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476164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财经频道有名主持人马红漫专题访谈节目“主角·大医”的同期书,聚焦采访了40余位上海优秀医疗专家、医院管理者和有名医师,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2020上海援鄂抗疫专家5人,瑞金医院等医院院长、副院长17人,华山医院等医院党委书记、副书记6人,学科带头人和有名医科主任12人,深入讨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管理、现代医院治理、社区卫生发展,并讲述他们的从医初心、使命追求和事业发展,分享医学前沿发展成果,展望医学发展方向,解答人们对疾病的各种疑问,破除当前百姓的健康误区。同时讲述援鄂医生在疫情中舍身逆行的光辉事迹,传播正能量。本书以访谈节目为基础,形式生动,紧跟热点,行文语言轻松,逻辑严密,内容非常精彩,适合对疫情防控、医疗发展、公共卫生和个人及家庭医护保障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也适合想全面了解上海医卫发展及医学医疗未来发展的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
001创新不止,精诚为先——对话骨外科学和骨科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
008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对话儿童肝移植、活体肝移植领域专家,上海仁济医院党委书记夏强
014广慈博爱,健康生活——对话胰腺疾病专家,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
022从良师好学,择益友向上——对话生殖医学家,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黄荷凤
029发展灾难医学,彰显大国形象——对话卫生应急管理与灾难医学领域专家,上海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
037弘大医精诚,行至精至微之道——对话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院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医学院院长江忠仪
044博学勤思,大爱精诚——对话口腔颌面外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
051砺术仁心,大医精诚——对话肝胆胰恶性肿瘤诊治专家,上海新华医院副院长刘颖斌
059勇于创新,大医精诚——对话骨科疑难疾病治疗领域专家,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长青
066从美的破坏者到美的创造者——对话乳腺癌综合治疗领域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
073真心奉献,方知获得——对话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院长潘常青
080百年太久,只争朝夕——对话口腔颌面与头颈部肿瘤治疗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
087学而精之,精而深之,深而新之——对话手外科领域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徐文东
095精修医术,诚练医德——对话眼眶病眼肿瘤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医学院眼科视觉科学研究所所长范先群
103为理想矢志不渝,为事业坚韧不拔——对话真菌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
109仁爱,诚信,敬业,创新——对话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院长殷善开
116至意深心,精医尚德——对话小儿心脏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
124同舟共济,博医精诚——对话同济医院院长,同济大学脊髓脊柱损伤研究所所长程黎明
131于仁厚处用功,于求精处用心——对话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脊柱病研究所所长王拥军
138省病诊疾,精诚为心——对话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徐金华
144珍爱生命,精诚创新——对话内分泌肿瘤治疗领域专家,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
151传承“红房子”精神,走精诚大医之路——对话复旦大学附属妇科医院院长,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徐丛剑
15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话肝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
166医者仁心,普同一等——对话呼吸病学专家,上海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
172创新不止,初心不改——对话上海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带头人孙锟
180让医疗服务有质量有温度——对话泌尿外科专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方
187普通大外科,微创小世界——对话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郑民华
195战时筑堡垒,妙手植希望——对话肾移植临床和基础研究专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
202一名大医的三好标准——对话耳科学、耳神经外科及侧颅底外科学专家,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
210用创新与温情关爱女性健康——对话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华克勤
218睿智的开拓者,辛勤的传播者——对话风湿病领域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邹和健
225用智慧人文呵护孩子健康——对话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
232运动医学的创业者与“播种者”——对话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陈世益
239以匠心筑仁心——对话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及女性生殖器畸形整复专家,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
247探索生命之光——对话上海中山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嘉
摘要
     创新不止,精诚为先——对话骨外科学和骨科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尅戎 《大医精诚》2018—08—25期 戴尅戎,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生教授、骨科主任、院长。戴院士在国际上首先将形状记忆合金制品用于人体内部,并在步态和人体平衡、人工关节、骨再生3D医学打印等方面创新无数。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工程等多个荣誉称号。让我们一起走近戴尅戎,聆听院士的医学人生,了解最前沿的3D医学打印技术。 陈婷(主持人):您是在1975年的时候,进入第九人民医院的。 戴尅戎:对。 陈婷(主持人):当时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为什么最终选了一个没有独立骨科的医院?您决定去哪里有自己的原则吗? 戴尅戎:我的选择从毕业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我带头贴决心书,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去。我到了宝成铁路,也就到了秦岭了。我的个性是比较喜欢挑战。 陈婷(主持人):去九院也是觉得那个地方是个挑战? 戴尅戎:可以这么说。我去的时候,九院只有一个骨科住院医生,在这种情况下,我用五年的时间建立了九院的骨科。 陈婷(主持人):当时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实验室?它对于您的诊断和研究有什么帮助呢? 戴尅戎:我觉得要发展骨科就必须要走一些科研的道路,做一些创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那时候我选择的就是“医工结合”。这可能跟我是南洋模范中学毕业有关,南洋模范都是考工科的,我有很多学工科的朋友。后来,我建立了全国医院中的第一个骨与关节生物力学研究室。 陈婷(主持人):什么是“医工结合?” 戴尅戎:“医工结合”就是医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结合。骨折本身就是力学上的一种破坏,很多力学的原理接近可以移植过来用于改善我们固定骨头的技术。 陈婷(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些您当时创新的事情。 戴尅戎:比如说,在骨折中有一种老年人最多发生的股骨颈骨折,就是大腿根部的地方,因为受力优选而断掉了。当时有人发明了一种钉子用于固定,这种钉子比较粗大,不会旋转,这是传统的。其实这种固定从力学的角度来讲,不是优选的。因为如果要分布得好,前后左右都兼顾的话,至少要用三根钉子,所以我就想到了将一根钉子改成三根钉子。我用公式去算,证明三根钉子比一根钉子好,特别是其中有一根钉子接近靠到边上去后。后来就发展出了用三根螺纹钉代替一根钉的固定方法,我们称之为“三刃钉”。这在《中华骨科杂志》的创刊号上登出来后,很快就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了。 陈婷(主持人):这个技术现在是否还在运用呢? 戴尅戎:现在还在用。但是,由于我们当时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所以现在变成国外进口的了。不过三根钉代替一根钉已成定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戴尅戎接触到了一种能根据温度变化而改变形状的记忆合金,他觉得这种记忆特性可以用于骨折治疗。治疗时先把一种用记忆合金制作的钉子放在冰水中使其变性延展,然后插到骨折处两端,等加温到人体体温,钉子就自然回缩、恢复原形,对骨折处加压固定。由于这种合金可以制作各种小巧部件,对关节附近的骨折治疗帮助很大。戴尅戎对形状记忆合金的创造性运用,使他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将形状记忆合金用于人体内部的骨科医生,为骨科治疗带来了很多可能,也延伸到颅颌面外科、心血管、泌尿、胆道等多个学科。 陈婷(主持人):这个创新可以说是改变了治疗骨折的一些传统方式。 戴尅戎:国外的一些医学家来参观时,说这是“魔术般的一根钉子”。这确实是从我们这里先开始的。之后,日本名古屋给了我一个“奠基人”奖——形状记忆合金医学应用奠基人金杯。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