在我的心头,直至今天,直到永远。 还有一个结,不,一个谜,似乎永远也解不开了。1953年,父母为什么放弃黄浦江畔的大上海而落户在松花江畔的吉林?据说,是来参加“三大化”建设:101、102、103,即染料厂、化肥厂、电石厂。将近六十年,风霜雨雪,苦辣酸甜,然后被合葬在距“三大化”不远的南山陵园。也快十年了,我每次去祭扫,伫立墓前,都禁不住想,要不要把二老的骨灰盒捧回上海,寻一片清静安息。终究是,念念而已,想想则罢。 二 不错,从神游上海到行走上海,我整整花掉了童年、少年及青年,时光够漫长的。 1985年4月29日,风香日暖,开启婚旅。按照方便的路线图,先是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然后便落脚上海了。 上海有着我的一系列亲戚,最亲的是三姨和三姨父及其一双儿女。此前,母亲给我一个地址:中山南一路944弄。舟车劳顿,待到弄口张望,方知:弄,相当于胡同,却比胡同还小。七拐八弯,在狭窄的深处,摸到了三姨家。亲戚好,好亲戚,笑脸相迎,酒菜相待,让我们很快就不把自己当外人了。几天里,备受照料,好不热闹。可好归好,不便之一是,解手要到一百五十米以外的公厕,尽管屋里有马桶,但不习惯。 上海足够诱惑,白天转不够,晚上接着转,主要是围着南京路转。大世界、大光明电影院、和平饭店、外滩等从概念中一一呈现,不失时机地促发我对父母当年原貌原声出入其中的联想。莫名其妙的是,自己也仿佛孩子般跟随着他们哼起了《夜上海》:“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仿周璇唱的那种声调,凄切,暧昧,如梦初醒。 我们顺道去了三姨家新分的房子。哦,实际是旧房,在上海电视台附近。进去看,跟车库差不多,已经搭起了二层隔断,准备住人的。说心里话,房子不怎么样,但三姨一家却乐开了花。他们还庆幸呢,不用去浦东了。尽管浦东可以分到宽敞些的,但不想去,不愿意去,太远,也太不方便。住浦西住惯了,浦东像渔村,刚刚传出开发的消息。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还是浦西好。怎么个好?一条南京路演绎着无尽的繁华,蔓延到上海的四处。哪怕拥挤,哪怕逼仄,哪怕放眼望去人头攒动,楼窗支出的铁架上飘动着晾晒的被褥和衣服……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