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军,海军!

海军,海军!

  • 字数: 45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简林,戴寅
  • 出版日期: 2018-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1843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4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农耕文明,一个衰微民族在受到入侵之际,奋起建立近代以御侮自强的悲壮历程。
清末,西方列强面对千疮百孔的中国,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使用不同于落后的封建文明的话语体系,极尽欺侮、剥削、压榨之能事。李鸿章等人意识到海权对于饱受侵略战争威胁的中国的重要性,一心建立中国自己的舰队对付列强。然而,自慈禧太后以下,朝廷权贵自私自利、愚昧闭塞;长期的愚民政策之下,百姓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看到中国采购铁甲战舰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和长远的政治、军事利益,西方列强竞相向中国施压逼购舰船。国势艰难中,有识之士在内耗和列强进逼下苦苦支撑。千难万难中建立起来,在腐败、愚昧、落后的政治环境中乱象滋生,战力低下。李鸿章对此放任不管,在甲午海战中战败并覆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者笔端的风云际会、惊涛骇浪中,我国近代以来海洋意识从蒙昧到初步觉醒的过程历历在目,昔日的战略失误中隐藏着今天解开我国海洋迷局的钥匙。
作者简介
简林,本名林健。197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于历史系。1984年获纽约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后从事贸易工作。在《历史研究》《清史论丛》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清代历史的论文,曾在《电影文学》上发表电影剧本。目前专注翻译与写作,翻译有《西征》,出版有《康熙遗召。1722》等。
戴寅,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英语系,并就读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以后留校任教。1987-1990年西澳大利亚莫铎大学博士研究生,后在海外任教和工作。2004年至今,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工作。
目录
序言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后记
摘要
    苏州: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
     l
     在秦久之的记忆中,同治三年(1864年),是他命运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需要他耗费一生的时间去领悟。那一年,秦久之十七岁,正当端午夜举办婚礼之际,欢快的乐声突然变调,福州宫巷家中遭逢灾难――在上海做官的父亲被人诬告下狱,连带着福州宫巷老宅被抄。喜庆之宴成了哀号坟场。秦久之过了三十年才领悟,生活中,你不必去寻找厄运――它毫不费力就能找到你。为给父亲申冤,秦久之的母亲告诉他去苏州找幼时的玩伴魏经:“听说他在江苏巡抚李鸿章手下当差,或许能帮上忙。”由此,秦久之在愁云惨雾的漆黑雨夜,背着一个小包袱,撑着油布伞,只身一人徒步去千里之外的江苏。
     到了长江下游,展现在秦久之面前的是夜色中滚腾的雾气,那层层雾气犹如一片望不到边的大网撒在江面上。透过雾气,秦久之次看到两艘挂着英国国旗的西洋铁甲船在江面上游荡,铁甲船上的两只巨大烟囱冒出的浓烟像是巨兽在喘息,令人窒息。透过雾气,距离铁甲船不远处,依稀可以看到零星灯火,那是一些油漆剥落的破旧的小木船躲在昏暗中。
     站在岸边,秦久之听到江岸对面传来一阵炮声。伴随着隆隆巨响,天空突然被照亮,黑暗的江面骤然间一片通明。小木船仓皇躲避横飞而来的炮弹。奇怪的是那两艘巨大的铁甲船依然我行我素,慢悠悠地在江面上行驶。而由对岸发出的炮火似乎刻意避开悬挂英国国旗的铁甲船,只是在小木船中炸开。
     在福州的时候,秦久之只听说发匪几十万大军从湖南一路打到江浙肥沃之地,更听说那些发匪个个都通了灵,打起仗来刀枪不入,因此朝廷军队溃不成军、节节败退。老虎下山打滚,母猪上树看花,这个年头什么怪事都出现了。
     靠近苏州城时,出现在秦久之眼前的已经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天堂,而是血色涂抹的断壁残垣,是四处燃烧的火焰,是空气中弥漫的尸体发出的腐臭。这里已经不是人间天堂,而是人间炼狱。火焰烧灼着人们的灵魂。曾经的繁华已经被太平军点燃的大火摧毁。
     暗夜将白天血腥的厮杀遮盖,雾气将腥膻味吹走。秦久之走在城中街道上,偶尔可以看到一些身着淮军军服的士兵在巡逻。空荡荡的大街小巷中,巡逻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该死的人都死了,活着的人只剩下了一口气。就连偶尔在黑暗中看到的狗也半死不活,拖着腿站在角落中凄惨嘶鸣。秦久之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兵荒马乱的人流中遇到了魏经。
     在一处残破的茶馆中,秦久之一腔哀怨地告诉魏经来江苏找他的缘由时,魏经双手一拍,喜上眉梢:“你找对了路,咱们抚台大人是当今朝廷中很有势力的人。”
     “抚台大人是什么样的人?”秦久之惊魂未定地问魏经。
     “时间久了你就知道,咱们抚台大人是世上少有的慈悲菩萨。”魏经在李鸿章幕中待了三年,虽然只比秦久之大一岁,却已饱经风霜。他如数家珍般地向秦久之介绍李鸿章:“这年头,读书人都上了战场。咱们大人科举出身,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本是翰林院编修,一介书生,却在江浙战场上打下了一世间的名声。”
     从魏经的话中,秦久之才知道他到的时候是一个大日子――被围困在苏州城内的太平军投降了,李鸿章正在距离苏州城五十里外的淮军大营中准备招待苏州城里的“匪首八王”。血腥气氛中,秦久之声音发抖:“宴请发匪?”
     “岂止宴请,就连苏州城里的那三万发匪也会发放银子回乡。”
     与苏州城中的血腥混乱不同,淮军大营里异常宁静。靠近大营,可以闻到扑鼻而来的浓浓香气,那是江淮菜的菜香。香气出自大营中十几位厨子之手,他们正遵照巡抚大人之命在烹调马上就要开始的盛宴。这里没有任何战争发生过的硝烟气息,有的是歌舞升平的喜庆。
     魏经带着秦久之靠近淮军大营时,浓郁香气越发诱人。一阵乐器声突然响起,那是江南一带有名的《清平乐》曲子。轻柔的乐曲声在秦久之心中引起不祥之感。他现在很害怕的就是听到这种声音,他在福州的家被抄之前所听到的就是这种乐曲。欢愉的乐曲令他的心怦怦乱跳:一切都要在乐曲中结束了?
     “你看,抚台大人一定是在那里设宴。”魏经指着前面一个巨大的帐子,乐曲正是从那个帐子里传出的。不断有士兵走进帐子去,每人手中捧着一套官服。接着,又是一队淮军士兵鱼贯而入,他们每人手中都端着盘子,盘中飘出菜香。魏经得意地拍着秦久之的肩膀,说:“看起来,那些发匪出头之日到了,咱们抚台大人要当场封官了。”
     秦久之注意到的却是帐子外面突然出现一队全副武装的淮军,无声无息地将大帐团团围住。他看到的是一个不和谐的画面。
     帐子中传出的乐曲声越来越急促,帐帘掀开,魏经用手指着从帐子里走出来的人,悄声说:“看到了?那就是抚台大人。”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