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颜氏家训新解

颜氏家训新解

  • 字数: 23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社
  • 作者: 张继合
  • 出版日期: 201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57287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颜氏家训新解:中国人的家教圣经》张继合先生新锐解读《颜氏家训》
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国文 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林非
中国作家协会副蒋子龙 百家讲坛当红主讲人纪连海
古今家训之祖——中国人的家教圣经,名门家训余音绕梁,智慧解读警醒当下。
《颜氏家训新解:中国人的家教圣经》纵不能让你成为旷世奇才,但却能让你为人处世更为熨贴完满,首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国文;中国作家协会副蒋子龙;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林非;百家讲坛当红主讲人纪连海联袂推荐!!
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部有惊世表现,像唐朝有名史学家颜师古,有名书法家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而这些人之所以能名播千古,与颜氏一门代代卡H传的《颜氏家洲》是分不开的。
颜氏一门代代出英贤,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颜回的第三十五世孙颜之推,颜之推的孙子唐代大儒颜师古,颜师古之第四世孙、大书法家颜真卿以及凛然大节震古烁今、以身殉国的颜果卿等;;几千年来,因为颜氏.一门重视教育、重视对子孙的培养,特别是在《颜氏家训》面世之后,英才倍出的颜氏家族越发给人留下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 
内容简介
《颜氏家训新解:中国人的家教圣经》内容简介: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像唐朝有名史学家颜师古,有名书法家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而这些人之所以能名播千古,与颜氏一门代代相传的《颜氏家训》是分不开的。有名学者张继合从现世意义出发,对《颜氏家训》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但并不局限于对文本的逐字解读,而是从求学、就业、婚姻、家庭、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入手,探讨《颜氏家训》对现代教育所产生的意义,给当代教育以启迪与警醒。书中特别提到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交融与碰撞,提到当我们向西方靠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西方很多国家却开始立法,允许对学生进行适当体罚…… 
作者简介
张继合,199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任河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河北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滋味:与50位文化名人聊天》大众文艺出版社《且听下回分解——单田芳传》上海人民出版社《评书大师单田芳的传奇人生》当代中国出版社《当年,那汪月色》河北教育出版社。 
目录
《颜氏家训》:缔造一段传奇
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
就业——你凭什么生存
婚姻——谁会陪你过一生
家庭——经营好你的避风港
抚育——生命的延续
处世——以原则和坚韧武装自己
终老——当你离开的那一天 
摘要
    颜之推是个很好倒霉的人。他幼年丧父,孤苦伶仃。他身逢乱世,颠沛流离。他历仕四朝,频频俯拜……跟这锅“烂炝汤”里搅和,哪有正经人的活路?饶是如此,他还要在水深火热之中,执拗地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事。活得累一点,苦一点,哪怕寒碜一点都无所谓,很要紧的是——先保住脑袋!
