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秀才造反与民国创立

秀才造反与民国创立

  • 字数: 3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晓华、俞前
  • 出版日期: 2011-11-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031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9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文人秀才的作用角度出发,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教训的全新阐述。全书“秀才造反”的主题鲜明,以优选的知识分子即“秀才”的造反、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国为主要内容,正是由于优选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动,积极奋斗,与新军、会党的结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辛亥武昌起义。因此,本书从“秀才造反”这个角度,正是由于舆论的强大力量,推翻了清政府,赋予秀才造反以全新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杜鹃啼血
第二章 星星之火
第三章 激扬文字
第四章 戏文造反
第五章 革命同盟
第六章 秀才武装
第七章 另立山头
第八章 暗杀时代
第九章 碧血黄花
第十章 保路与起义
第十一章 秀才掌国
尾声
参考书目
...... 
摘要
    一只滴着鲜血的馒头,被交到另一个人的手里,地上还有一具被杀害的女尸,这女人是谁?为谁而死?她在离开这个世界前,没有给家人留下缠缠绵绵的诀别书,只有令人费解的七个字: 秋风秋雨愁煞人。 什么意思?秋风秋雨年年有,愁个什么劲?何况她死的时候刚刚立夏不久。她到底想表达什么思愁感慨? 这是十九世纪末的大清朝。 在一个黑黢黢的清晨,绍兴城内,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金属铿锵声,由远而近:一名年轻的女囚带着镣铐,在一队身穿号衣的兵勇押解下走向古轩亭口。 “又杀乱党了,又热闹了!” 丁字街楼,人山人海,围成一个半圆,个个脖子都伸长着像鸭子一般。 “天杀的,放着好日子不过去造反,都应该把他们碎尸万段!” “唉,年纪轻轻……” “杀完这些革命党。吃饱了撑的,家里有那么多的产业还去造反……” “唉,这个不安分的婆娘,年纪轻轻,放着大奶奶不做,要哪门子瞎闹?” “为何不等到午时三刻再杀,也好早日托生……” “乱党就要趁着天不亮杀了才对,让他们下辈子变牛变马,永不得托生,哼,造反?!” 有人在骂,有人摇头惋惜,还有的人手中捏着个馒头,焦急地在等待…… 大清朝的刑律规定在午时三刻处决人犯,据说过了这个时辰,阳气衰退,死鬼将无法托生为人,而杀乱党就是要让他们不能超脱,省得他们下辈子托生为人,再祸害社会。 人群中最焦急的莫过于手里拿着馒头的人,就盼着赶快行刑。 女囚的态度十分安详,不作一声,她默默地环顾周围的人群,之后从容地俯首就刑,血花四溅。这是鲁迅在《药》中描写夏瑜被害时的一幕,也是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日,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就义时的情景再现。 这个牺牲的女人就是秋瑾,是绍兴大通学校的校长。人称鉴湖女侠。 大通学堂位于今绍兴胜利西路563号,古越藏书楼西约一百多米,全称大通师范学堂,原为贡院,清代改为豫仓,是清末有名革命团体光复会在浙江的大本营、活动基地。学堂原有五十多间房屋,坐北朝南的平房建筑,整体布局分三进。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