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阿尔贝特.施韦泽传

阿尔贝特.施韦泽传

  • 字数: 14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爱舒
  • 出版日期: 201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873903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3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像河底的鹅卵石一样,深深地嵌在历史的河床内。可以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吧。    《阿尔?施韦泽传》由爱舒所著,《阿尔?施韦泽传》是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之一,讲述了阿尔?施韦泽的故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小小顽童
瘦弱的婴儿
跟大家一样
化善良的本性
父亲的书房与乡村小学
音乐与性格
第二章反叛的中学时代
从职业中学到普通中学
在路易斯叔祖父家
成为优秀的学生
争辩癖与坚信礼
......
摘要
    阿尔萨斯是一个依山傍水、美丽富饶的地方,但它也是一处悲剧之地。它就像皮球一样被德、法两国不断地争来抢去,这是由于它地处德、法两大民族势力冲突的区域。这里一直是德国人居住的地方,直到路易十四时,这里被改隶于法国。1871年的普法一役,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又被德国收回。靠前次世界大战后,这里再次落入法国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声刚刚响起,希特勒便迅速将此地占领,此处又归属到德国名下;大战到了尾声德国一败涂地,此地又归法国所有。
    1875年1月14日,阿尔?施韦泽就诞生在这个悲剧、动荡之地。在施韦泽出生时,阿尔萨斯隶属于德国,所以施韦泽的前半生持有的是德国护照,直到1920年1月,随着《凡尔赛协定》的生效,施韦泽便成为了法国公民。
    《很后一课》这篇出自19世纪法国有名现实主义小说家都德之手的很好有名的短篇小说,描写的就是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被德国人抢回,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故事。
    也许正因如此,阿尔萨斯人通常说两种语言――法语与德语,当然施韦泽也不例外。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用德语完成的,尽管很开始的《巴赫论》是用法语写成的,那是应老师的要求,后来施韦泽又重新整理了当初法文版《巴赫论》的原有资料,翻写成比法文更好的德文版。德文版的《巴赫论》从原有的455页增加至844页,内容更加翔实。虽然著作是用德文书写,但是施韦泽在非洲与病人、管理机构等交谈时,或与朋友们聊天时,通常使用法语,这正是拜阿尔萨斯的特殊地理环境所赐。
    施韦泽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父亲路德维希?施韦泽是一个贫困潦倒但受人尊敬的牧师。在施韦泽家族中出了许多牧师、教师、作家、音乐家。施韦泽的母亲阿德勒的家庭也是同样的,她是牧师的女儿,施韦泽的外公西林格尔在当地是一位很好有名的牧师。西林格尔是一位启蒙运动的跟随者,很好具有18世纪精神,他经常向前来做礼拜的人们讲解他的新发现与对政治局势的新见解,并且大家也都很好喜欢听。他的另一大爱好就是研究管风琴,在当地,他是一位很好有名的管风琴家,他的即兴弹奏更是众所周知。
    西林格尔对施韦泽有着很深的影响,虽然施韦泽跟外公的直接接触不是很多,但是在母亲的讲述中,外公的形象足以影响施韦泽。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