    乍一听,这话两头儿堵。既要远祸全身,还想博取清名,颜之推岂不要占尽天下的便宜事儿吗?他怎么会有这种“非分之想”呢?说到底,还是源于他不幸的出身和痛苦的经历。别看《颜氏家训》署名“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其实,所谓“黄门侍郎”金字招牌背后,隐藏着点点滴滴的辛酸血泪。
    翻翻颜之推的家谱,的确风光无限。唐朝学者李百药写过一部《北齐书》,其中,《文苑传》浓墨重彩地介绍了颜氏的由来。古人很好看重门第、出身,即使千百年之前的同姓名流,也可拽来认祖归宗,从而多一分吹牛的资本。这很像败落的欧洲贵族,即使披一条破麻袋要饭,也倒驴不倒架,摆出一副“祖上阔过”的优越嘴脸。法国“德”姓、德国“冯”姓、西班牙“唐”姓……时常抬死人压活人。颜之推所处的南北朝时代,尤其如此。出身等于商标,门第就是特权。“士”,属于名门望族;“庶”,接近是平头百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也就是说,这两个社会阶层,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彼此根本就不来往。且不说垄断土地、兼并人口等经济方面的事儿,单说做官吧,保证气死你。
    南北朝奉行“九品中正制”,读书人再有本事,只要不在“士族圈”,趁早死了当官的心。假如出身士族,太好了,摸摸脑袋就是一个,大大小小都有官儿当。据《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记载:“贵仕素质,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门阀高贵的娃娃,一落草就忝列秘书郎、著作郎,长大成人之后,便呼朋引辈,成为呼风唤雨的“实权派”。比如,东晋、刘宋时代,王、谢、瘐、桓,号称“四大家族”,不但把持政权,而且掌控军权。高门贵阀,只在内部通婚。他们盘根错节,裙带环绕,绝不可能与庶民谈婚论嫁——这也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约定俗成,人人都要证明自己“根正苗红”。因此,当事人显摆祖宗、太史公抄录家谱,便很好卖力气。颜之推也未能免俗,他反复强调自己的“士族血统”,而且张口闭口:我的“九世祖”,曾经如何长短。
    颜之推的“九世祖”名叫颜含,《晋书》曾专门列传。此人“雅重行实,抑绝浮伪”,以孝友著称。西晋末年,颜含追随晋元帝渡江,在都城建康——也就是南京,做过侍中、右光禄大夫等中不错职位,而且,封爵“西平县侯”。在他任职期间,“简而有思,明而能断,以威御下”。显然,这个人很有本事。颜含享年93岁,谥号靖。颜氏子孙,便尊称“靖侯”。“靖”可是个好词儿,安定、平安的意思。看来,东晋朝廷对这位老寿星也相当满意。为官的优选境界是造福一方,全身而退。倘能全身而退,往往比造福一方更艰难。可是,颜含先生偏偏就做到了,难怪其“九世孙”——颜之推,把他奉作行为典范和精神楷模。
    纵观颜氏家族的谱系,颜含只一个特殊的“结点”。他跟晋元帝跑到江南,带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改变了后世的生存环境。此前,家住琅邪临沂,即今山东省临沂市北50里处。西晋灭亡,“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琅邪颜氏”既属北方高门,又为江南重臣,这个门槛,自然要归入“江东百家”了。于是,“建康南之长干”,多了一条“颜家巷”。建康附近的“幕府山西”,多了一群排列有序的坟茔——颜含以下的子子孙孙,都在此长眠。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温柔地抚慰这些“邹鲁移民”、“琅邪游子”……
    颜氏后裔,有的是人才。从颜之推那儿说,高祖颜腾之,“善草隶书,有风格”;曾祖颜炳之,“以能书称”。南北朝时代,写一笔好字,算不上什么大本事,但这种代表文化修养的“雕虫小技”,也足以暗示:颜氏家族,延续着一条宝贵的文脉。换句话,又称“家学”。
    颜之推的爷爷叫做颜见远,他曾是南齐的治书侍御史,兼中丞。官儿不太大,却“正色立朝”。梁武帝篡位之后,颜见远公开绝食反抗,“发愤数日而卒”——典型的忠臣孝子。颜见远的儿子,也就是颜之推的父亲——颜协,又是个能书能文的人物,而且“以才学见重”;可惜,绝食而死的颜见远,对他刺激太深了,荣华富贵有什么意思啊?翻云覆雨一场空。他不求显达,四海漂流,偶尔为各家蕃王当几天文化参谋。他常年伺候梁朝的湘东王——萧绎。梁武帝大同五年,也就是公元539年,颜协死了,年仅42岁。老婆成了寡妇,只能拉扯三个儿子,苦熬岁月。那年,颜协很小的儿子刚刚9岁,他就是颜之推。
    很多中原士族,被草原的马蹄吓得脸色煞白。他们仓皇南逃,客死他乡,从此,再也回不来了。颜含及其子孙,也曾在粉墙黛瓦之间、芭蕉枇杷一侧,独坐细雨深处,泪眼北望。颜之推的乡愁,似乎更凝重。江南不是家,江北没有家,他像一缕游魂,从公元6世纪中叶开始,忽上忽下,随风飘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